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解除鈦夾閂塞內鏡的新方法。方法 對60例鈦夾閂塞內鏡隨機分為高壓水槍沖洗法組及注射法組,記錄各組的成功率、器材使用情況、所用時間、內鏡及附件的損壞程度、對內鏡診療的影響等5項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高壓水槍沖洗法組:30例次鈦夾閂塞內鏡情況均成功解除,成功率為100%,所用器械為邁爾集成內鏡清洗工作站及它配備的高壓水槍,平均耗時38.53 s,對內鏡及附件未造成損壞,處理后的內鏡對后繼內鏡下診療影響較小,無須更換內鏡。注射法組:24例次成功解除鈦夾閂塞內鏡情況,成功率為80%,所用器械為裝滿蒸餾水的一次性水杯,20 mL一次性針筒,平均耗時213.83 s,對內鏡及附件未造成損壞,成功處理后的內鏡對后繼內鏡下診療影響較小,無須更換內鏡;其中6例次鈦夾閂塞內鏡情況未能成功解除,須更換內鏡進行下一步診療。高壓水槍沖洗法組成功率明顯高于注射法組(χ2=5.21,P<0.05),平均耗時顯著短于注射法組(t=23.53,P<0.05)。結論 高壓水槍沖洗法解除閂塞內鏡的方法是一種簡單易行、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且對內鏡及吸引按鈕無繼發(fā)損壞的好方法。
關鍵詞:鈦夾;閂塞;高壓水槍
隨著消化內鏡診療技術的發(fā)展,各種型號的金屬鈦夾廣泛應用于內鏡下治療中。它們在預防出血、止血及傷口、穿孔的縫合中起到重要作用。當金屬鈦夾釋放失敗、未能牢固鉗夾住病灶組織而脫落,金屬鈦夾(合攏的)有被吸入內鏡活檢管道的可能,甚至有時被吸至內鏡吸引按鈕處[1],造成吸引中斷及吸引按鈕的閂塞不能回彈,影響進一步操作。目前解除鈦夾閂塞內鏡的方法較多,采用何種技術才能便于醫(yī)生的操作并對內鏡及附件無繼發(fā)損壞已成為臨床關注的焦點。2009年06月~2012年12月,我們采用高壓水槍沖洗法解除鈦夾閂塞內鏡,并分別與同期采用注射法進行了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共60例次鈦夾閂塞內鏡包括EMR、ESD術中創(chuàng)面縫合時發(fā)生的48例次、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止血過程中發(fā)生的9例次、內鏡下穿孔行鈦夾夾閉過程中發(fā)生的3例次。均分兩組,分別為高壓水槍沖洗法組及注射法組。
1.2研究器材 內鏡使用OLYMPUS系列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邁爾集成內鏡清洗工作站及它配備的高壓水槍,裝滿蒸餾水的一次性水杯,20 mL一次性針筒。
1.3方法 高壓水槍沖洗法組當診療中金屬鈦夾(合攏的)被吸至內鏡吸引按鈕處閂塞內鏡時,首先快速將內鏡安全地從患者消化道拔出,將內鏡放在邁爾集成內鏡清洗工作站的初洗水槽內,用它配備的高壓水槍,對準內鏡連接光源處的吸引器接頭部進行逆行連續(xù)注水沖洗吸引通道,直到內鏡先端部吸引孔見金屬鈦夾被水沖出。隨即可輕松拔出吸引按鈕[1],解除鈦夾閂塞內鏡,可以繼續(xù)完成內鏡下治療;注射法組內鏡診療前準備裝滿蒸餾水的一次性水杯,20 mL一次性針筒。當診療中金屬鈦夾(合攏的)閂塞內鏡時,保持內鏡于胃腔內,從內鏡連接光源處的吸引器接頭部取下負壓吸引管,用20 mL一次性針筒抽滿蒸餾水進行逆行連續(xù)注水沖洗,經(jīng)幾次沖洗后,按下吸引按鈕再放開,反復幾次直到吸引按鈕能順利彈出。隨后再用水沖洗時,可見內鏡先端部吸引孔金屬鈦夾被水沖出[2],閂塞解除可以繼續(xù)進行下一步內鏡下診療。記錄各組的成功率、器材使用情況、所用時間、內鏡及附件的損壞程度、對內鏡診療的影響等[3]。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組間成功率的比較行χ2檢驗,平均所用時間的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高壓水槍沖洗法組:30例次鈦夾閂塞內鏡情況均成功解除,成功率為100%,所用器械為邁爾集成內鏡清洗工作站及它配備的高壓水槍,平均耗時38.53 s(23~50 s),對內鏡及附件未造成損壞,處理后的內鏡對后繼內鏡下診療影響較小,無須更換內鏡。注射法組:24例次成功解除鈦夾閂塞內鏡情況,成功率為80%,所用器械為裝滿蒸餾水的一次性水杯,20 mL一次性針筒,平均耗時213.83 s(160~303 s),對內鏡及附件未造成損壞,成功處理后的內鏡對后繼內鏡下診療影響較小,無須更換內鏡;其中6例次鈦夾閂塞內鏡情況未能成功解除,須更換內鏡進行下一步診療。高壓水槍沖洗法組成功率明顯高于注射法組(χ2=5.21,P<0.05),平均耗時顯著短于注射法組(t=23.53,P<0.05),見表1。
3討論
在消化內鏡診療過程中,當金屬鈦夾釋放失敗、未能牢固鉗夾住病灶組織而脫落,有被吸入內鏡活檢管道的可能,甚至有時被吸至內鏡吸引按鈕處閂塞內鏡,影響進一步操作。避免其發(fā)生的最好方法是鈦夾脫落后不要對準其進行吸引,如不慎吸入閂塞內鏡時,我科以往的處理方法有3種:即機械拔出法、注射法、高壓水槍沖洗法。比較3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機械拔出法解除閂塞內鏡需暫停治療,更換內鏡,等治療結束后用老虎鉗夾住吸引按鈕強行拔出,耗時、內鏡及吸引按鈕損壞的可能性加大;注射法解除閂塞內鏡需用針筒往吸引管道反復注水,過程耗時又繁瑣、成功率低。高壓水槍沖洗法解除閂塞內鏡是利用邁爾集成內鏡清洗工作站配備的高壓水槍有特殊訂制的內鏡清洗專用噴嘴,能適用不同口徑的內徑接口,可以自動封閉注水口,避免水花四射;壓力:自來水標準水壓0.3 MPa,流量:5 L/min,既能達到清洗管腔作用,又不會造成內鏡損壞[1]。與注射法相比,解除鈦夾閂塞內鏡成功率高、省時、省力,內鏡及吸引按鈕無繼發(fā)損壞,既節(jié)省醫(yī)院開支又不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對后繼治療的影響較小,不用中途更換內鏡[3],值得廣大內鏡醫(yī)生借鑒。
參考文獻:
[1]王萍,劉勤芬.巧妙清除梗塞在吸引按鈕處的金屬夾[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2):222.
[2]蔡文智,智發(fā)朝.消化內鏡護理及技術[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243.
[3]邢同印,陳錦鳳,白楊,等.吸引法與機械拔出法解除鈦夾閂塞內鏡的對比觀察[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12,29(2):105.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