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我國古生物博物館的現(xiàn)狀進行了綜述并對其面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古生物博物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古生物化石
1.引言
隨著我國對外的開放,許多國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進入了我國。其中,《侏羅紀公園》、《暴龍再生》等電影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古生物世界,在娛樂群眾的同時也吸引了許多兒童成為該類影片的愛好者。隨著國家對教育的大力投資,我國的科普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大量的古生物博物館被建立或正在建立之中。這些古生物博物館是群眾了解古生物、學習古生物知識的好去處。古生物館的發(fā)展,有助于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廣大群眾尤其是兒童對科學的興趣[1]。所以,古生物博物館的發(fā)展對我國的科學普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古生物博物館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和綜述有利于了解我國古生物博物館的現(xiàn)狀,為其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2.古生物博物館的概念與任務
古生物學是通過研究古生物以揭示生物進化奧秘,探索生物進化規(guī)律的學科。而古生物博物館則是用來展示古生物化石,呈現(xiàn)古生物研究成果的場所。一般古生物博物館均承擔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承擔古生物化石、古生物資料的保存、整理、修復和古生物的科研任務。這個任務屬于屬于學術領域任務。第二個任務,承擔古生物的科普工作。該任務包括,對外宣傳古生物的科學知識、展示古生物化石、講解古生物的生活習性,生活方式等。這個任務屬于國民教育任務,是為了普及知識,提高國民素質,培養(yǎng)古生物愛好者,為古生物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進行努力。
古生物博物館一般按照古生物的類型大致分為古植物博物館和古動物博物館。其中,古植物博物館是專門用于展示、科研古植物的博物館,而古動物博物館通常是用來展示、科研古植物博物館。在古動物博物館中,廣為人知的是恐龍博物館。
3.古生物博物館的歷史與發(fā)展
我國第一個古生物博物館建于1999年,是貴州省臺江古生物博館。該博物館展現(xiàn)了從臺江縣的古生物化石群中發(fā)現(xiàn)的大量的5億年前寒武紀生物,包括三葉蟲、軟舌螺、始海百合等。該博物館為研究古生物的繁衍與生態(tài)環(huán)境,提供古生物對比資料,填補國內外古生物研究的空白等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該博物館做為我國第一個專業(yè)的古生物博古館,接待了大量的專業(yè)人士進行科研和學習,為以后我國建立的一系列古生物博物館提供了范本。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又建立起一系列的博物館,如遼寧古生物博館、南京古生物博古館等。這些博物館的成立,為我國古生物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利于我國古生物學科的發(fā)展。
在當前,我國的古生物博物館越來越重視博物館的科普工作,這些科普工作中就包括科普產品的設計與生產??破债a品根據(jù)產品面向對象的不同主要分為三類,包括:互動產品、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和網絡產品。其中互動產品是為博物館和展覽館設計,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是面向公眾,為群眾服務的商業(yè)產品,網絡產品是為互聯(lián)網上進行傳播。博物館的科普工作不但可以起到對古生物知識的宣傳,也有助于古生物博物館的發(fā)展。商業(yè)化的產品設計固然會因為商業(yè)因素無法完全符合科學,但是它也從經濟方面為博物館的發(fā)展提供了支持,使群眾更愿意接受古生物知識,擴大古生物知識的傳播范圍。
為提高古生物博館館的各方面的效率,現(xiàn)在我國古生物博物館大力提倡科學管理。利用現(xiàn)代的管理學理論,節(jié)約各種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同時,提高博物館在場所安排,日程安排,展品展示,多媒體教育、科研進程等各方面的效率,為科研和科普工作作出更大的貢獻。
4.古生物博物館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我國的古生物博物館得到了國家的關注與大力支持,其發(fā)展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氣象。但,我國的古生物博物館工作還是有許多方面要加強。
首先,博物館應當更加重視展品的保護工作。古生物的研究以古生物化石為對象。由于化石的產生原因,化石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現(xiàn)今的化石資源會隨著開發(fā)而越來越少,直至化石資源枯竭。因此,每塊化石都是非常珍貴,對于化石的科研要極其重視對化石的保護。在將化石做為展品呈現(xiàn)時,要注意水、光、化學物質等對化石的侵蝕作用。當前古生物博物館對化石的保護在這方面還有待提高。許多展品未經進一步的處理直接暴露在空氣中,這樣對展品的保護非常不利。
其次,博物館應當更加重視變化和交流活動。當前,大部分的博物館在科普工作時,往往缺少變化,以展品呈現(xiàn)和解說為主。這固然一方面因為知識體系本身就是已經固定脈絡,因此呈現(xiàn)和解說也缺乏變化,另一方面,博物館也缺乏交流活動。這些就導致在參觀過博物館后,就會缺乏新鮮感,長此以往會導致人氣不足。這樣就會影響到博物館完成社會交予的科普工作,產生科普工作僵化,人氣流失,工作效率地下,經費削減這個惡性循環(huán)。而解決僵化的途徑就是加強不同的博物館之間進行交流,不斷地更新和豐富自身的展品和服務,提高自身水平。
第三,博物館的工作應當以科研為主。博物館的主要任務有兩個,這兩個任務是有所側重。雖然博物館的科普工作對宣傳古生物知識,提高國民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古生物研究才是博物館的最重要任務。在當前,許多博物館為了獲得大量的經濟利益,將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用于商務產品的開發(fā),這是種錯誤的傾向,畢竟博物館隸屬于國民教育體系,而不是商業(yè)產品設計所。因此,博物館的工作應當回歸到科研領域。
最后,博古館的科普產品應當重視的實際效果。雖然不提倡博物館的商業(yè)化,但是適當程度的商業(yè)化確實有助于博物館的發(fā)展。既然商業(yè)化無法避免就盡量將其限定在合理范圍,不要對博物館的工作產生干擾作用。在此,博物館的科普產品的實際效果就應當受到高度重視。畢竟產品是面對消費者而不是面對專業(yè)的科研人員,因此,產品的設計,產品的實際效果就非常地重要。如果科普產品的實際效果不良,那么,科普產品不但不會為博物館的發(fā)展帶來幫助,反而會是負擔。
參考文獻
[1] 何琦. 關于古生物博物館人文價值的思考-以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為例[J]. 科普研究. 2007(3): 76-80.
作者簡介:姓名:劉美彤 女 籍貫:遼寧省凌源縣 出生年月:1992.12.23 學校學院專業(yè):沈陽師范大學古生物學院生物科學(古生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