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對外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來華留學生數(shù)目與日俱增,留學生心理問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把教育心理學相關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闡述了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在教育心理學的科學指導下,不斷的強化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以人為本,了解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提升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對外漢語;教學
一、引言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這兩個范疇中相互交往和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作用所完成的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隨著人們對教育事業(yè)認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教師、學生、甚至家長開始傾向于,教學過程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發(fā)展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心理交流的過程。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與學情境中人的各種心理活動及其交互作用的運行機制和基本規(guī)律的科學。[1]教育心理學的特殊功能是將心理學研究人性特質(zhì)的理論與方法轉(zhuǎn)化為教師的智慧,用于學校教學,在學生身心成長上反映出教育的目的與理想。[2]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正在發(fā)展的應用科學,在全球范圍內(nèi)引起廣泛的轟動,也是教師培養(yǎng)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把心理學運用到教學中去,就能科學地分析教學過程,認識教學過程中心理活動的實質(zhì)、規(guī)律和作用,從心理學角度去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狀況,幫助學生和教師解決學習和教學中的心理難題,從而為提高學習和教學的質(zhì)量做貢獻。
近年來,來華留學生數(shù)量迅速增長,對外教育事業(yè)也隨之快速發(fā)展起來。據(jù)教育部統(tǒng)計,2009年來華留學人數(shù)已經(jīng)突破23萬人次,分別來自190個國家和地區(qū)。一方面給我國的高等教育帶來了活力,另一方面也使高校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留學生群體在華生活和學習的心理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由于留學生群體不同于國內(nèi)學生的特點,生活觀念、價值觀念和文化觀念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對話和交流更具挑戰(zhàn),使得其教育更具特殊性和復雜性,教育心理研究就更具迫切性。因此,對外漢語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更要多做一些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研究,并能夠結合自己的教學恰當?shù)倪\用,有助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增進師生互動;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過程,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發(fā)揮主導作用,提高學生主體的學習效率,這樣教學實踐定會事半功倍,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學水平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留學生心理困境
2013年10月27日,南方都市報一則消息稱,有報告顯示中國留學生美國名校退學率達25%。數(shù)據(jù)之大聳人聽聞,報道是這么寫的:“啟德教育集團總裁李朱透露,根據(jù)2013年美國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進入哈佛大學等14所名校的中國留學生退學率為25%,這些學生的共同特點為都是曾經(jīng)的高分考生。李朱分析,中西方教育體制、語言環(huán)境的不同,導致留學生幾乎都會出現(xiàn)海外教育的不適應,出現(xiàn)“留學失敗”現(xiàn)象。”我們雖然盡可能的給留學生提供好的生活、學習、住宿環(huán)境等物質(zhì)環(huán)境,但是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卻忽視了他們最需要幫助和解決的心理環(huán)境。他們都是很有能力的考生,在高考中斬獲高分,可是為什么卻面臨著留學失敗的結果呢?
當人們從一種物質(zhì)、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轉(zhuǎn)入到另一種物質(zhì)、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時,他們在心理上肯定會產(chǎn)生某種程度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甚至可能會嚴重影響人們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我們雖然盡可能的給留學生提供好的生活、學習、住宿環(huán)境等物質(zhì)環(huán)境,但是相當長的時間內(nèi)卻忽視了他們最需要幫助和解決的心理環(huán)境。留學生能否順利完成他們的學業(yè),不僅取決于能否完美的完成學業(yè)上的要求,相當大的程度上也取決于能否在學習期間順利完成社會,文化層面的心理適應過程。這個適應過程越短,越順利,越有利于他們的學習和交流。調(diào)查顯示,留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孤獨和思鄉(xiāng)、懷疑和急躁、埋怨和誤解、焦慮和抑郁、沉默和自卑等等心理問題。因此,在我國留學生教育步入新階段的背景下,重視留學生在華學習的心理適應問題不僅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及時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心理學在教師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也顯得更為重要。
三、教育心理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教師應強化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將學科知識與心理學相結合。
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的職能就是傳授知識,解決學生的疑惑。一個好的老師必定把這兩方面做的恰到好處,傳授知識就好比武俠小說里的絕世高手,不遺余力的把畢生所學傾囊相授。老師也一樣,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對我們諄諄教導,生怕遺忘了哪些重要的知識點。好的老師會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經(jīng)驗制定出一套系統(tǒng)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nèi)容、教學對象、教學方法等教學要素,將專業(yè)知識發(fā)揮的淋漓盡致。而“解惑”是“傳道授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了,學生初步了解到所學的知識后,應該會有許多相關的問題亟待解決,而老師就需要知道如何解惑,如何教?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老師要首先要了解學生的不懂之處,才能給學生解惑。這就需要老師不僅僅有課本上的知識,還需要有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識,這樣才能“百戰(zhàn)不殆”。在華留學生和國內(nèi)學生在思維方式,學習方法,心理動態(tài)等方面差異很大,對外漢語教師在專業(yè)知識和心理學相關知識方面的需求更是刻不容緩。
(二)深入溝通,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人們對一件事情或者一樣東西感興趣的時候,其過程總是艱辛卻美好的,效果總是事半功倍的。所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是充分激發(fā)其主觀能動性,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發(fā)展學生積極的情感,克服消極的情感,從而使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推進學習效果。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來學校讀書學習的學生,無論是誰都希望在學習、生活和精神等方面得到老師的關心和贊揚。特別是當學生在這些方面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更加希望有人會了解并關心自己。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認識到這一心理,并利用這一心理和學生搞好關系,強化溝通,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從而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這一方面本人深有體會,在本科階段我學習的是英語專業(yè),懷著美好的愿望來到學校,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還算肯定。但是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后,本身就很不適應,加上又發(fā)現(xiàn)班里的很多同學在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方面都很厲害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開始否定自己,沒有信心,很少表現(xiàn),班里人多,老師的精力也很有限,越是不表現(xiàn)自己,就越是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和認可,自卑心理就會更加嚴重,那段時間自己竟然開始害怕學習英語了,當然不出所料,成績平平。后來開始慢慢鼓足勇氣,跟老師溝通,講自己在學習方面的困難,老師在課上課下也開始幫助關心自己,課上經(jīng)常提問,給予肯定;課下給我講了很多方法和技巧,比如多看看英美原版電影,多聽音樂。慢慢的我的學習興趣就提起來了,也越來越愿意主動接觸英語,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既開心又有效率。
初來乍到的留學生,無論是周圍環(huán)境還是人群都很陌生,很容易對老師產(chǎn)生信賴和依賴的心理,老師更應該抓住這個心理,向留學生表達善意和關心,從而加強溝通。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師生應深入溝通,互相了解。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循序漸進,適當調(diào)整教學計劃,也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教學安排及教學任務等。教師也要了解學生對教學過程中一些問題的看法和建議等。這樣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又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想學愛學會學,從而課堂帶動課下,興趣帶動效果。
(三)教師要因人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信心
留學生是個復雜的群里,包含了從五湖四海來到中國的人,在種族,階層,年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其學習水平,能力,習慣也必定存在很大的不同,要做到面向全體,就必須注意到這些差異。例如留學生剛進學校時的分班考試,就是根據(jù)現(xiàn)階段學生的特點,找到適合他的班級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這種做法充分體現(xiàn)了因人施教的原則,使學生都能樹立起自信心,有效地消除了一些學生因基礎差趕不上進度而厭學的心理,提高了對外漢語課堂整體教學效率和效果。同時,對外漢語教師在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法過程中,反復推敲探討過程中,無形中也提高了自己駕馭教材和引導學生的能力。
同時,因人施教也要在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習慣的基礎上來教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習慣,習慣不是天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對留學生在漢語學習過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漢語的學習,出來需要學習一定的語音、詞匯、語法外,還需要練就扎實的聽說讀寫能力。也可以說,漢語的教學過程,尤其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過程,就是漢語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教師在尊重學生良好習慣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更大程度上發(fā)揮自己的潛質(zhì)。
(四)教師要科學指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作用便凸顯了出來。教師指導不是瞎指導,亂指導,要充分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特點進行指導,科學引導學生,主動運用教育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幫助留學生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心理疲勞,從而科學有效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學習計劃。教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對各門學科的基本的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個人情況樹立合適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有效學習學科知識的同時,不斷掌握新的更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記憶、學會理解、學會策略,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給予科學的指導,使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在華留學生剛剛接觸漢語的時候,心理會產(chǎn)生一定的陌生感,從而對漢語產(chǎn)生一定的排斥,而且由于沒有科學的方法做指導,入門可能會很慢。這時候一個好的老師就體現(xiàn)出很大的作用,有的學生可能使學習方法不對,有的學生可能是覺得漢語很神秘很難把握從而產(chǎn)生畏懼感,有的學生可能一直對漢語都很感興趣只是不知道有什么學習技巧等等?!耙磺€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在指導過程中,一定要根據(jù)教育心理學的有關方法理論,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貼點,科學的進行指導。這樣才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迅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四、結語
本文首先闡述了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強化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將學科知識與心理學相結合,合理地應用于課堂教學可,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師生深入溝通,關愛學生心理發(fā)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因人施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信心;最后教師要根據(jù)教育心理學進行科學的指導,以人為本,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張春興.從思想演變看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1).
[3] 趙研.來華留學生心理適應外部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7).
[4] 朱婧.淺談留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承德民族師專學校,2011(3).
[5] 莊春.對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1(2).
[6] 李萍.留學生跨文化適應中的心理障礙與社會行為問題研究[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11).
[7] 曹嘉芮.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科技,2013(4).
[8] 劉忱益.淺議教育心理學促進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性——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J].科學教育,2010(1).
[9] 白雪.談教育心理學在實踐教學中的具體運用[J].時代教育,2011(7).
[10] 董芳.論教育心理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影響與應用[J].教育研究,2007(4).
[11] 楊貴鳳.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0(2).
[12] 張騫,張大均.當代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問題與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9(4).
[13] 徐劍.關注留學生心理 加強留學生管理[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校,2009(9).
[14] Colleen ward.The measurement of Socio-cultural Adaptation.Int.J.Intercultural Rel.Vol.23,No.4,pp.659-677,1999.
[15] 史丹萍.淺析教育心理學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09(8).
[16] 周軍.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今日南國,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