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更好地認識冠狀動脈(冠脈)支架術后亞急性血栓形成這一并發(fā)癥,并掌握防治的策略。方法 通過對3例冠脈支架術后亞急性血栓形成臨床病例觀察進行分析。結果 PCI術后急性及亞急性血栓形成是該手術的并發(fā)癥之一。結論 PCI術前嚴格篩查、全面評估患者。術后加強監(jiān)護,做好三早,防止錯過搶救時機,而發(fā)生心血管意外。
關鍵詞:冠狀動脈;PCI術;急性亞急性血栓;形成;原因分析;護理
2010年4月~2012年6月我科實施PCI手術140例,其中支架 術后亞急性血栓形成的有3例,占2.15%,3例均為藥物洗脫支架。3例患者經(jīng)及時血栓抽吸術+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術后予以監(jiān)護,強化抗凝,水化治療,其中1例因由外傷史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搶救無效死亡,其余2例患者病情好轉出院,遵醫(yī)囑用藥,1例隨訪1年,1例6個月,病情穩(wěn)定?,F(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實施PCI手術140例,其中支架術后亞急性血栓形成的有3例,均為男性,年齡28歲、48歲,57歲,均經(jīng)右側撓動脈路徑給予冠狀動脈造影+支架植入術。亞急性血栓形成的時間分別為術后34 h、39 h、42 h。本組3例患者均符合亞急性血栓形成標準。
1.2臨床表現(xiàn) 本組患者3例均在術后34~42 h內發(fā)生亞急性血栓。2例診斷冠心病、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1例診斷冠心病、急性冠脈綜合征、腦梗死后遺癥。1例34 h造影顯示回旋支近端支架內無安全閉塞,遠端血路TLMI 0級,回旋支遠端支架內完全閉塞,1例39h造影前降支近端支架內完全閉塞。1例42 h LCX近端原支架可見血栓形成。
表現(xiàn)患者突然出現(xiàn)持續(xù)性胸骨后燒灼楊不適約5 min,含服消心痛10 mg不緩解,患者神志清楚,煩躁,大汗,心電圖顯示Ⅱ、Ⅲ、avF、ST段抬高。
1.3方法 立即經(jīng)右撓動脈路徑給予冠脈造影+血栓抽吸術+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術中經(jīng)抽吸導管給予血管內注入替羅非班10 mL和硝酸甘油200 mg預防冠脈痙攣,術畢拔除鞘管,壓迫器止血,右上肢制動,返回病房,監(jiān)護72 h,強化抗凝予以替羅非班10 mL/h泵入,持續(xù)48 h,同時波立維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泮托拉唑預防應激性潰瘍,頭孢呋辛預防感染,多飲水,補液水化治療。首次波立維300 mg口服,以后改波立維150 mg口服至少1 w,然后改為波立維75 mg口服至少1年。阿司匹林(拜)0.3 g口服1次/d,至少1個月,以后改阿司匹林(拜)0.1 g口服1次/d維持。術后4 h開始應用低分子肝素鈉2500單位皮下注射1次/12 h,停用替羅非班后低分子肝素鈉5000單位皮下注射1次/12 h。監(jiān)測血常規(guī)、電解質、血凝四項、肝功能、腎功能等。其中1例因由外傷史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搶救無效死亡,其余2例患者治療7~10 d,病情好轉出院,遵醫(yī)囑用藥,1例隨訪1年,1例6個月,病情穩(wěn)定。
2亞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是指在植入支架后24 h內發(fā)生血栓性病變;亞急性支架內血栓形成是指在植入支架后24 h~1個月內發(fā)生血栓性病變。PCI術后急性及亞急性血栓形成機制:術前與術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療不充分;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癥、高血壓、肥胖、吸煙、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情況;支架情況;手術操作因素等有關。
2.1檢驗結果異常分析 3例患者術前血常規(guī)均有PLT升高331×109/L~345×109/L,MCH均升高32.3~33.9 pg,應用低分子肝素鈉5000單位皮下注射1次/12 h??诜⒕S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后PLT降至161×109/L~288×109/L。
2.2高危因素分析 1例患者28歲,身高172 cm,體重115 Kg,BMI為32,肥胖因素導致高凝狀態(tài)。1例患者48歲有糖尿病史10年。1例患者為急性冠脈綜合征、腦梗死病史5年。
3護理預防及處理
3.1術前護理 責任護士全面評估病史、身心狀態(tài),加強心理疏導,解除顧慮。術前訪視,介紹熟悉導管室護士,熟悉環(huán)境,講解手術經(jīng)過,解除焦慮,積極配合。遵醫(yī)囑按時應用抗栓藥物,及時留取血標本送檢,嚴密監(jiān)測患者病情變化。嚴格手術篩查。左側上肢使用留置針靜脈穿刺輸液,確保靜脈給藥通暢,做好碘造影劑過敏試驗陰性。
3.2術中護理 責任護士陪同送入導管室,與導管室護士交接核對病歷及患者腕帶。術中監(jiān)測,備好搶救藥械。
3.3術后護理
3.3.1術后患者到CCU監(jiān)護生命體征,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與患者有效溝通,使其及時表達不適,做好監(jiān)護記錄。
3.3.2抗凝治療的護理 遵醫(yī)囑正確給藥,觀察用藥后效果及反應。注意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傷口滲血、牙齦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嘔血等[1]。
3.3.3右側上肢制動 橈動脈穿刺部位予以加壓止血器壓迫止血,放氣1次/2 h。觀察右側上肢端溫度、感覺、色澤、循環(huán)情況等,觀察局部橈動脈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血腫等,發(fā)現(xiàn)不適及時報告醫(yī)師處理。協(xié)助患者多飲水,觀察記錄尿量、尿顏色、性質等。遵醫(yī)囑留取血、尿標本,送檢。
3.3.4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時,責任護士指導飲食及適當活動,遵醫(yī)囑服藥及注意事項等,若有不適,及時來院復診。1次/月電話隨訪,詢問病情及服藥情況,并給與有效心理疏導,使其以積極的、樂觀的心態(tài)按時服藥。
3.3.5加強術后患者的管理 術后患者安排高年資責任護士護理,加強監(jiān)護,減少不利因素,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搶救,防止錯過搶救時機,而發(fā)生意外(猝死)。
3.3.6加強與家屬的溝通。隨時給予家屬良好心理疏導,講解病情發(fā)展變化,使其理解接受再次PCI手術,解除思想顧慮,增加治療信心。
3.3.7加強高危人群管理 高危患者的識別與預防[2]:存在糖尿病、左心功能不全、急性冠脈綜合癥的患者血栓風險較高。而長期病變、分叉病變支架植入術及支架擴張不全、貼壁不良也是造成支架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對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應強化抗栓治療,并積極治療基礎疾病。術前嚴格篩查患者,全面檢查、評估患者,減少風險因素,早發(fā)現(xiàn),早搶救。
參考文獻:
[1]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190.
[2]候桂華,霍勇.心血管介入治療護理實用技術[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0:184.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