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是草,也是藥,中藥。
所有的中藥都具有母性,所有的草都是謙卑的。
2013年5月,我到亳州,那是中國著名的藥都,華佗的故里。在亳州的中藥大廳里見到的知母,是知母的根,蒼老的根,黃棕色。我拈出一根來嚼,微微的草木氣和泥土氣之后,是微微的甜,和微微的苦。這是年老的知母。
年輕的知母呢?抬頭,年輕的知母在高掛的照片里。一叢無邪生長的蔥碧知母,葉片纖瘦呈披針形,葉由基部叢生,歡喜披拂于風日里,像一群十七八歲的鄉(xiāng)下姑娘,還沒有出嫁,還沒有經(jīng)歷漿洗縫補的艱辛日子,她們相約著去壟上看花。我想,年輕的媽媽當年一定也是這樣,紫衣翠襖,像綠葉叢中亭亭探出的一枝知母的花。
想象秋風浩蕩時,百草凋零,亳州的那片古老土地上,知母們從泥土里起身。藥農(nóng)們挖出知母的根,一節(jié)節(jié)棕黃附有毛須的新根,在秋陽里翻曬三五個太陽之后,知母們拍拍身上的殘泥,簇擁著走進了中藥房棕黑色的抽屜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上說知母“味甘,性寒。主治消渴,消除熱邪;治療肢體浮腫,通利水道;補益不足,增添氣力。”
閑來亂翻書,原來知母這名字是有來歷的。從前有一采藥老太太,無兒女,給窮人治病也不收錢。眼看年老,后繼無人,于是想出認子授藝的法子。但一連認了兩個兒子,都是勢利之徒,采藥老太太就沒有把識藥的本事傳給他們。后來老太太在一次乞討?zhàn)I暈中被一樵夫所救,并認作母親,當作親母一般奉養(yǎng)。老太太臨死前央樵夫背她上山,一一指他認藥。老太太問樵夫,可知她為什么會選他傳藝。樵夫說,媽媽一定是想找一個厚道之人來傳,不想讓居心不良之人識藥行醫(yī)來發(fā)財、來坑害百姓。老太太笑了說,你真懂得我的心!于是,她指著腳邊那一叢還沒有名字的草藥說,就叫它“知母”吧!
想來,懂得心意才最可貴。
夏天去商場,給婆婆挑衣服。婆婆胖,衣服難找,但我依然挑到一件短袖,白底子上是繁復的藍色小花。最美的是領口,鑲有一圈同色打褶的荷葉邊。回家遞給婆婆,她非常喜歡。春天給媽媽淘得一雙布質(zhì)的繡花鞋,看鞋的時候,心情奇怪,覺得仿佛是給自己的女兒買鞋。想象著媽媽穿上它美美的樣子,心里一陣甜蜜。
在歲月的路上繞了一大圈之后,終于開始懂得母親的心意。以一個年輕母親的心,抵達當年另一個母親的心。是啊,知母,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