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兒,我少時讀《紅樓夢》,讀到賈寶玉是個喜聚不喜散的性子,心想,誰會喜散呀?可某一天,卻忽然發(fā)現(xiàn)了那個真理:這世間萬物,人與人,物與物,終有散的一天。
年少時候,總以為愛著的人永遠(yuǎn)在身邊,從未想過遠(yuǎn)離。記得那時我的姑姑們出嫁,有一個嫁到山那邊去,我哭得稀里嘩啦的,之后另一個姑姑嫁到同村,我就雀躍,覺得與她還在一起。少年時,是那種喜歡一個人或一件物,就立誓要“永遠(yuǎn)”在一起的。接著,一年年過去,不知怎么地,就過到了這個幡然醒悟的日子。
大約是這些年,面對著太多的永別。我如你這么大的時候,我奶奶去世了。奶奶是我最敬愛的人,我用了十幾年的時光還沒愈合離傷,是因為欠她的恩情太多,再也無法償還。之后便是我的外公、爺爺、老師、同學(xué)、鄰居等等的離去。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地與某些人某些物某些感情永別的過程吧。成長是一個這樣的過程,不斷地撕裂、復(fù)原、再撕裂、再復(fù)原。然后,便笑呵呵地接受著這世間原本的樣子。死亡,就是這個世間原本有的過程。新生,逝去。逝去,新生。
我講這么多,是想告訴你,如果有一天,我變成了天上的那顆星,你不必難過。想起你從小聽的那個童話故事了嗎?媽媽去世了,就是變成了一顆星星,在黑夜里照耀著你。
你看,我現(xiàn)在還不敢直接對你說死亡這兩個字。因為你還沒有到我這種年紀(jì),可以淡然地接受死亡是這個世界正常的事物這個真理。
你外婆這兩年常生病,生病的她,還得照顧你老年癡呆的太外婆。每次打電話,她都是這樣總結(jié)你太外婆的現(xiàn)狀:“她那樣渾渾噩噩,幾乎沒有思辨能力地活著,不如去了好?!比缓筮€會加一句:“我以后老了萬一也這樣,可怎么辦哦?”我笑著安慰她:“你都不知道了,還管得了我們怎么辦?”她嘆息:“只是怕拖累你們。”我問:“你覺得外婆拖累了你和舅舅嗎?”外婆答:“有覺得的,只是沒有怨。而是心甘情愿被拖累。”我說:“那你們的心豈不正是我們那時的心。能用這樣一段照顧父母的時光來回報養(yǎng)育之恩其實也是很令人無憾的。”這是很樸素的一段關(guān)于養(yǎng)育之恩的對話,但很溫暖。人來這世上一遭的意義,其實只是為了品嘗各種情感,讓人圓滿的,始終是溫暖的情感。所以,我個人覺得,太外婆與外婆一生都是圓滿的。
從今天起,不管哪天我去了,都已經(jīng)覺得圓滿了。因為我真心地付出,我的一家人、你爸爸家的人,我都真心待過他們,他們也真心待我。而你,又能代替我看未來的世界,這生生世世的傳承,何嘗不是圓滿。對了,也是從有這種想法開始,我從我奶奶去世的傷痛中走了出來。
你知道我一向隨性,我不需要隆重的葬禮。我上次去香港在一個屋村看到關(guān)于海葬的倡議,我也想那樣做。我去后,請將我的骨灰撒于海上,我喜歡海,海有洗滌一切的能量。我的書,你喜歡就留下,不喜歡就處理了。我的照片,你留下你喜歡的,其余的給你爸處理,你爸去后你就把它們燒了罷。人這一輩子,總不能老帶著父母的遺物前行。至于你的父親,如果我走后他還能遇上一個合心的女人,請盡量促成他們在一起。好不容易我走了,讓他體驗一把與不同的女人一起生活的滋味——頂好讓他遇上個有原則的“惡”女人。哈哈!
我對你的叮囑只有一個:無論在多么順利的境況下,請保持你善良柔軟的初心,不要做錢財或權(quán)勢的奴隸;無論在多么惡劣的條件下,不要被絕望打倒,要相信明天會更好。再見了,女兒,愿你的生命也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