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月的一個早晨,天還沒有亮,許多市民已經(jīng)在杭州龍翔橋肉店門口排隊買肉。在那個主要食品需要憑票供應的年代,人們?yōu)榱四苜I到商品,不得不起“五更”、排長隊。因為肉店開門早,關(guān)門也早,天亮時肉已經(jīng)賣完了,稱為“天亮光”!
排隊,是生活中一件頭疼而又不可避免的事,尤其是在商品短缺的年代,除非與你無關(guān)、或者不顧自己的切身利益,可以超脫在長長的隊伍之外,不然,你就要有這一份耐心去等待。
隨著時代的變化,排隊的形式雖沒有變,但排隊的心情、內(nèi)容和原因卻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在計劃經(jīng)濟的年代,人們?yōu)榱艘唤锶?、一塊豆腐乃至幾盒火柴,不惜熬通宵、趕大早,在寒風中瑟縮,在酷暑下忍耐……還常常是徒勞而返。于是,就有了各種各樣的排隊“發(fā)明”:搬一塊磚頭、拿一只破籃“頂崗”或挨個兒在背上用粉筆畫圈編號……
后生的孩子已無法體會到那時的滋味,因為他們眼里看到的是排隊裝電話,排隊買國債,排隊登記進入股市,冒雨排起長隊買不能吃的龍卡,漏夜排起長隊為舊房拆遷早日搬遷……而如今的孩子,看到的是等候明星簽字排起的長隊,為報考公務員耐心地排著長隊,頂著酷暑在上海世博會里一次又一次地排隊……
隊伍今后還將不斷地排下去,但是它的“變遷”卻切切實實地告訴我們,這個國家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