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狹窄行手術治療可行性。方法 對10例低位直腸癌行保肛術后吻合口狹窄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對行手術治療的效果進行總結。結果 10例患者均經一次性手術切除吻合口狹窄疤痕環(huán),狹窄癥狀明顯改善,隨訪3年所有患者均排便通暢,未見再次狹窄發(fā)生。結論 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狹窄行手術切除疤痕環(huán)治療安全、有效,術后狹窄不易復發(fā)。
關鍵詞:直腸癌;保肛術;吻合口狹窄
吻合口狹窄是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狹窄的瘢痕環(huán)導致患者出口梗阻排便困難,甚至腸梗阻發(fā)生,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情,針對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狹窄的治療,我們主張盡早的行瘢痕環(huán)手術切除,本文通過我院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行低位直腸癌保肛術患者中有10例患者術后出現吻合口狹窄,10例患者均經肛門鏡或者腸鏡檢查并取活檢,排除腫瘤復發(fā),10例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齡45~70歲,平均60.5歲,10例患者術前腫瘤位于中下段,距肛門5~7cm,全部吻合器吻合,我們均使用直徑33mm消化道圓形吻合器行一次性吻合,吻合后吻合口距齒狀線約2cm~3cm,術中行預防性末端回腸雙造瘺6例,放置肛管著4例, 術后發(fā)生吻合口狹窄出現癥狀的時間:最早的術后2個月,最遲的為術后1年,行肛門鏡檢查或鋇劑灌腸檢查顯示狹窄吻合口直徑0.4cm~1cm,平均0.7cm,環(huán)狀縮窄7例,局部肉芽增生突入腸腔至狹窄3例。
1.2手術治療 術前應用管狀擴肛器給予吻合口狹窄處擴張2~3次,使梗阻暫時緩解,術前2~3d給予流質飲食,并行腸道準備,口服聚乙醇電解質散或者清潔灌腸,手術在腰硬麻醉下進行,患者俯臥折刀位,擴肛四指后,置入透明肛管,于狹窄口處行十字切開深度至正常直腸粘膜邊緣,后以狹窄口處為中心,同心圓狀由內向外逐步切除多余疤痕組織,使吻合口狹窄處直徑達3cm,創(chuàng)面徹底止血,對于局部肉芽增生突入腸腔的狹窄,我們采用從末端逐步向基底片狀切除,切除的疤痕組織再次送常規(guī)病理檢查以排除腫瘤復發(fā)可能(見圖1,圖2)。
2結果
10例患者均經手術治療切除吻合口處疤痕狹窄環(huán),指診可通過2指,患者排便通暢,無術后傷口出血,傷口感染等并發(fā)癥,隨診2~3年未見再次狹窄。
3討論
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發(fā)病率目前在我國呈上升趨勢[2],隨著外科技術的發(fā)展,低位直腸癌行保肛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但術后吻合口狹窄和吻合口瘺的并發(fā)癥依然居高不下[3,4],針對吻合口狹窄的原因目前多考慮術中吻合器口徑的選擇不當,吻合時有無周圍組織嵌入導致吻合口處肉芽增生,肛管肌肉的收縮影響及行保護性回腸造瘺后未能及時還納至糞便的擴張作用減退、術后發(fā)生吻合口瘺等因素[5-7],針對我院出現的地位直腸癌術后吻合口狹窄分析,我們考慮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狹窄原因為:①肛管肌肉的收縮影響;②行保護性回腸造瘺后未能及時還納至糞便的擴張作用減退導致的;③使用吻合器后吻合口處釘子作為異物刺激導致肉芽增生堵塞腸腔的因素。在3例肉芽增生突入腸腔導致狹窄的患者中,我們在切除增生肉芽組織的過程中均發(fā)現了吻合器釘的殘留。
針對出現的吻合口狹窄目前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非手術治療主要包括應用各種器械、氣囊等行擴張治療,以撕裂或擴張狹窄環(huán),以緩解狹窄導致的梗阻癥狀,針對膜狀狹窄這種治療方法效果顯著,而對于環(huán)狀狹窄或者肉芽增生導致的狹窄效果一般,對于患者而言每一次的吻合口狹窄擴張都是一次痛苦的經歷,反復幾次后,患者很難接受這樣治療方法,所以無論是環(huán)狀狹窄還是肉芽增生所致狹窄我們主張早期行手術切除狹窄的瘢痕縮窄環(huán),瘢痕環(huán)處用電刀先行十字切開,以確定口徑,然后依次同心圓狀由內向外切除多余瘢痕組織,可防止切穿腸壁,減少術后并發(fā)癥,這種方法安全,簡單且十分有效,術后再次出現瘢痕狹窄的機會機會幾乎為零,術中、術后無疼痛容易被患者接受,同時切除的瘢痕組織送常規(guī)病理檢查再次排除腫瘤復發(fā)等,本文的10例患者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狹窄經手術治療,效果確切,無并發(fā)癥,均明顯改善梗阻癥狀,使患者排便通暢,改善了患者生活質量。
針對上述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我們的治療體會是,低位直腸癌保肛術后吻合口的狹窄治療,手術切除狹窄瘢痕環(huán)效果確切,且手術安全、簡單,易于被患者接受,同時針對吻合口狹窄的早期預防和及早的處理在今后臨床工作中更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高志慧.直腸癌前切除術的術后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1,20(10):1135-1136.
[2]Yi BQ, Wang ZJ, Han JG, et al.Human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in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rectal anastomotic stricture.[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1,58(107-108):796-797.
[3]雍鐵山,羅滿生,嚴太平,等.直腸癌術后吻合口狹窄14例分析[J].華西醫(yī)學2009,24(11):3057-3059.
[4]Wu AW, Gu J, Wang J, et al. Results after change of treatment policy for rectal cancer-report from a single hospital in China[J]. Eur J Surg Oncol, 2007, 33(6):718-723.
[5]Tokoro T, Okuno K, Hida J, Ueda K, Yoshifuji T,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nal function after 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 for very low rectal cancer[J].world J Surg Oncol,2013,28(11):24.
[6]Kumar A, Daga R, Vijayaragavan P, Prakash A,Anterior resection for rectal carcinoma -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s and strictur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1,17(11):1475-1479.
[7]王夫景,楊茂鵬,楊維良.低位直腸癌Dixon術后吻合口狹窄的原因[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4):370-371.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