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學調查是一種專門分支學科,民族調查為民族學服務的,是一門專門性科研活動,必須遵循民族學基本特點和研究規(guī)范。在一定的科學理論下進行;必須經(jīng)過專門的訓練;必須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進行。調查的結論在一定科學的嚴格的篩選。
關鍵詞:民族學;田野調查方法
民族學是一門綜合的基礎學科,民族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以異民族的社會生活方式為研究對象?!督褰?jīng)濟》中費孝通開創(chuàng)了本民族的民族志,而民族學調查必須是一項跨民族的研究活動。民族學的文化是一種隱含性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民族是一種文化的集合體,它研究的是所有民族,而單是少數(shù)民族。所以田野調查方法是民族學調查中最重要的一種方法。田野調查法對調查人有以下4個方面的要求:
1、要走進社區(qū)做長期的調查。
2、要了解當?shù)丨h(huán)境。
3、要學會當?shù)氐恼Z言。
4、要了解當?shù)氐娘L俗習慣。
這四個方面就是要求調查這要長期的留駐現(xiàn)場,要追蹤調查,消除文化的差異。上個世紀20年代,英國功能主義學派誕生了。他們中的代表人物馬林諾夫斯基認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習俗──人體的或心靈的習慣,它們都是直接或間接地滿足人類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都是在活動著,發(fā)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1]。每一種文化都可以體現(xiàn)出他所存在的價值和功能,要把文化看成是物質和精神的工具,這就是功能學派了理論的基本出發(fā)點。功能學派認為,可以借助文化來解決面臨的具體而特殊的問題,來滿足文化持有者的生存需要。其實,任何一種文化的符號在他們各自的民族文化中都可以和其他文化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每一個文化事項在這個關系運行中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一、田野調查方法的任務和目的
在田野里做什么?這就是關于田野調查的任務的問題。筆者總結了6點:
第一、必須全面清理被調查的對象已有的資料。包括正史文獻和民間文獻。
第二、在已有認識基礎上,擬定調查的范圍和框架。提綱是能夠保證取得完整資料的基礎,更是驗證調查的依據(jù)。
第三、要確定調查人從事調查的社會角色。
第四、要整理調查所得到的資料。
第五、對調查所得到的資料要進行鑒別。
第六、調查人必須要收集被調查人所反饋的信息,特別是被調查人的學術性反饋。
所以對于調查人來說,如何消除被調查人的社會影響,處理好調查和被調查人的文化關系,以免造成當事人的影響,盡量去避免異文化的干擾。對調查人來說,需要對自己所屬文化的某一部分進行清理。對被調查人,要排除調查人給被調查人社區(qū)帶來的文化干擾,作為調查人,必須遵循一套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盡可能的去減少對被調查人社區(qū)的干擾。調查人必須要以被調查對象能接納的社會角色進入到社區(qū)當中去,要克服民族偏見。
田野調查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揭示民族社會某一層面的全貌。因為文化是動態(tài)的變量的,都必須調查人以敏銳的視角和仔細的觀察力去獲得自己所需的民族文化。[2]要以個體為研究對象,通過個體研究來探索一個社區(qū)群體文化情況,通過個體來發(fā)現(xiàn)整體。
二、田野調查中常用的方法
田野調查有一套常用的方法,這往往體現(xiàn)出調查人的民族學理論水平和觀察問題的敏感程度。調查人是否能夠熟練的運用田野調查的方法,將直接影響到調查研究的水平和結果。所以說,田野調查方法,對于調查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一般的田野調查方法分為如下幾種:
第一、觀察與參與式的調查法。通過觀察可以收集到第一手資料。它是有目的的細致入微地觀察靜態(tài)、動態(tài)。靜態(tài)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境與人的互動的(房屋結構、山水、氣候)。動態(tài)的人的觀察,人是變化的(觀察他們在當?shù)厥窃趺礃由畹模?,通過觀察最終要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圍繞問題去進行調查。
第二、參與式觀察。即居住體驗法。(同吃、同住、同勞動)站在當?shù)厝说奈恢蒙线M行觀察,必須長期居?。?—5個月,最好是一年。),學會當?shù)氐恼Z言,參與當?shù)厝说幕顒?,成為一位合格的當?shù)厝?。親身觀察和體驗他們的生活,并結合訪問,口、耳、眼并用,憑調查者的專業(yè)水平與敏感程度,到處捕捉、挖掘材料。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進行細心的觀察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觀察你所見到的人。比如觀察村寨居民的情緒,所穿的衣著,每日的勞動和休息的時間等等。二是觀察你所到村寨的生產(chǎn)怎樣,群眾生活怎樣,田野的莊稼長勢如何,耕作是粗放還是精耕細作,學生的學習情況等。三是觀察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民情,注意其出現(xiàn)什么變化,有什么風俗是自古以來就延續(xù)下來的。一般來說,當?shù)氐拿褡骞?jié)日、婚姻、喪葬和宗教活動等,往往凝聚著民族文化的傳統(tǒng)特征,這種場合既能觀察人,又能了解事,是最理想的觀察機會,一定要積極參加。四是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如觀察村寨居民的傳統(tǒng)建筑,住房內的布置,家具、電器等的擺放等。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了解當?shù)匚幕?/p>
第三、個別訪問法。訪談的對象為一個人或是一個家庭,這樣有利于深入剖析。訪談對象一定要精心細心的去選擇,有一定閱歷或是事件的知情者或是社區(qū)里有一定的典型性任務。訪談也分為:正式和非正式訪談。正式訪談是調查人精心策劃下,系統(tǒng)地有針對性的收集資料。而非正式訪談則是調查人通過非正式的談話和閑聊的方式,獲取信息和資料。
第四、問卷法。這是社會學常用的方法。有調查對象填寫表格獲取資料的方法。而民族學的問卷表格則是在調查中設計的,不采用填寫表格,調查人向調查對象進行口頭提問,來填寫表格。
綜上所訴,田野調查方法并不僅僅是為了單純的簡單的收集資料,它本身也是典型的理論生成活動,對民族學研究的調查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作者單位:吉首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
參考文獻
[1]馬林諾夫斯基,李紹明譯,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華夏出版社,2002年.
[2]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學派[M],中國人們大學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