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不典型小兒川崎病的診斷方法。方法 選擇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川崎病患兒58例,結合臨床特征進行診斷及治療,分析治療效果。結果 58例患者通過進行治療,并進行藥物治療以及護理,沒有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隨訪期間未出現(xiàn)復發(fā)。結論 對不典型川崎病,需要盡早診斷,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
關鍵詞:不典型小兒川崎?。慌R床特征;實驗室指標;治療
川崎病別名是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征,臨床特點是皮膚粘膜出疹,皮膚黏膜出現(xiàn)腫大,存在多發(fā)性動脈炎,屬于急性發(fā)熱性疾病。多數(shù)患兒年齡是2個月~5歲,成年人也會出現(xiàn)此種病癥,通常認為病原多樣,如下:①EB病毒,②逆轉錄病毒,③鏈球菌,④丙酸桿菌[1]。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58例不典型小兒川崎病的治療,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9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川崎病患兒58例,其中男39例,女19例,6個月?郯3歲患兒47例,3~5歲患兒8例,5~7歲患兒3例?;颊呓?jīng)過確診為不典型川崎病。
1.2診斷標準 典型川崎病診斷標準:①發(fā)熱時間大于5d,②雙側的眼結膜出現(xiàn)充血,沒有滲出,③口腔黏膜出現(xiàn)充血,皸裂,出現(xiàn)楊梅舌改變,④在急性期,手足表現(xiàn)為硬腫,在亞急性期,甲周出現(xiàn)脫皮,⑤出現(xiàn)皮疹,⑥頸淋巴結出現(xiàn)腫大[2]。符合第一項,在2~6項中超過4項符合則可診斷為典型川崎病,不典型川崎病診斷標準是:發(fā)熱時間大于5d,在2~6項中2~3項符合。
1.3臨床表現(xiàn) 58例患兒和川崎病的診斷標準相符,患者進行心臟彩超,顯示冠狀動脈出現(xiàn)擴張或者是在恢復期,指端脫皮,進而確診。
1.4其他檢查: ①心電圖檢查,異常為25例,表現(xiàn)是竇性心動過速,ST段出現(xiàn)變化;②超聲心動圖,在急性期,冠狀動脈一過性擴張為13例,冠狀動脈瘤為6例;③X線胸片,肺紋理增多為14例。
1.5方法
1.5.1在急性期治療 ①丙種球蛋白。在早期對丙種球蛋白進行靜脈輸入,在發(fā)病以后10d內(nèi)需要用藥,用量是每天進行丙種球蛋白靜脈輸入,為400mg/kg,輸入時間為2~4h,連續(xù)輸注4d。②阿司匹林。在早期服用阿司匹林,主要是用于將炎癥控制,緩解冠狀動脈的改變。服用劑量是每天30-100mg/kg,分3~4次服用。服用14d,當退熱后,減到每天3~5mg/kg,1次服用。③皮質(zhì)激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夠起到緩解癥狀的作用,可以和阿司匹林聯(lián)合治療[3]。
1.5.2 在恢復期治療 ①進行抗凝治療。在恢復期,患者需要用阿司匹林,3~5㎎/kg/d,1次進行服用,直到血沉以及血小板恢復到正常的水平,如果冠狀動脈沒有異常的情況,通常在發(fā)病以后6~8w停止用藥。②進行溶栓治療。對于心肌梗死患者,給藥方法是靜脈或者是經(jīng)皮靜脈導管穿刺,促進冠脈再通。靜脈溶栓在1h之內(nèi),輸入的尿激酶為20000U/kg,然后輸注是3000~4000U/kg/h。冠狀動脈在給藥1h內(nèi)需要進行尿激酶的輸入,輸入量為1000U/kg。
2結果
58例患者通過進行治療,并進行藥物治療以及護理,沒有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隨訪期間未出現(xiàn)復發(fā)。
3討論
3.1心理護理 對于患兒,需要注意觀察患兒的表情,注意患兒言語,緩解患者的緊張心理,促進患者的康復。
3.2 一般護理 在將患兒安置在病房時,必須注意保持病房的安靜,病房空氣流通,室溫為18~22℃,濕度為50%~60%,在急性期,需要注意臥床休息,降低機體代謝速度,降低耗能。與此同時,需要注意對患兒體溫的變化情況注意觀察,掌握患兒的發(fā)熱癥狀,便于進行護理干預,避免患者出現(xiàn)驚厥。此外,對患兒體液狀態(tài)需要注意觀察,鼓勵患兒多喝水,飲食需要注意維生素、蛋白以及熱量高,多是流食或者是半流食,在必要情況下,進行靜脈補液[4]。對患者藥物治療效果注意觀察,進行丙種球蛋白注射,需要注意觀察不良反應,如果出現(xiàn)不良反應,需要及時的采取處理方法。
3.3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護理 丙種球蛋白不能和其他的藥物進行配伍,需要單獨的進行輸注,在開封以后,只能應用1次,必須隨用隨配,保持無菌操作。在滴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強化觀察,出現(xiàn)發(fā)熱等癥狀時,需要選擇藥物進行處理。
3.4 觀察病情 對患兒精神狀態(tài)、心電圖指標需要注意觀察,當出現(xiàn)變化時,需要及時的進行處理。在應用阿司匹林時,需要注意飯后服藥,降低胃腸道壓力,防止產(chǎn)生不良反應。丙種球蛋白屬于同種異體蛋白,在部分情況下,會出現(xiàn)免疫反應,導致心臟的負荷加重,因此,需要控制滴注的速度,對患兒體征注意觀察。
現(xiàn)階段,川崎病在病因、發(fā)病機制方面沒有完全明確,病因可能和遺傳因素等具有一定的關系。對于川崎病的治療,已經(jīng)取得一定進展,但是,在診斷方面缺乏特異性指標,診斷存在難度。因此,對于不典型川崎病,需要盡早的發(fā)現(xiàn),盡早進行治療。在治療方面,阿司匹林對形成血小板環(huán)氧酶具有抑制的作用,對血栓素A2形成起到阻斷作用,對血小板釋放進行抑制,控制血小板聚集;在川崎病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進行治療,有助于起到退熱的效果,對改善預后具有一定的效果,緩解冠狀動脈病變發(fā)生率[5]。若患兒應用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進行治療,沒有效果,需要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起到緩解的作用。但是,皮質(zhì)激素有助于形成血栓,可能會發(fā)生冠狀動脈瘤,對冠狀動脈病變的修復產(chǎn)生影響,在病情得到控制后,需要早停止應用??傊?,對不典型川崎病,需要盡早診斷,降低死亡率,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姜維義,羅翠琴.不典型小兒川崎病38例診治體會[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4(1):61-62.
[2]馮麗燕徐紅艷.小兒川崎病的分期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12):139-140,145.
[3]張方.小兒川崎病18例護理[J].華夏醫(yī)學,2013,15(3):631-634.
[4]莊建福,吳象源.小兒川崎病53例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7(5):47-48
[5]張茜,鄧宇,謝梅.小兒川崎病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相關性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11):1165-1167.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