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胃癌ⅢA~ⅢB期術后患者用替吉奧聯(lián)合紫杉醇及奧沙利鉑輔助化療的臨床療效。方法 D2根治術后胃癌ⅢA~ⅢB期患者35例,術后1月行輔助化療,21d為1周期,紫杉醇135~175mg·m-2,第1d靜脈滴注1h;奧沙利鉑130 mg·m-2,第1d靜脈滴注2 h;替吉奧80 mg·m-2,分2次口服,連續(xù)服用14d;共5周期。結束后單用替吉奧80 mg·m-2,分2次口服,連續(xù)服用14d;21d為1周期,持續(xù)至少6個月。觀察患者的生存時間,不良反應及影響化療療效的相關因素。結果 患者術后1年生存率為89.7%,2年生存率為77.3%,3年生存率為58.0%。不良反應有消化道癥狀,骨髓抑制及肝腎功能損害等,本組無中斷化療病例?;颊呋煰熜c病理組織學類型及N分期存在相關性(P<0.05),而與TNM分期無關(P>0.05)。結論 替吉奧聯(lián)合紫杉醇及奧沙利鉑治療Ⅲ期術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相對較高,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可作為術后胃癌患者首選的輔助化療方案。
關鍵詞:胃癌;替吉奧;紫杉醇;奧沙利鉑
胃癌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常見惡性腫瘤之一,預后差,生存較低[1],但由于胃癌早期發(fā)現(xiàn)困難,臨床收治的患者以中晚期為主,其5年生存率僅為20%左右[2]。術后早期復發(fā)轉移成為影響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該研究于2009年1月~2011年1月應用替吉奧聯(lián)合紫杉醇及奧沙利鉑輔助化療方案(改良DOS方案)治療Ⅲ期術后胃癌患者并取得一定療效。 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Ⅲ期胃癌患者35例,術前均有病理活檢組織學確診及術前CT檢查分期。患者均接受標準的D2根治性手術,無嚴重并發(fā)癥。術后病理組織學證實為胃癌,WHO TNM分期為ⅢA~ⅢB期。化療患者行全身各系統(tǒng)功能評價,排除化療禁忌。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根治術后1個月開始化療?;熐熬醒R?guī)、肝腎功能、CT等檢查?;煼椒ǎ鹤仙即?35~175mg·m-2,第1d靜脈滴注1h,并嚴格按照治療常規(guī)給予抗過敏反應預處理;奧沙利鉑130 mg·m-2;第1d靜脈滴注2 h;替吉奧80mg·m-2,分2次口服,連續(xù)服用14d;21d為1周期,共5周期。結束后單用替吉奧80mg·m-2,分2次口服,連續(xù)服用14d;21d為1周期,持續(xù)至少6個月。所有患者化療前常規(guī)給予昂丹司瓊預防胃腸道反應。
1.3療效評價 化療結束后常規(guī)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術后每3個月進行針對腫瘤復發(fā)及轉移的評價,隨訪至少達到3年。隨訪的終點為患者死亡,生存時間為患者入院接受相關治療到死亡的時間(以月為單位)。觀察所有胃癌術后患者在行改良DOS輔助化療后的總生存率。觀察病理組織學類型、TNM分期及N分期對總生存率的影響,化療相關毒性反應按WHO實體腫瘤抗腫瘤藥物相關毒性反應(0~4級)評價其發(fā)生率及嚴重程度。治療效果按RECIST1.1標準分為四類: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病情穩(wěn)定(SD)和疾病進展(PD),有效率(RR)以CR+PR統(tǒng)計,疾病控制率(DCR)以CR+PR+SD統(tǒng)計[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定量資料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用率表示,采用fisher,s確切概率法。生存時間用中位數(shù)表示,采用Log-rank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 本組35例患者,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48.7歲。病理組織學類型:高~中分化腺癌15例,低~未分化腺癌12例,粘液腺癌3例,印戒細胞癌5例。WHO TNM分期ⅢA期19例,ⅢB期16例。
2.2療效評價 35例隨訪患者1年生存率為89.7%,2年生存率為77.3%,3年生存率為58%。CR為0%、PR為25.7%、SD為32.3%、PD為42.0%,RR為25.7%,DCR為58.0%。
2.3病理組織學類型,TNM分期及N分期對總生存率的影響 高-中分化腺癌15例,3年總生存率為77.2%,低-未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及印戒細胞癌共20例,3年總生存率為43.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ⅢA期19例,3年總生存率為60.1%,ⅢB期16例,3年總生存率為56.2%,ⅢA與ⅢB期患者3年總生存率無明顯差別(P>0.05)。N0-1共12例,3年總生存率為79.6% N2-3共23例,3年總生存率為45.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安全性評價 主要不良反應為腹瀉,惡心嘔吐,口腔黏膜炎,白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損害,具有可逆性,無化療相關性死亡,見表1。
3討論
我國是一個胃癌大國,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胃癌比例低(僅10%左右),進展期病例為主要診治對象[4]。手術治療是胃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部分患者術后發(fā)生復發(fā)轉移,因此術后仍需輔助化療[5]。但目前推薦的一線輔助化療方案對進展期胃癌的療效不理想。
替吉奧是由替加氟、吉美嘧啶、奧替拉西鉀混合制成。替加氟為 5-氟尿嘧啶的前藥,可以在體內(nèi)轉化為 5-氟尿嘧啶。吉美嘧啶可以抑制二氫嘧啶脫氫酶的活性,從而減低體內(nèi) 5-氟尿嘧啶的降解,提高5-氟尿嘧啶的血藥濃度[6]。傳統(tǒng)ECF方案中5-FU連續(xù)靜脈滴注在實踐中常給患者帶來不便,難以耐受。紫杉醇屬于紫杉烷類化合物,通過促進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穩(wěn)定,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具有明顯的放射增敏作用,廣泛應用于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替吉奧與紫杉醇兩藥聯(lián)合應用不僅能起到很好的協(xié)同作用,還能使患者化療耐受性增強。奧沙利鉑是水溶性第三代鉑類化合物,鉑原子以DNA作為靶點,與之交叉聯(lián)結,從而阻斷腫瘤細胞DNA復制和轉錄過程,其不良反應包括消化道、骨髓抑制等較順鉑、卡鉑輕,而且無腎毒性、耳毒性,無需水化,毒副反應相對較小[7]。
本研究將順鉑及氟尿嘧啶替換成不良反應較小,但抗腫瘤療效更高的奧沙利鉑及替吉奧,研究結果顯示該輔助化療方案用于高復發(fā)風險胃癌患者術后生存率相對高,不良反應可耐受。替吉奧聯(lián)合多西他賽及奧沙利鉑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晚期胃癌化療患者,且有較好的療效及可接受的不良反應[8]。本研究表明改良DOS方案對中晚期胃癌術后患者療效亦較佳,且毒副作用尚可耐受,患者依從性較高,有望成為中晚期胃癌術后輔助化療的一線選擇方案。但此方案仍有較高的胃腸道反應及白細胞減少發(fā)生率,因此需依據(jù)患者具體情況綜合評分考慮。
參考文獻:
[1]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9[J]. CA Cancer J Clin, 2009, 59(4): 225-49.
[2]Wang DR, Chen GY, Liu XL, et al. CD44v6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bone marrow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as micro-metastas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6,12(1):36-42.
[3]楊科,楊國林,屈敏.紫杉醇聯(lián)合替吉奧膠囊治療老年胃癌療效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29(4):402-405.
[4]季加孚.我國胃癌防治研究三十年回顧[J].中國腫瘤臨床學雜志,2013,40(22):1346-1351.
[5]Takagawa R,Kunisaki C,Makino H,et al.Second-line docetaxel plus cisplatin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showingresistance to S-1[J].J Chemother, 2011, 23(1): 44-48.
[6]鄒卉瑜,陳笑艷,張逸凡.替吉奧膠囊(S-1)在中國癌癥患者體內(nèi)的藥代動力學和生物等效性[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0,26(5):349-354.
[7]Boda-Heggemann J, Hofheinz RD, Weiss C et al. Combined adjuvant radiochemotherapy with IMRT/XELOX improves outcome with low renal toxicity in gatric Cancer [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9, 75(4): 1187-1195.
[8]李建旺,黃春珍,李建華,等.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及多西他賽治療晚期及復發(fā)性胃癌的臨床觀察[J].實用癌癥雜志,2012,27(1):67-69,42.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