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課型很多,上新課、復習課、講評課、習題課、實驗課等,不論是哪種課型,均可設計為“學在教之前,導在關鍵處”模式進成。
一、復習課的宗旨
知識的再現和鞏固,構建知識網絡,使書由“厚變薄”, 知識點復習到位,并能應用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能力,掌握知識規(guī)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復習課的兩種典型教法
上復習課的方法,傳統(tǒng)方法常是教師先引出復習知識點,然后對知識點加以訓練,這種方法養(yǎng)成學生“等教” 的被動局面,即等教師展示知識點,聽老師引導進入知識點的講解,等老師布置相應的練習,等老師啟發(fā)后才能形成思維,才開始動腦想,動手寫。
“學導法” 復習模式是“學一導一點一練”,“ 學” 的是設計一個與準備復習到的知識點相關的例題讓學生做幾分鐘;“導和點” 的是教師組織學生主動展示答案,不斷修正、補充,歸納、小結為知識點,并總結出解題過程所用的方法;“練” 是根據知識點對應訓練。
三、“學導法” 復習教學舉例
在復習《鐵和鐵的化合物》中,先讓學生做下列例題,即“學階段”幾分鐘。
2014年高考模擬題;27、A、B、C、D、E 五種物質均含有同一元素,其中A是金屬單質,B、C均屬于鹽類,B溶液呈黃色,與苯酚溶液混合后顯紫色,B、C溶液分別與AgNO3
溶液反應均會產生不溶亍硝酸的白色沉淀,D是一種白色沉淀,M(E) -M(D) =17g.mol, 它們之間有如下轉化關系:
寫出下列物質的化學式:A ,B ,C 。
轉化○1一○6中, 可通過化合反應實現的是 (填序號, 下同) 不屬干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寫出D—E的化學方程式:
取500ml 0.11mol/L的C溶液, 加熱蒸干并灼燒, 最后所得固體殘渣的質量為
“導階段”:
(1)導出展示答案過程, 以堤問學生為主:得出哪些答案, 說明理由, 哪些同學還有補充, 說明理由, 還期待老師觧釋哪些問題;
(2)導出題型過程, 以指導解題規(guī)律為主: 該題型屬干哪類題型? 解這類題型模式(思路) 如何(無機框圖推斷題, 排隊一找題眼一推理一填答要求);
(3)導出考點過程, 緊扣知識點為主:
1.本題考什么元素? 該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怎么寫?
2.本題考什么物質?[Fe,FeCl3,FeCl2,F(OH)3,Fe(OH)2];
3.你認為較復雜的、難理解的知識點是什么?(Fe變價,在什么情況下為+2價,什么情況為+3價);
4.B和C的陰離子都含Cl-,哪種物質含Fe?Fe與什么物質反應生成FeCl3、FeCl2?在什么情況下由FeCl3轉化為FeCl2等;
關鍵處一:FeCl3和FeCl2的生成和Fe3+與Fe2+的轉化。
5.如何判斷D和E,由C生成D實驗應注意什么? 由D生成E現象有哪些, 反應式如何寫;
關鍵處二:Fe(OH)2易被氧化生成Fe(OH)3。
6.擴展:由C蒸干、灼燒后各得什么物質,為什么?
關鍵處三:
“列點階段”,
緊扣思考的問題歸納為考點:
考點1:鐵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電子排布式1s2 2s2 2p6 3s2 3P6 3d6 4S2
考點2:
Fe3+(KSCN溶液一一血紅色、苯酚一一紫色、NaOH溶液一一紅褐色)
“練階段”
(1)根據上述知識點, 要求學生寫出相互轉化的化學方程式;
(2)每個反應能指出現象嗎?
(3)選擇Al與Fe2O3反應及其相互轉化的框圖推斷題;
(4)完成本章習題
注意緊扣知識點指導訓練。
四、” 學導法” 復習教學優(yōu)勢
“學導法” 復習教學與傳統(tǒng)復習法雖然都完成同樣的內容, 但效果就不一樣了, 這種方法整個過程是主動\積極的。1.做題過程即“學” 的 過程, 學生親自動腦想、動手做, 親自寫會做的答案, 還發(fā)現不會解答的問題, 期待教師指點解決, 有求知的欲望。2.導出答案過程是學生主動展示的過程, 展示答案說朋理由, 是積極思維, 在補充完善時, 教師一旦鼓勵, 肯定答案, 學生思維活躍, 有成就感, 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3.指導總結解題思路, 實際是交給學生解題的方法和規(guī)律, 形成解題模式, 克服就題淪題的習慣, 起到逐類旁通, 舉一反三的作用, 思維豁然開朗。4.導出考點是知識點再現丶積累和鞏固.通過例題發(fā)現問題,導出考點, 師生互動總結規(guī)律, 實現知識點與實際應用相結合, 這樣才把“關鍵處”真正勾畫出來, 構建知識網絡關系, 開發(fā)學生智力, 培養(yǎng)綜合能力, 是知識的升華和能力提升, 提高成績的有效措施, 是高效課堂的具體體現。5.練習階段, 采點練結合, 是應用知識點解決問題的重要過程, 也是體現課堂復習成果的檢驗??傊?釆用“ 學導法”復習教學, 每一步都從學生“動”角度出發(fā),以開發(fā)學生智力為主,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指導思想,是理想的復習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