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探討與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癥狀相關的多個因素。方法 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腦卒中急性期患者80例,年齡為31~77歲,平均年齡為(51.2±2.4)歲,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所選患者均意識清晰且無精神病史,沒有明顯的語言障礙,理解并愿意接受量表內容和量表評估。對于患者的抑郁癥評估參照漢密爾頓量表(HAMA)和蒙哥馬利量表(MADRS),將所選患者依據評分結果分為抑郁癥組和對照組,兩組身體健康狀況等無顯著差異(P>0.05)。對所選患者的性別、年齡、腦卒中家族病史、發(fā)病性質、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社會壓力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探析抑郁發(fā)生與腦卒中的發(fā)病部位、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結果 對兩組患者各個因素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冠心病及發(fā)病性質(腦出血)等因素對是否并發(fā)抑郁癥無顯著差異(P>0.05),而腦卒中家族病史、發(fā)病性質(腦梗死)、社會壓力及高血壓等因素對是否引起抑郁癥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結論 應對腦卒中后的患者多多鼓勵排除其心理障礙;加快康復訓練,恢復其生活自理能力。此外還應采取其它的有效措施避免或減少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的發(fā)生。
關鍵詞:腦卒中;抑郁癥;相關因素
抑郁癥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這是由于患者在腦卒中后大多會產生心理或情感問題。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癥不但會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會對患者進行早期康復和治療的配合情況造成影響,增加患者的病死風險[1]。腦卒中后抑郁癥(PSD)的總體發(fā)病率大約為40%~50%,并且腦卒中后1個月內是PSD的發(fā)病的高峰期,大約50%產生該并發(fā)癥的腦卒中患者為1個月內發(fā)病者。本文對腦卒中患者急性期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癥狀的多個相關因素。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腦卒中急性期患者80例,年齡為31~77歲,平均年齡為(51.2±2.4)歲,其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所選患者均意識清晰且無精神病史,沒有明顯的語言障礙,理解并愿意接受量表內容和量表評估。將所選患者依據評分結果分為抑郁癥組和對照組,兩組身體健康狀況等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于患者的抑郁癥評估參照漢密爾頓量表(HAMA)和蒙哥馬利量表(MADRS),依據評分的結果進行抑郁癥組和對照組的分組。
1.3觀察項目 對所選患者的性別、年齡、腦卒中家族病史、發(fā)病性質、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社會壓力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抑郁發(fā)生與腦卒中的發(fā)病部位、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樣本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發(fā)生情況 依據HAMA以及MADRS的評分結果,將59例患者確認為抑郁癥患者,21例患者確認為非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發(fā)生率為73.75%。其中腦卒中后1個月發(fā)生抑郁的患者45例(76.27%);腦卒中后2個月內發(fā)生抑郁癥的患者8例(13.56%);腦卒中后3個月以上出現抑郁癥狀的患者6例(10.17%)。
2.2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癥的相關因素 分別對抑郁癥組和對照組的性別、年齡、發(fā)病性質、腦卒中家族病史、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社會壓力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抑郁癥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冠心病及發(fā)病性質(腦出血)等因素對是否并發(fā)抑郁癥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這些對是否并發(fā)抑郁癥沒有相關性。抑郁癥組患者中有腦卒中家族病史的43例(72.88%),發(fā)病性質為腦梗死的49例(83.04%),社會壓力大的患者57例(96.61%),有高血壓的48例(76.27%);對照組患者中有腦卒中家族病史的2例(9.52%),發(fā)病性質為腦梗死的3例(14.29%),社會壓力大的患者10例(47.62%),有高血壓的12例(57.14%)。經比較,發(fā)現抑郁癥組中這些因素所占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說明這些因素對是否引起抑郁癥有相關性。
2.3抑郁發(fā)生與腦卒中的發(fā)病部位、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 抑郁癥發(fā)生與腦卒中病灶部位在左、右及雙側大腦半球差異不顯著(P>0.05);抑郁癥組神經功能缺損較對照組更為嚴重(χ2=9.55,P<0.01),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也較差(χ2=12.98,P<0.01),見表1。
3討論
腦卒中即腦中風,是一種突然發(fā)病的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故又叫作腦血管意外。發(fā)病機制是在各種誘發(fā)因素下所引起的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次性或者永久性腦功能障礙。而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是其常見的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命危脅較大[2]。
本文的研究分析結果表明,腦卒中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冠心病及發(fā)病性質(腦出血)等因素對是否并發(fā)抑郁癥無顯著差異(P>0.05),這些因素對于是否容易引起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并無較大的相關性;而腦卒中家族病史、發(fā)病性質(腦梗死)、社會壓力及高血壓等因素對是否引起抑郁癥差異顯著(P<0.05),與腦卒中并發(fā)抑郁癥相關性較高。
在對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發(fā)生與腦卒中的發(fā)病部位、神經功能的缺損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關系急性研究分析時發(fā)現抑郁癥發(fā)生與腦卒中病灶部位在左、右及雙側大腦半球差異不顯著(P>0.05);抑郁癥組神經功能缺損較對照組更為嚴重(P<0.01),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也較差(P<0.01)。神經功能缺失較為嚴重的患者容易發(fā)生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可能是因為腦卒中后自身的認知能力和肢體行為能力的下降或者缺失導致了患者的心理障礙,造成抑郁癥的發(fā)生。同時抑郁有阻礙了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進一步阻礙了患者身體康復和心理康復[3]。
綜上所述,與腦卒中急性期并發(fā)抑郁癥的主要相關因素包括腦卒中家族病史、發(fā)病性質(腦梗死)、社會壓力、高血壓、神經功能缺損嚴重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因素。為了患者能盡早康復,應對腦卒中后的患者多多鼓勵排除其心理障礙;加快康復訓練,恢復自理能力。此外還應采取其它的有效措施避免或減少腦卒中急性期抑郁癥的發(fā)生[4]。
參考文獻:
[1]Whyte EM,Mulsant B H.Post stroke depression: 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and biological treatment[J]. Biological psychiatry,2002,52(3): 253-264.
[2]謝瑞滿,劉劍英.腦卒中后抑郁的治療進展[J].中國處方藥,2005,(1):58-61.
[3]Brott T,Adams HP Jr;Olinger C P;Marler J R,Barsan W G,Biller J.Measurement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 clinical examination scale[J].Stroke,20:864-870.
[4]張新喬,李明子,王秋華.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抑郁發(fā)生情況及相關因素的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485-488.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