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底,宋亮想購買一輛轎車,于是和女友李靜一起參與搖號。兩個月后,李靜中簽。
宋亮考慮到李靜日后將成為自己的妻子,毫不猶豫拿出10萬元積蓄,與女友合力購買了一輛價值12萬元的轎車。
2013年1月,宋亮與李靜因瑣事發(fā)生沖突并分手,李靜遂將兩人一起購買的車開走。
宋亮認為,購車時自己出資10萬元,而李靜只出了2萬元,該轎車應該歸自己所有。所以他希望李靜能夠?qū)④嚉w還,并表示愿意退還李靜所出的2萬元購車款。對此,李靜稱,車登記在自己名下就是自己的,拒絕還車。
2013年5月,宋亮將前女友李靜訴至北京密云縣法院,要求法院判令前女友返還轎車。
后經(jīng)法官調(diào)解,宋亮和李靜在庭上約定:李靜將車返還給宋亮,待宋亮參與汽車搖號中簽后,再將車過戶到宋亮名下。同時,宋亮返還李靜2萬元的購車款。
誰知,李靜在拿回2萬元購車款并將車還給宋亮后,她父母表示愿意出資幫其另購一輛車。由于宋亮的車掛在李靜名下,李靜沒有再申請購買小轎車的資格。焦急的李靜多次找到宋亮催問,可宋亮遲遲未中簽,也無可奈何。
無奈之下,李靜將宋亮訴至法院,以車在自己名下為由,要求宋亮返還車輛及車牌號。庭審中,宋亮表示不同意李靜的訴訟請求。法院在審理過程中,鑒于雙方之前已達成調(diào)解協(xié)議,于是從中勸解,李靜撤回起訴。
法官說法:私下約定不具法律效力
密云區(qū)法院法官表示,“借名買車”一旦發(fā)生糾紛,車輛所有人以登記為準,且名下車輛發(fā)生交通事故或貸款購車還款期間實際購車人失蹤,“借名人”需擔責。
《北京市小客車數(shù)量調(diào)控暫行規(guī)定》實施后,不少市民鑒于買車的迫切需求,廣泛發(fā)動身邊具有搖號資格的親友集體為自己搖號。不少人在自己未中簽的情況下,以他人名義購買車輛。因合伙購車或是純粹由一方出全資“借名”買車引發(fā)的糾紛屢見不鮮。本案中,李靜作為車輛登記人,無論其在最初購車時是否有實際出資,都是車輛法定所有人。也就是說,車輛登記在誰的名下,誰就是法律上的車輛所有人。如果李靜堅持要車,宋亮只能自認倒霉。
此外,不少購車者為保證自己權(quán)益,會選擇和被“借名”者簽訂相關(guān)的協(xié)議書,約定自己為車輛的實際所有人,且有關(guān)車輛的權(quán)利、義務、責任均由自己負擔。并依此為據(jù),認為自己理所當然地擁有車輛的所有權(quán)。但實際上,購車者私下約定協(xié)議條款并不具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護。
法官表示,“借名購車”,風險并不只是針對實際購車人,對借名人來說,也一樣存在風險。如果將自己的購車指標讓給他人購車,一旦發(fā)生交通事故引發(fā)糾紛,車輛所有人需要擔責。
此外,在貸款購車業(yè)務中,如果在付款期內(nèi)實際購車人駕車失蹤,名義車主將必須對銀行負擔全部的付款責任。
(文中人物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