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護理不當?shù)膬纱蟆半[患”
1 傷口感染
側切傷口雖然不大,但其位置特殊,前近尿道,后近肛門,因大便、小便以及陰道惡露的排出,決定了會陰部難以保證無菌的情況,隨時都可能感染,所以應在護理上尤為小心。
2 傷口裂開
產(chǎn)婦一旦發(fā)生便秘,屏氣用力,很容易致使傷口裂開;坐位時身體重心偏向切口的那一側(多數(shù)是左側),傷口受壓會使切口表皮錯開導致愈合不良。
tips
國際母乳會的資料表明,大部分抗生素,包括多種頭孢類藥物,都不會通過母乳對寶寶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如果媽媽實在不放心,最好咨詢一下醫(yī)生,告訴他你正在哺乳,能否換一種比較保險的抗生素。另外,外敷藥也不會影響母乳,媽媽不必擔心。
傷口異常如何應對
在側切之后最初的幾天里,有些媽媽可能會出現(xiàn)傷口紅腫、有分泌物流出等情況,這時媽媽要仔細觀察,看傷口的發(fā)展情況。如果傷口出現(xiàn)異常,請參考以下三點:
傷口血腫
當傷口出現(xiàn)血腫,并疼痛、硬結時,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50%硫酸鎂溶液冷敷;外陰傷口腫脹疼痛者,可用95%酒精紗布或50%硫酸鎂濕敷外陰。如果出現(xiàn)肛門墜脹感,應及時就醫(yī)進行檢查。
傷口有膿性分泌物
媽媽傷口局部有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xiàn),而且擠壓時有膿性分泌物。遇到這種情況,應遵照醫(yī)囑服用抗生素,并拆除縫線,以便膿液流出。同時可以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1:5000的高錳酸鉀溫水溶液坐浴。
傷口拆線后裂開
有的媽媽在拆線后發(fā)生會陰傷口裂開,此時如已經(jīng)出院,應立即去醫(yī)院檢查處理。
側切傷口居家護理
骨盆底肌練習
如果身體狀況允許的話,新媽媽產(chǎn)后要盡早(順產(chǎn)媽媽分娩次日)進行骨盆底肌練習。這樣可以刺激會陰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傷口愈合。具體的練習方法是:躺在床上,提拉、收縮骨盆底肌肉。收縮至最緊時控住2秒鐘,然后慢慢放松,重復再做。最理想的情況是每天做3組,每組12次,建議飯后1小時候后再做。
用“熱源”烤傷口
在最初的幾天里,新媽媽可能會感覺有些不舒服或者有點兒疼,這種疼痛多數(shù)是由于新媽媽對縫線反應較為明顯造成的。這種情況下,可以用紅外線理療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幫助縫合黏膜和脂肪的腸線吸收,同時可以減輕傷口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產(chǎn)后24小時內,傷口疼痛劇烈,并伴有肛門墜脹感,應立即請醫(yī)生檢查傷口,看看傷口周圍是否出現(xiàn)血腫或其他問題。
保持外陰清潔
新媽媽要勤換衛(wèi)生墊并每日更換內衣褲,傷口浸泡在濕透的衛(wèi)生墊上將很難愈合;每天用溫水沖洗會陰部,尤其便后更要用干凈的紙巾或者消毒棉擦試,并沖洗外陰.
排便時不要太用力
當發(fā)生排便困難或便秘時,不要過于用力,可用開塞露幫助通便;拆線后的幾天內,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如在解便時,要先收斂會陰和臀部后再坐在馬桶上,以免屏氣用力過度導致會陰傷口裂開。
采取側臥位
術后最初幾日新媽媽應采取側臥位,既可以減少對傷口的壓迫,也可以避免傷口沾染惡露,造成傷口感染。右側臥位可防止惡露中的子宮內膜碎片流入傷口內而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新媽媽
心得分享
Belen媽:
每次小便后都及時清洗外陰,我出院的時候醫(yī)生說我恢復得很好,說愛干凈的人就恢復得好!
朱寶媽:
出院的時候醫(yī)生說一定要注意清潔,夏天比較熱,不能老捂著,有空要多晾晾,惡露用的紙巾要勤換,盡量別用衛(wèi)生巾,不透氣。我傷口恢復得就很快,大概5天就沒什么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