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創(chuàng)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我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開始是被禁止的,之后道路逐步開發(fā)最后確立的時期。但是在此過程中,其他每一個地區(q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相比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其他每一個地區(q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優(yōu)秀的多,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在實際生活中還存在大量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影響著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壯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不斷穩(wěn)定的情況下,去不斷完善我國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是一個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國去修訂關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以及規(guī)章制度,從原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限制中抽離出來,定位正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方法,不斷建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登記流程以及流轉制度。
【關鍵詞】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建議
隨著經濟以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城鄉(xiāng)差距日益明顯,大量的農民工涌向城市謀求生存,尋找高薪崗位,直接造成農村地區(qū)喪失大批量的青壯年勞動力,使得大面積的土地被荒置、浪費。想要實現農業(yè)的穩(wěn)定發(fā)展,改變現狀要求國家政府放寬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管制,放松相應土地承包經營權法律文件的限制力度,有利于農民自己可以自由的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有利于小塊的分散的土地最大規(guī)模的集中,使那些有農業(yè)經營能力來掌管這些土地,將他們最大的價值發(fā)揮出來。最后促進農業(yè)穩(wěn)定的發(fā)展下去,實現荒廢土地以及廢棄土地的再一次利用[1]。同時也可以為在城里打工而放棄種地農民增加相應的收入。隨著我國不段的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并且將制度最大程度的貫徹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建立以來,慢慢的變強、規(guī)模慢慢的加大、土地流轉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出現的不足和缺陷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裝狀況
(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guī)模不夠大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guī)模不夠大就是指處在流轉狀態(tài)的土地在當地耕地總面積或者是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中所占的比例較小。按照相關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的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土地面積偏小,只是占耕地總面積的很小一部分。根據對農業(yè)生產大省的調查來看,大部分的省份的全省土地流轉面積在承包土地面積中只占百分之八左右。這是土地大省,但是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的面積所占的部分還是非常的少。所以,那些土地小省中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的面積所占的比例更加的小了。
(二)流轉形式主要以轉包出租方法
法律規(guī)定農民可以自愿實現多種形式流轉承包土地。雖然近幾年土地流轉形式變得多樣,但是土地流轉的方法還是以轉包和出租為主,這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2]。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流的過程中收集到的農村各地區(q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現象可以知道,在流轉的過程中中不僅存在轉包、轉讓的方法以外,還存在入股、互換、租賃等多種方法。但是在現存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過程中轉包還是最主要的方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開始是包括抵押流轉方式,這個方法從根本上承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讓,但是禁止土地承包經營權出現抵押活動,這就相互矛盾,相互抵觸了。
(三)流轉對象呈現多元化
土地除了在農戶之間實現流轉之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部分龍頭企業(yè)、工商企業(yè)、農民專業(yè)合作組織、專業(yè)大戶等規(guī)模經營主體開始進入土地流轉中,并且參與越來越深。根據對某地區(qū)的調查結果得知,直到2008年,經過調查的涉及到參與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大部分農戶都是沒有按照法律規(guī)定去進行土地的流轉,私自決定,簽訂合同。土地流轉的范圍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為土地的流轉只是在木村內流轉,流轉于親戚、鄰居、朋友之間。但是,隨著村外企業(yè)以及各自的參與,豐富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對象,為農村地區(qū)的開發(fā)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效益。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不足之處
(一)在土地流轉的空隙之下侵害農民的利益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部分政府部門中出現假很多次借著中央的允許農民土地流轉的民義去侵犯農民的利益。按照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是一項農民自愿、依法、有償的活動[3]。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卻沒有按照這個原則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大部分的土地流轉沒有規(guī)范的程序
大部分的土地流轉沒有規(guī)范的程序,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①大部分的農民之間土地的相互流轉不規(guī)范、不全面、不符合實際需要。②農民跟相關企業(yè)、公司在簽立合同的時候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③在土地流轉過程中,農戶跟農戶之間、農戶與企業(yè)或者公司之間簽訂的合同,因為農民法律知識的匱乏,導致合同簽訂無效,起不到應有的法律效益,很難保證農戶的法律權益。
三、加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制度改革力度,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
對于國家頒布的政策,我國大部分的農村土地制度在立法方面顯得不足,相對于城市土地制度而言很難符合實際的需要。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民事立法硬度不夠,顯得有些淺薄[4]。我們想要加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制度改革力度,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就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取消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
逐步取消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制,消除其影響,將土地統一收為國家控制,使國家對收集過來的土地進行統一行使支配。國家要積極的完善政府立法,規(guī)范土地的流轉,使農村土地可以從傳統的流轉、習慣、政策中脫離出來[5]。
(二)建立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土地經營權流轉中介
建立一個非營利性質的土地經營權流轉中介,有利于農民在自愿的前提下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并且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提供相應的服務。
(三)建立健全跟上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相關的法律制度
不斷完善跟上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相關的法律制度,通過法律制度來來保證所有權歸屬明確以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順利展開。
四、結語
綜上所述,建立健全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實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的不斷完善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但是結果卻是可觀的。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和缺陷,這些都是必須要積極面對的[6]。從辯證主義來看,新生的事物在帶來發(fā)展機會的同時也會帶來大量的問題以及矛盾,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發(fā)的不斷深入,我國的經濟、科技、社會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從確立到不斷的完善,到最大限度的貫徹執(zhí)行,最后一定會實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順利流轉,在農戶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等人員之間實現自愿、依法、有償的流轉下去。
參考文獻
[1]張祖晏.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法律制度缺陷的探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6(01):325-326
[2]林建偉.關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的若干思考——以農民集體與農民的關系為視角[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1(11):102-103
[3]中共河北省委黨校調研組.推進我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對策與建議[J].領導之友,2010,3(01):564-565
[4]溫世揚,蘭曉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的利益沖突與立法選擇[J].法學評論,2010(01):85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