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重要性。 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6例。2011年7月前收治患者33例,33例患者均沒有加強圍術期護理,只給予常規(guī)護理,作為對照組。2011年7月后的33例患者均給予優(yōu)質的圍術期護理,作為治療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失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副反應情況和患者的滿意度等。結果 治療組患者的失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副反應情況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各類數(shù)據(jù)均有顯著性差異(P < 0.05)。治療組患者對本次治療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的患者的滿意度。結論 加強圍術期優(yōu)質護理有利于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能使治療效果更佳和使患者更滿意。
關鍵詞:腹腔鏡;子宮肌瘤;圍術期;護理
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屬于良性腫瘤,女性常見疾病,常見于30~50周歲的婦女。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的原因,學界暫時還沒得出結論[1]。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主要以手術為主,如全子宮切除術、子宮次全切除術、子宮肌瘤剔除術等。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保留子宮,微創(chuàng)和患者恢復速度塊,應為手術治療方法中的首選。子宮肌瘤剔除術又可分腹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等。針對患者對我院治療效果的滿意度評價,我院采取相應措施,加強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圍術期護理,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6例,此66例子宮肌瘤患者均采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2011年7月前收治患者33例,33例患者均沒有加強圍術期護理,只給予常規(guī)護理,作為對照組。2011年7月后的33例患者均給予優(yōu)質的圍術期護理,作為治療組。治療組年齡37~52歲,平均年齡(44.67 ± 5.76)歲;肌壁間肌瘤13例,漿膜下肌瘤12例,闊韌帶肌瘤4例,混合肌瘤4例。對照組年齡34~55歲,平均年齡(46.21± 4.96)歲;肌壁間肌瘤9例,漿膜下肌瘤15例,闊韌帶肌瘤3例,混合肌瘤6例。
1.2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 對照組患者給予圍術期的常規(guī)護理。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檢查,評價患者的病情,精神狀況和生命體征,了解患者的用藥情況和既往病史,指導體位訓練和控制飲食等等;手術中護理,主要是對癥護理,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體征。手術后,記錄病情的變化,對患者進行康復性指導等。
1.2.2 護理干預 治療組患者在上述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圍術期護理干預。①手術前護理:護士耐心解答患者對于腹腔鏡子宮肌瘤的疑問,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擔憂。使患者心態(tài)樂觀自信,配合治療。同時應闡明,若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能無法控制出血,醫(yī)生會采用開腹手術治療,確?;颊呃妗;颊咭鍧嵞毑科つw,應用肥皂水清洗,碘液消毒,防止手術傷口細菌感染和利用0.25%碘伏消毒液清潔陰道,防陰道感染。②手術中護理:患者去枕,正躺在床,采取相應措施使靜脈通路暢順等。密切留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若出現(xiàn)異常情況,馬上采取相應措施。③手術后護理:去枕平臥,手術后給氧氣護理約6 h,以抵消手術導致的肩背酸痛,手術導致二氧化碳在體內含量過高, 血液中的碳酸增多,血液酸性增大而肩背酸痛。另外吸氧還可以緩和二氧化碳氣腹而引起皮下氣腫。密切留意傷口是否滲血,及時更換紗布和止血,手術6 h后給予半流質食物等。手術后1 d應指導患者進行活動鍛煉,給予患者適當鼓勵。出院后進行回顧性訪問,及時了解患者的康復情況,若有異常,通知患者復診。
1.3 評價方法 此研究主要以患者的失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副反應情況和患者的滿意度等作為評價指標。失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副反應情況越少,則可認為治療效果越好。另外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評價則可作為對此醫(yī)療服務的側面評價。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得數(shù)據(jù)以x±s標示,用SPSS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所有患者經(jīng)手術后,子宮肌瘤均被切除,且無需要開腹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手術中平均出血量為(210.3 ± 32.62)mL,平均排氣時間(35.67± 5.62)h,平均住院時間為 (8.57± 1.62)d,治療組患者在手術中的失血量為(193.35 ± 23.87) mL,平均排氣時間30.65± 3.64 h,平均住院時間為 7.23± 1.22 d兩組數(shù)據(jù)之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 0.05),見表1。治療組患者有2例皮下腫脹兼肩背酸痛,5例肩背酸痛,0例創(chuàng)傷性感染。對照組患者,2例皮下腫脹兼肩背酸痛,3例皮下腫脹,7例肩背酸痛,1例創(chuàng)傷性感染。明顯加強術后護理的患者,并發(fā)癥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治療組患者對本次治療,非常滿意的有9例,滿意的14例,一般的有5例,不滿意的有2例。對照組患者對治療結果,非常滿意的有5例,滿意的有12例,一般的有8例,不滿意的5例,見表2。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女性有20~30%機會患上子宮肌瘤。大多數(shù)患上此病的女性都希望能夠保留子宮,保留生育能力。因此通常會優(yōu)先采用藥物治療,當藥物治療無效后,或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則會選擇手術治療。子宮肌瘤剔除術可保留子宮,微創(chuàng)和患者恢復速度塊,因而大多醫(yī)生會推薦患者接受此方法治療。另外介入治療、射頻消融治療等非手術治療[2]是近年的研究熱點。另外,子宮肌瘤雖然發(fā)病機理未明,但有文獻[3]指出,子宮肌瘤發(fā)病與雌激素有關,且此病有家族遺傳性。
我院對患者進行了關于治療效果的問卷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我院采取相應措施,加強圍術期護理,使患者對我院治療滿意度提高。根據(jù)表1所示結果可知,加強圍術期護理后,患者在手術中的失血減少了約8%,平均讓患者提前1 d出院,排氣時間減少了14% ,并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下降了約15%。從種種跡象來看,圍術期的優(yōu)質護理相當重要,手術前中后期的護理,一定情況下影響治療質量。但相應地,采用優(yōu)質的圍術期護理,治療費用也稍稍提高。
護理干預在治療子宮肌瘤上,并非完全是有形的干預,還有無形的干預。有研究[4]表明,護理干預能給患者心理安慰,受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焦慮、恐懼程度、術后疼痛改變程度均減輕。心理干預比實質性干預,對治療更有效。
參考文獻:
[1] 陳慶云,張小燕. 子宮肌瘤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12,12:950-952.
[2] 張祖威,姚書忠. 子宮肌瘤的治療新進展[J]. 中山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2009,S1:212-215.
[3] 李莉,宋靜慧. 子宮肌瘤治療研究進展[J]. 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2,04:441-445.
[4] 康桂芹,劉振云. 子宮肌瘤介入治療圍手術期患者的護理干預[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8,10:172-173.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