摘要:目的 探討運動處方對糖尿病高危人群胰島素抵抗指數的影響,制定合理的運動處方。方法 選擇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180例,隨機分為三組。定期監(jiān)測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漿胰島素(Fins)指標,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結果 運動指導護理干預組、一般干預組與對照組相比較,Homa-IR顯著下降。結論 強化運動處方有利于降低糖尿病高危人群胰島素抵抗指數,減少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發(fā)病因素。
關鍵詞:糖尿病高危人群;運動處方;胰島素抵抗指數
糖尿病為慢性終身性疾病。美國DM預防計劃(DPP)研究表明:強化生活干預可使糖耐量異常者DM的發(fā)病風險下降58%。改善生活方式及某些藥物可減輕空腹血糖受損發(fā)展為DM的危險,而血糖受損治療重點為改善生活方式。我們對180例糖尿病高危人群進行有關糖尿病運動知識、運動方法進行了調查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型DM高危人群共180例為觀察對象,為2010年2月~2011年10月在我院住院DM患者一級親屬(父母、子女或同胞兄弟姊妹)。根據報名的先后順序,按編號隨機分為一般指導組、強化指導組和對照組。一般指導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18~62歲,平均年齡(45.56±9.42)歲;強化指導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6.16±8.64)歲;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22~62歲, 平均年齡(45.74±8.68)歲;三組人員基本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 對照組不進行相關專業(yè)的指導,只監(jiān)測。
1.2.2 一般指導組進行相關專業(yè)的指導,但不強調必須按規(guī)定執(zhí)行。
1.2.3 強化組由醫(yī)生和專業(yè)運動教練制定運動處方,根據糖尿病高危人群的身體條件。
1.2.3.1 運動量情況,分為三組進行,活動量過少者為2000步以內/d為60例,活動量中等為2000步/d~10000步/d為60例,較大者為>10000步/d為60例。
1.2.3.2 運動動持續(xù)時間,以循序漸進為宜。最好每日堅持。
1.2.3.3 運動形式應是耗氧式,分為三組進行,其中60例行走、60例騎車、60例慢跑。
1.2.3.4 運動注意事項 運動時間應在餐后1h左右進行,以免發(fā)生低血糖。
1.2.4 對所有觀察對象進行有關項目檢測:包括FPG、FIns 、Homa-IR。
1.2.5 一般指導組在患者住院期間給與運動方面的健康指導,發(fā)放運動教育宣傳冊。按照DM患者的標準制定運動處方,健康教育持續(xù)到患者出院后3年。每月進行一次運動處方大講座,糾正不正確的行為方式。
1.2.6 對三組觀察對象每3月檢測 FPG、FIns、Homa-IR 其中Homa-IR公式為 :空腹血糖 ×空腹血漿胰島/22.5
1.2.7 每年進行一次結果匯總和統(tǒng)計處理,觀察異常發(fā)生率,共監(jiān)測3年。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 PEMS 3.1系統(tǒng)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統(tǒng)計方法采用兩種均數比較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護理干預前各組觀察對象各項臨床指標對比無顯著差異 見表1。
2.2第一年隨訪結果:對照組與一般指導組各項指標變化不明顯,強化組在FBG、 Fins、Homa-IR方面有明顯的變化(見表2)。
2.3第二年隨訪結果:對照組中的指標變化不明顯,一般指導組強化組多項指標變化明顯(見表3)。
注:△P<0.05 *P<0.01
注:△P<0.05 *P<0.01
3.1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遺傳易感性較高,對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運動行為干預需要長期進行只有不斷強化教育,才會在運動行為改變方面起到良好的干預效果[1,2] 。因此,對他們進行合理的運動干預管理,可有效減少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發(fā)病率。
3.2 部分糖尿病高危人群對科學運動知識缺乏,制定的運動處方只根據自己的生活隨意安排。因此需要對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運動行為干預需要長期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強化組在第1年末在FPG、Fins、Homa-IR方面有明顯的變化,第2年末多項指標變化明顯。因此,運動干預時間越長,胰島素抵抗指數下降效果越明顯。
3.3 家庭支持,有利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知識是改變行為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 邢小燕,楊文英.減重后體重反彈的防治策略[J].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分冊,2005,25(1):7-9.
[2] 李汝芬,安新榮,張穎等.家屬參與的多階段健康教育對糖尿病患者遵醫(yī)行為的干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7,8:1022-1023.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