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同學會問“學習物理有沒有捷徑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學習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情,我們來不得半點含糊。雖然沒有捷徑,但科學的學習方法確是有的。我給大家介紹一種“6+2”學習法,下面我們來看具體的分析。
一、預習
學習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預習。有的同學不注重聽課前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每次上課前,抽出一段時間(沒有時間的限制,長則20分鐘,短則課前的5、6分鐘,重要的是過程。)將知識預先瀏覽一下,一則可以幫助我們熟悉課上所要學習的知識,做好上課的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二則可以使我們明確課堂的重點,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難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聽課,有的同學感到聽課十分吃力,原因就在于此。另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預習可以培養(yǎng)鍛煉我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二、上課
上課是我們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對此我準備強調三個問題:
1.主動聽課。
有人將我們的聽課分成了三種類型:即主動型、自覺型和強制型。主動型就是能夠根據老師講課的程序主動自覺地思考,在理解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難點和重點進行推理性的思維和接受;自覺型則是能對老師講課的程序進行思考,能基本接受講解的內容和基礎知識,對難點和重點一般不能進行自覺推理思維,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完成這一過程;而強制型則是指在課堂學習中,思維遲緩,推理滯留,必須在老師的不斷指導啟發(fā)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
2.注意課堂要點。
要聽好課,我們應善于抓課堂的要點,這主要是指重點和難點兩個方面。上課時,我們應有意識地去注意老師講課的重點內容。老師在講課時總是將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點上,進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點強調;或板書綱目,理清頭緒;或條分縷析,仔細講解等,我們應培養(yǎng)自己善于去抓住這些。對于難點,則可能因人而異,這就需要我們在預習時做到心中有數,到時候注意專心專意,仔細聽講。總之,我們要做到“會聽”,能“聽出門道”。
3.處理好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
有的同學總是感到困惑,說“上課時注意了聽課,就忘了記筆記;而記了筆記,就又跟不上老師的思路了”。對此,我們應認識清楚聽課和記筆記的關系:聽課是主要的方面,記筆記是輔助的學習手段。
筆記中我們要記的內容應該有:記課堂重點、記課堂難點、記課堂疑點、記補充結論或例題等課本上沒有的內容、記課堂“靈感”等等??傊覀儜撚姓?、有重點地記。
有的同學從來就沒有記筆記的習慣,這是不好的,特別是對于高中物理學習中是不行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聽課時間有限,老師講的內容轉瞬即逝,我們對知識的記憶隨時間延伸會逐漸遺忘,沒有筆記我們以后就沒有辦法進行復習。
三、復習
有的同學課后總是急著去完成作業(yè),結果是一邊做作業(yè),一邊翻課本、筆記。而在這里我要強調我們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業(yè),而應該靜下心來將當天課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認真思考、回顧,在此基礎上再去完成作業(yè)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復習的方法我們可以分成以下兩個步驟進行:首先不看課本、筆記,對知識進行嘗試回憶,這樣可以強化我們對知識的記憶。之后我們再鉆研課本、整理筆記,對知識進行梳理,從而使對知識的掌握形成系統(tǒng)。
四、作業(yè)
在復習的基礎上,我們再做作業(yè)。在這里,我們要糾正一個錯誤的概念,很多同學認為完成作業(yè)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我們在課后安排作業(yè)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鞏固課堂所學的內容;二是運用課上所學來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明確這兩點是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做作業(yè)時,一方面應該認真對待,獨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積極思考,看知識是如何運用的,注意對知識進行總結。我們應時刻記著“我們做題的目的是提高對知識掌握水平”,切忌“為了做題而做題”。
五、質疑
在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中,我們必然會產生疑難問題和解題錯誤。及時消滅這些“學習中的攔路虎”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有的同學不注意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對錯誤也不及時糾正,其結果是越積越多,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習無法有效地進行下去。對于疑難問題,我們應該及時想辦法解決,對錯題則應該注意分析錯誤原因。另外,我們還應該通過思考,逐步培養(yǎng)自己善于針對所學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在這里,我建議每位同學都準備一個“疑難、錯題本”,專門記錄收集自己的疑難問題和典型錯誤,這也可以為我們今后對知識進行復習提供有效的素材。
要經常進行錯題改正,建立錯題檔案本,錯題不能只抄在本上,就完事了。必須要做定期復習,并且做上標記。一道錯題,若第一次復習題做對了,可以做上標記,時間過得長一些再復習,若復習三次都對了,可以做上標記,可以暫時不用管了,以后放寒假、暑假,期末考試前再復習,這樣,雖然你抄的錯題越來越多,但通過每次的定期復習,不會做的、再做錯的題目應該越來越少。
六、結語
學習的最后一個是對所學知識的小結。小結的常用方法是列概括提綱,將當天所學的知識要點以提綱的形式列出,這樣可以使零散的知識形成清晰的脈絡,使我們對它的理解更為深入,掌握起來更為系統(tǒng)。
以上六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習新課的基本進程,它們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一環(huán)都十分重要,缺少其中任何一環(huán),都會對學習的進程產生不良影響。在這六個環(huán)節(jié)之外,我們在學習每一章前后,還應該有“計劃”和“系統(tǒng)”兩個環(huán)節(jié),即在學習每一章前,我們應對這一章內容進行預覽,根據要學習的內容制訂一個學習計劃,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此外,在學完每一章后,我們就應該對這一章進行系統(tǒng)總結,常用的方法是畫該章的知識網絡圖,它可以使我們對該章的知識有一系統(tǒng)的了解,讓我們從“宏觀”的角度來重新認識該章,實現對知識掌握的“升華”。
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我們還應該再多一個“知識拓展”的環(huán)節(jié)。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我們可以再參考一些參考書、課外資料,以開闊我們的視野。
其實對于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每一位同學以前都有所了解,現在我們提出來進行分析目的就在于引起同學們的重視。只要我們能嚴格落實學習進程的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將學習踏踏實實地對待,相信每位同學都會有一個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