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和分析瑞舒伐他汀對于治療高脂血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6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采用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對照組選用了辛伐他汀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均進行了8w治療,治療之后對患者的甘油三酯(TG)、血清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等進行了觀察。結果 經過8w的臨床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TG、TC、LDL-C、CRP均顯著下降(P<0.05),HDL-C均明顯上升(P<0.05),并且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瑞舒伐他汀在治療高脂血癥效果更好,可以在臨床治療中被推廣使用。
關鍵詞:瑞舒伐他??;高脂血癥;臨床
近些年來,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加快了高脂血癥的發(fā)病率,并且血脂異常也是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因素。C反應蛋白不僅是炎性癥狀的標志性因素,而且也在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和發(fā)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因此,要采取措施積極、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高脂血癥,這對于降低患者的并發(fā)癥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大量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對于高脂血癥的治療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將會對其給予介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用了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共接收的56例高脂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在45~78歲,平均年齡為56.3歲。所有患者中有12例患者為合并高血壓癥、8例患者為合并冠心病、15例為合并糖尿病。將5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并且要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患病情況等方面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具體情況見表1。
1.2患者的入選標準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是按照相關規(guī)范和標準進行的,具體的標準主要包括總膽固醇≥5.1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7mmol/L、甘油三酯≥1.70mmol/L、C反應蛋白濃度≥100mg/L。除此之外,要求將肝腎疾病等引發(fā)的高脂血癥排除在外。
1.3方法 兩組患者在服用相關藥物之前均采用一定措施控制他們的飲食,并且禁止服用其他的降脂藥物。治療組患者睡前口服由阿斯利康制藥公司生產的瑞舒伐他汀,10mg/次;對照組患者睡前服用由杭州默沙東制藥公司生產的辛伐他汀,20mg/次。對于合并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仍然進行正常的治療。
1.4療效評定標準 本次研究的療效評定標準是按照1998年衛(wèi)生部頒發(fā)的相關規(guī)范和標準進行的,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按照效果明顯、效果一般、無效果、病情惡化等4個級別來對其治療情況進行評定。通過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進行對比得知:①效果明顯:TG下降≥40%、TC下降≥20%、HDL-C上升≥0.26mmol/L、CRP下降≥80%。②效果一般:TG下降達20~40%、TC下降達10~20%、HDL-C上升達0.18~0.26mmol/L、CRP下降30~80%。③無效果:所有檢查結果均未達到相關規(guī)范和標準要求。④病情惡化:TG上升≥10%、TC上升≥10%、HDL-C下降0.18mmol/L、CRP上升10%。
2結果
2.1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血脂變化水平與同組治療前相比 治療之后患者的TG、TC、CRP下降(P<0.05),LDL-C明顯下降(P<0.01),HDL-C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見表2。
2.2兩組患者在治療階段的不良反應 經過8w的治療之后,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明顯,但是還是有一些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見表),其中胃腸道的反應主要有惡心、腹脹;皮膚瘙癢;血ALT升高,但并未超過上限值。上述的所有不良反應均比較輕微,對患者的后期治療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并且兩組治療的差異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C反應蛋白主要有206種氨基酸組成,并且在人體的肝臟之中形成,會在炎癥部位或者組織存在損傷的部位呈現(xiàn)升高的趨勢,而且逐漸成為了炎性的重要標志物。C反應蛋白本身對于一些炎癥途徑的活化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其在對補體激活階段,C反應蛋白不僅能夠提高補體的吞噬作用,以達到影響花生四烯酸以及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機制,而且還能有效的阻礙中性粒細胞或PAF的結合,從而達到控制和調節(jié)炎性的作[2]。近些年來,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C反應蛋白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以及破裂過程中,具有活化巨噬細胞和白細胞的作用,以確保局部炎性的進一步放大,從而促進了微血栓、血小板聚集的形成,導致發(fā)生病變部位的血管變得狹窄而發(fā)生破裂,因此其被稱為心腦血管疾病的最危險因素之一。C反應蛋白主要存在于高脂血癥尤其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血管內膜之上,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其起到氧化和修飾的作用。除此之外,與細胞增生和炎性反應有關因子的增加也與C反應蛋白所引發(fā)的氧化應激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此可以得知高脂血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炎性因子的濃度[3]。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高脂血癥患者其C反應蛋白及血脂水平均出現(xiàn)了顯著的升高,瑞舒伐他汀不僅可以達到降低血脂的目的,而且還能有效的減緩C反應蛋白的作用。因為存在于瑞舒伐他汀中的HMG.CoA還原酶可以選擇性的作用在膽固醇生成的前期階段,并且在肝臟中具有較高的攝取率,能夠有效的增加肝細胞表面中存在的LDL數(shù)量,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LDL的攝取,而且還能有效的提高細胞的分解代謝,對于肝臟內部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功效,對降低TG濃度、升高HDL.C濃度也具有很好的效果。瑞舒伐他汀一般通過口服進入體內,并且在5h之后會達到血藥濃度的高峰,血漿對其進行清除的半衰期為19h,生物的絕對利用度為23%,而且正常情況下不會通過細胞色素進行代謝,因此可以說瑞舒伐他汀具有很好的降脂效果。與此同時,瑞舒伐他汀還可以借助降低sCIMOL、增加單核細胞過氧化酶增值以及借助一定手段干預環(huán)氧化酶的合成來達到抵抗炎癥的目的,而且還可以通過降低C反應蛋白的合成來拮抗C反應蛋白的致炎癥效果。前人的研究結果顯示,心腦血管患者其血常規(guī)檢查結果中通常C反應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比較低;對于無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處于正常值,而通過對C反應蛋白比較高的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將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腦卒中等的發(fā)病率降到50%以下,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瑞舒伐他汀可以及時、有效的降低炎癥的反應,避免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概率。
本文的最終研究結果表明,瑞舒伐他汀是高脂血癥患者治療過程中效果最好的他汀類藥物,其不僅可以有效的阻止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及發(fā)展。每天服用10mg的瑞舒伐他汀可以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控制在50%左右,而辛伐他汀卻在35%左右。同時該藥物可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升高6%左右,明顯優(yōu)于辛伐他汀的治療效果。在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瑞舒伐他汀對于高脂血癥的治療效率達到了97%,而高于辛伐他汀僅為85%。除此之外,瑞舒伐他汀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類型及嚴重性與辛伐他汀相差無幾。因為該藥物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耐受性,已經成為臨床高脂血癥治療的必備選擇。
參考文獻:
[1]楊西云,薛強,郭濤,等.瑞舒伐他汀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療效和安全性的臨床研究[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08,29(01):125-126.
[2]孟玉卿,谷朝華,楊京哲,等.瑞舒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2,34(12):1830-1831.
[3]靳彤.瑞舒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2 6例療效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14):1722-1723.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