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評價圖形翻轉視覺誘發(fā)電位(PR-VEP)在不同類型弱視綜合治療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對我院自2009年~2012年前確診的70例(101只眼)弱視兒童入院資料進行分析,患兒年齡在5~12歲之間,按照弱視類型分三組,分別于治療前、治療6月及治療12月時行圖形翻轉視覺誘發(fā)電位檢查,并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經(jīng)綜合治療后,屈光不正性弱視組治療6月后與治療前P100波潛伏期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月與治療6月之間潛伏期變化不明顯(P>0.05);屈光參差性弱視組治療前與治療后6月P100波潛伏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12月與6月比較,潛伏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斜視組治療前后PR-VEP變化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屈光不正性弱視組患兒P100波潛伏期較治療前縮短最為明顯,與其它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圖形翻轉視覺誘發(fā)電位可作為評估綜合療法治療不同類型弱視療效及判斷預后的一項客觀檢測指標。
關鍵詞:圖形翻轉視覺誘發(fā)電位;弱視;治療
在臨床上,視力檢查是弱視篩選、診斷弱視及評價弱視療效的重要手段,但是主觀視力與視網(wǎng)膜的適應狀態(tài)、眼球運動特性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等生理心理因素有關。為更準確的評估弱視治療的效果,將屈光不正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斜視性弱視兒童治療前后的圖形翻轉視覺誘發(fā)電位(PR-VEP)的P100潛伏期進行檢測,旨在尋找一種能客觀評價弱視療效和判斷預后的檢測手段。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弱視患者 對我院自2009年~2012年前確診的70例(101只眼)弱視兒童入院資料進行分析,年齡5~12歲。所有患者均接受視力檢查、屈光狀態(tài)檢查、眼球運動及眼位情況、注視性質,并行裂隙顯微鏡、直接檢眼鏡檢查,受檢眼排除合并屈光介質混濁、眼底改變、眼球震顫,全部患者均為中心注視。
1.1.2分組
1.1.2.1根據(jù)弱視類型將患者分為:①A組:屈光不正性弱視患者31例(62只眼),其中男17例(34只眼),女14例(28只眼),矯正視力0.1~0.6,平均等效球鏡度數(shù)為(2.59±2.73)D。②B組:屈光參差性弱視患者24例(24只眼),其中男10例(10只眼),女14例(14只眼),矯正視力0.1~0.8,平均等效球鏡度數(shù)為(3.69±2.71)D。③C組:斜視性弱視患者15例(15只眼),其中男6例(6只眼),女9例(9只眼),矯正視力0.05~0.7,平均等效球鏡度數(shù)為(2.69±0.71)D,內(nèi)斜視6例,外斜視9例。
1.1.2.2治療后,各組按照治療效果[1]分類:①有效組(基本痊愈組+進步組),包括基本痊愈組:視力恢復到≥0.9;進步組:視力增進2行或2行以上者;②無效組:包括視力退步、不變或提高一行者。
1.2方法
1.2.1檢查采用重慶艾爾曦IVE205A視覺電生理儀及圖形翻轉黑白棋盤格刺激器。由兩種圖形元素以一定頻率交替轉換,由此形成視覺刺激。刺激時平均亮度保持不變。檢測方法:先用75%的酒精擦洗枕骨粗隆上2~3cm,前額正中發(fā)際及耳后乳突皮膚,使其電阻<5KΩ,再將金箔盤狀皮膚電極涂好電阻膏固定其上。檢查在自然瞳孔下進行,受試者坐于暗室中并配戴矯正眼鏡,檢測距離為1m,平視刺激屏中央固視點,對側眼嚴密遮蓋。雙眼分別進行檢測。對比度為100%,翻轉頻率為2.5次/s,分析時間為250ms,空間頻率為1Hz,疊加次數(shù)100次,單眼單通道記錄并分析P100波潛伏期。
1.2.2弱視的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屈光矯正,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者遮蓋矯正視力較好眼,屈光狀態(tài)為遠視患兒加用精細目力作業(yè)訓練,如弱視治療儀、描畫、穿珠子等刺激視覺,促進患視力提高。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弱視治療前后PR-VEP的P100波潛伏期比較采用t檢驗,進行多組比較時,滿足方差分析者采用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否則使用秩和檢驗(Kruskal Wallis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每一弱視組中,治療前,基本痊愈組、進步組及無效組P100波潛伏期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①A組:(F=3.098,P>0.05);②B組:(F=0.664,P>0.05);③C組:(F=1.127,P>0.05)。
治療前后比較:A組中,有效組治療6個月比治療前P100潛伏期縮短,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6個月與治療12個月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中,有效組P100波潛伏期治療6個月與治療前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12個月后潛伏期較治療6個月時明顯縮短,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中有效組P100波潛伏期治療前后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種不同類型弱視的無效組P100波潛伏期治療前后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弱視類型與療效的關系 A組基本痊愈率(32.2%)較其它組弱視的痊愈率高些;(表2)A組有效率(82.2%)與B組有效率(83.3%)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有效率=基本痊愈率+進步率),前兩組有效率與C組有效率(75.0%)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2.3 3種不同類型弱視組治療前P100波潛伏期之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F=0.416,P>0.05)。治療12個月后,三組P100波潛伏期比較之間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F=3.316,P<0.05);再進一步將A組分別與B組和C組進行比較,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是t=2.221,2.302,P<0.05),而B組和C組比較,P100波潛伏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別是t=0.027,P>0.05),見表4。
3討論
兒童弱視發(fā)病率高,危害性大。臨床上常用視力提高的程度來評價弱視治療的效果,但由于在不同時期,兒童的注意力與理解力有很大差異,因此更需要一種客觀有效的檢測手段。PR-VEP是眼注視刺激目標時,通過頭皮電極記錄到的客觀綜合電反應,為評價視功能提供了客觀依據(jù)。有學者已證實,弱視兒童PR-VEP的N75,P100波潛伏期均較正常兒童延長。而弱視這種組織學改變,在視覺發(fā)育的可塑期通過給予弱視眼強化視覺刺激,可以使異常的組織結構及功能得以恢復[2]。綜合療法是目前治療弱視的主要方法,包括屈光矯正、遮蓋訓練等,如CAM治療儀、描畫、穿珠子、穿針及刻剪紙等刺激視覺方法。在治療過程中,隨著弱視眼的矯正視力提高,PR-VEP也會發(fā)生相應的改變。陳振超[3]等和OnerA等[4]對弱視治療前后進行的圖形VEP對比研究顯示,治療后患兒視力提高,圖形VEP振幅逐漸增高、潛伏期縮短。
屈光不正性弱視、屈光參差性弱視、斜視性弱視是臨床上兒童最常見的三種弱視類型。本組采用綜合療法對不同類型的弱視進行治療后發(fā)現(xiàn),屈光不正性弱視有效組治療前后PR-VEP的P100波潛伏期縮短較明顯,尤其以早期為主,并且視力提高較快,治愈率高,證實在各種弱視類型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視療效最好。國內(nèi)田立君[5]等也認為各種類型弱視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視療效最好。筆者考慮其原因可能:①屈光不正性弱視主要由中高度遠視引起, 部分為散光引起,多為雙側性,這類弱視由于兩眼視力相近,視軸基本平行,多數(shù)為中心注視,而且弱視程度較輕,所以經(jīng)治療后效果較為理想;②屈光參差性弱視有效組治療前后PR-VEP的P100波潛伏期也有縮短,但以后期為主,考慮為由于屈光參差所致雙眼物象大小不等,在視皮質難以融合成單一物像,絕大多數(shù)為單眼弱視,嚴格遮蓋健眼加其它治療后,大多數(sh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也有少數(shù)視力達不到正常者可能存在微小斜視,有中心抑制暗點,所以治療時間稍長,起效較慢;③斜視性弱視有效組治療后PR-VEP的P100波潛伏期雖較治療前有所縮短,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斜視性弱視的起因是雙眼單視的紊亂和喪失,雙眼單視的建立與眼位有密切關系,尤其內(nèi)斜視因發(fā)病年齡早,抑制程度深,弱視重,故建立雙眼單視困難較大,治療效果較前兩者稍差。研究結果顯示弱視眼經(jīng)治療后視功能的好轉不僅反映在視力的提高,而且更客觀地反映在PR-VEP潛伏期的縮短, 它表明了弱視治療對視覺中樞神經(jīng)元功能的恢復及其相互影響。
由此可見, PR-VEP在弱視的治療隨訪中較單純觀察視力變化更為有效[6,7]。定期對弱視眼進行PR-VEP檢查可觀察治療過程中弱視眼的視功能改善情況,評估治療的效果和預后,爭取達到最好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景存,主編.眼外肌病學[M].第一版.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320.
[2]陳程,崔海福,嚴興科.弱視視皮層可塑性的分子生物學機制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14):2669-2670.
[3]陳振超,任慶芬.PVEP在兒童弱視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09,17(4):178~179.
[4]Oner A, Coskum M, Evereklionglu C,Dogan H, et al. Patten VEP is a useful technique in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occlusion therapy in amblyioua eyes under occlusion therapy[J].Doc Ophthalmol,2004 ,109(3):223-227.
[5]田立君.綜合療法治療兒童弱視放果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0,18(4):171-173.
[6]樊云葳,李曉清,魏虹.弱視兒童瞬態(tài)圖形視覺誘發(fā)電位視力和國際標準視力的比較[J].眼視光學雜志,2009.11(4):249-253.
[7]肖滿意,魏欣,李筠萍,等.弱視治愈兒童圖形視覺誘發(fā)電位的觀察分析[J]. 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報),2013.38(7):704-708.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