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的好處與壞處
利VS弊
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
哭是寶寶交流方式的一種。當寶寶以哭的方式向媽媽發(fā)出信號時,最初讀起來確實有點難度。但是經(jīng)過不斷地嘗試-犯錯-再嘗試,聰明的媽媽很快就 “破解”他的“疑難”信號,懂得寶寶的各種需要。一旦獲得了滿足,寶寶就會健康愉悅地成長,也會對媽媽產(chǎn)生依賴情感,這是建立良好親子關(guān)系的基礎(chǔ)。
最簡單的健身運動
現(xiàn)在很多父母都熱衷于嬰兒游泳,卻往往忽視“哭”這一最基本、最簡便的運動。在寶寶不會翻身、坐、爬等主動運動的時候,哭是他們鍛煉肺活量的絕好方法。讓寶寶每天哭一會兒是很有益身體健康的,寶寶在哭的過程中就得到很好的運動。
影響大人的正常作息
嬰兒用第一聲啼哭宣告他的安然降生。有時也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訴求,在獲得滿足后安然入睡。假如處理不當,此時寶寶哭鬧的聲音,就成了要挾父母的“緊箍咒”。時間一長,不僅對寶寶自身健康無益,同時還會影響到父母的情緒、睡眠質(zhì)量,甚至是正常作息。
性格的影響
面對不哭的新生兒,肯定會急壞父母和醫(yī)護人員。但是超常(>3h/天或≥24h/周除外病理情況)的哭鬧,無疑是父母的煩心事。此時,如果家長面露怒色或處理得不當(如過分遷就、強制性限制等)都會影響和加速寶寶暴躁性格的形成。
“哭”與“哭”的不同
生理VS病理
“哭”是寶寶一種本能性反應(yīng),一般來說,“生理性”哭鬧的嬰兒一般情況良好,飲食正常,哭聲宏亮,哭鬧間歇期面色、精神正常,當消除因素后哭鬧停止。
“病理性”哭鬧的嬰兒哭聲不同尋常,有時尖叫,聲音嘶啞,常突發(fā)性劇哭;伴有發(fā)熱時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有時伴有嘔吐、腹瀉、大便有血,一旦發(fā)現(xiàn)這些情況,需要立即帶寶寶趕往醫(yī)院進一步查明原因。
媽媽課堂
寶寶哭多久才算正常?
新生兒每天啼哭的時間平均為1.5小時,哭鬧的高峰期是6周左右,為2.5小時/天。4~12個月的寶寶啼哭的時間會變得越來越少。父母要學會平靜對待寶寶的“打雷下雨”,這樣才會真正幫助孩子放松下來。
寶寶常見哭鬧問題大解析
當父母面對寶寶無休止的哭鬧,往往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不妨參考以下幾種情況,逐一排除,找到問題所在,隨著細心的觀察摸索,很快就能讀懂寶寶的語言了。
餓了
饑餓是嬰兒啼哭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是真正的多餐者,每隔幾個小時就要喝奶。寶寶如果餓了,便會用大哭來催促你。
應(yīng)對策略:媽媽要識別寶寶發(fā)出的信號,被抱起來時四處找你的乳房,你就能在他開始大哭之前喂他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握好寶寶的用餐時間,別讓他等得太久了。
想尿尿
寶寶如果需要換尿布或憋尿了,就會表現(xiàn)為睡覺不踏實、來回翻身、伴哭鬧。解尿或換尿布后,寶寶就會繼續(xù)安靜的睡覺。
應(yīng)對策略:盡量不要在寶寶臨睡前半個小時內(nèi)給寶寶進乳、喝水太多,否則,入睡后30分鐘至2小時之間,寶寶會解尿3~4次。
困了
寶寶累了,大人很容易看出來,他們打哈欠,露出犯困的表情。也有表現(xiàn)啼哭、弓背或踢腿。
應(yīng)對策略:學會觀察,確保寶寶有充足的睡眠。
生病了
一般寶寶的睡眠時間較長,哭的時間較短,剛吃過奶沒有尿濕、著涼、太熱或其他讓其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并在父母抱起后還是哭鬧不止。這時候就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了。
應(yīng)對策略: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tài)是否如平時一樣,然后量一量他的體溫,看他是不是病了,建議此時最好帶寶寶去看看醫(yī)生。
1 突然的母子分離 由于媽媽或看護人的突然離別、更換或?qū)殞毿褋砜吹娇諢o一人,就會造成寶寶情感上的不安全感、孤單、焦慮等不良情緒,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啼哭,且比平時更黏人。
應(yīng)對策略:如果你能深情地看著他,溫柔地說說話,或者輕輕撫摸、拍打,讓他感到很安全,很快寶寶就會笑逐顏開,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
2 外界的不良刺激 寶寶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還不完善,抑制功能較弱。孩子突然受到刺激時,無論是光線、噪聲或過度運動,都會使寶寶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引發(fā)睡眠中的突然哭鬧,表現(xiàn)出驚嚇或緊抱反射,即張開四肢,同時開始大哭。
應(yīng)對策略:注意在睡前不要讓孩子活動過多,盡量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溫暖的睡眠環(huán)境。
3 缺乏足夠接觸 有些孩子一放在小床里,就開始啼哭,每次抱起來后,啼哭就停止,這是一種本能。這說明孩子需要與你有身體上的接觸,接觸后他會感到極大的安慰。
應(yīng)對策略:在最初幾個月里這是不可能的。不同的寶寶對抱的需求也不一樣。對那些總是需要你關(guān)注的寶寶,可以抱抱他。對于只想聽聽爸爸、媽媽的聲音和心跳,或嗅媽媽氣味的寶寶,只要抱起來拍拍或更換尿布就可以。
總之,寶寶多久哭一次,哭多長時間,取決于父母對寶寶哭聲的理解力和判斷的準確性,即大人對寶寶發(fā)出的信號是如何反應(yīng)的,是否理解了寶寶的“訴說”。父母不僅要學會平靜地對待寶寶的“打雷下雨”,而且要給寶寶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飲食習慣等,這是寶寶未來一生受益無窮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