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女鋼琴家,每當她演出時,并沒有像歌唱家那樣身著華美的演出服,而是衣著簡樸。她認為,人,要隱于音樂背后。
多么耐人尋味的一句話啊。的確,在音樂殿堂,觀眾享受的是愉悅心靈和陶冶情操的動聽音樂,音樂才是主角。
如果把音樂殿堂換成社會舞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可是有的人卻一味追求物質(zhì)享受,而忽視了物質(zhì)生活背后更重要的主角應該是精神上的。
《項鏈》中的女主人公,借來了耀目的項鏈,以此來掩飾自己的貧窮。固然,這換來了令她愉悅的晚會,可是項鏈丟失卻讓她從此背上了債。而且她丟失的,僅僅是那金光閃閃的項鏈嗎?不是,她丟掉更多也更寶貴的是她的尊嚴,她的人格。
人就是這樣,往往因為那些不重要的、身外的東西,而喪失本不應該丟失的、寶貴的、必須承擔主角的東西。
看看那些貪官吧。他們中有多少人因為貪污腐敗而被送進監(jiān)獄,導致妻離子散。試想,如果他們沒有那么看重金錢、那么在意權(quán)位等身外之物,而是把“做人民公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自己的人生追求,讓這種追求成為自己人生舞臺的主角,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那么怎么還會出現(xiàn)晚節(jié)不保、身敗名裂的結(jié)局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所說的意思,大概也在這里:人啊,不該過分囿于外物和自己的利害得失,而應該有清醒的心理定力和理想追求。物欲的愉悅均系一時快感,一切身外之物實為過眼煙云。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富有,生活理應由堂堂正正做人唱主角。
“最美媽媽”、“最美司機”、“最美教師”……這些“最美”們的身份是那么平凡,他們的生活并沒有大富大貴,但他們的高貴品格,使他們成了我們時代最可愛的人,最令人尊敬的人。原因不是別的,就在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活著的價值,活著的意義;也用實際行動向人們揭示了生活主角的真諦,告訴人們生活應該由什么來主宰。
不錯,世人誰也離不開物質(zhì),但卻萬不可反客為主。如若反客為主,被物欲左右的生活肯定不會是真正快樂的生活,被物欲左右的人生也決不會是令人尊敬的人生。(圖片/劉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