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累及肩盂的肩胛骨折的治療及護理。方法 選取2005年~2009年,本院骨科收治的12例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術。給予患者針對性的護理,觀察患者骨折愈合及肩關節(jié)外展活動度,評價肩關節(jié)功能。結果 12例患者肩胛骨骨折均得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所需時間12~24w,平均(16.6±0.35)w,患者患側肩關節(jié)外展90°~180°,平均(158.7±2.47)°。肩關節(jié)功能評定,Neer標準評分優(yōu)7例,滿意3例,UCLA標準評分優(yōu)7例,良3例。結論 治療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可促進患者骨折愈合,恢復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臨床效果滿意。
關鍵詞:肩胛骨骨折;肩盂;切開復位內固定;評分標準;護理
在骨科的臨床治療中,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發(fā)生率較低,但由于其位置特殊,骨折斷端容易移位,造成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1]。因此,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多主張手術治療。我院自2005~2009,共收治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12例,均采用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術后隨訪效果滿意?,F(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5~2009,本科收治的12例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齡23~59歲,平均(37.2±0.58)歲。骨折發(fā)生至手術時間為4~21d,平均(8.8±0.79)d。部位:左側肩胛骨骨折7例,右側5例。單純肩胛盂骨折2例,多發(fā)傷10例;合并鎖骨骨折3例,合并多發(fā)肋骨骨折2例,合并腦外傷4例。
1.2方法 患者取俯臥位,患側肩前墊一小枕抬高,全身麻醉顯效后,自肩胛岡外側1/3處作一切口,分離后顯露肩胛骨外側緣和肩盂后緣,將骨折斷端暴露于視野后,清除斷端處積血,適當牽引并復位肩胛體部,撬撥復位肩盂骨折,C型X線臂掃描,確認關節(jié)面平整后,置入重建鋼板塑形,并用螺釘固定。術中防止螺釘進入關節(jié)內,保證肩并節(jié)無活動限制[2]。
1.3護理
1.3.1術前護理
1.3.1.1骨科常規(guī)護理:觀察患者肩部有無腫脹及畸形,患肢有無麻木等神經(jīng)壓迫癥狀.給予頸腕吊帶懸吊、制動、抬高,適當應用消腫止痛藥物。
1.3.1.2心理護理:術前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做好解釋工作,使其增強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3.1.3術前準備:完善相關輔助檢查,術前12h禁食,4~6h禁飲水。術前遵醫(yī)囑給予魯米那鈉0.1g+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術前30min預防性靜脈滴注抗生素[3]。
1.3.2術后護理
1.3.2.1病情觀察:術后患者取去枕平臥位6h,吸氧,給予心電監(jiān)護,觀察切口敷料滲血滲液情況,及時更換;保持切口處負壓引流管的通暢,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并做好記錄。如引流液為血性,引流量>100ml/h,持續(xù)3h以上,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防止失血過多[3]。觀察患者末梢血運及感覺情況,防止神經(jīng)壓迫及損傷。疼痛患者術后適當給予止痛藥物,結合患者經(jīng)濟承受能力選用止痛泵。遵醫(y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防止切口局部感染。
1.3.2.2健康指導:患肢體位:術后患肢屈曲位于胸前,抬高,并用三角巾懸吊保護。飲食:骨折患者應加強營養(yǎng),以含鈣量高的食物為主,多食用牛奶、骨頭湯等,并注意膳食纖維的攝入。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積極進行心理疏導,防止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產(chǎn)生。
1.3.2.3術后功能鍛煉:累計肩胛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鍛煉可防止肩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促進肩關節(jié)運動功能的恢復[4]。①手術日麻醉清醒后,指導患者握拳,持續(xù)5s;伸直掌指關節(jié),持續(xù)5s,握拳及伸直掌指關節(jié)必須用力,5min/次,6次/d,以促進患肢末梢的血液、淋巴循環(huán),減輕患肢腫脹及疼痛;②術后第1d,在握拳、伸直掌指關節(jié)的同時,屈伸肘關節(jié),5min/次,6次/d;③術后2w內,作肩關節(jié)的擺動,擺動幅度在10°增至60°。鍛煉時間同前;④術后2~3w,先練習患側手指爬墻,逐漸增加爬墻的高度,5min/次,6次/d。3w后練習梳頭,先對側后同側,繼之作劃圈練習,以鍛煉肩部的外展、外旋功能[5];⑤術后6~8w,全范圍鍛煉肩關節(jié)功能。
1.3觀察指標 術后及時進行隨訪,了解患者傷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況,觀察患側肩關節(jié)外展活動度及患肢功能.肩關節(jié)功能評價標準采用Neer和UCLA結果[6]。Neer評分標準:總分為100分,評分內容包括患肢有無疼痛、患肢功能、活動范圍及解剖位置。優(yōu):總分>89分,滿意:總分>80分,不滿意:總分>70分,手術失?。嚎偡?lt;70分。UCLA評分標準:總分35分,評分內容包括疼痛、功能、肩關節(jié)活動度和患肢肌力。
2 結果
本組患者均得到有效隨訪,隨訪時間為7~27個月,平均(15.9±0.64)個月.隨訪結果顯示,12例患者肩胛骨骨折均得到骨性愈合,無骨折再移位和內固定失敗。骨折愈合所需時間12~24w,平均(16.6±0.35)w,患者患側肩關節(jié)外展90°~180°,平均(158.7±2.47)°。肩關節(jié)功能評定,Neer標準評分優(yōu)7例,滿意3例,UCLA標準評分優(yōu)7例,良3例。
3 討論
臨床上,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較少見,發(fā)病率較低。醫(yī)學界普遍認為,由于骨折累及肩盂,關節(jié)受到影響,易發(fā)生骨折斷端移位,治療方法上應以切開復位內固定為主,以恢復肩關節(jié)面的平整,保持肱盂關節(jié)的穩(wěn)定性,減少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促進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7]。
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可見護理在術后恢復的重要性。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患者實施切開復位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術后,應加強病情觀察,及時給予干預,防止并發(fā)癥,減少血腫及感染發(fā)生,促進切口的愈合;對患者進行健康指導,幫助患者取合適的體位,鼓勵患者進食高鈣高熱量食物,促進骨折斷端的愈合;加強心理疏導,樹立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最后,早期指導患者進行功能恢復鍛煉,以消除患肢末梢水腫,減輕疼痛,促進患肢肌力,恢復肩關節(jié)活動度和功能。
本研究中,12例患者均全部骨性愈合,無骨折再移位和內固定失敗,Neer和UCLA肩關節(jié)功能評定,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滿意率均較高。由此可見,對累及肩盂的肩胛骨骨折內固定術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可預防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患肢功能的恢復,有積極的臨床護理意義。
參考文獻:
[1]黃瑾青.肩胛骨骨折內固定的術后護理[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07,03:276-277.
[2]吳曉紅.肩胛骨骨折的手術治療與護理[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03(6):47.
[3]侯曉玲,劉曉燕,寧寧.肩胛骨骨折的護理與康復訓練[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2087-2088.
[4]Adam FF,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placed ruactures of the glenoid OAtvity,International Orthopaedics(SICOT).2002.26:150.
[5]NeerCS.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J Bone Joint Surg(Am).1970.52:1077.
[6]Eflman H,HankerG,BayerM.Repmr of the rotator cuff.JBoneJoint Surg(Am).1986.68:1136.
[7]WiedemannE.Fractures of the scapula.Unfallchirurg,2004.107(12):1124.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