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介紹了不銹鋼冷連軋技術的發(fā)展及國內首套引進的十八輥五機架冷連軋機組的主要技術特點,該技術在不銹鋼冷軋實際應用中獲得了成功。
關鍵詞:不銹鋼;十八輥;冷連軋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不銹鋼需求迅速增長,冷軋不銹鋼生產技術也有了很大發(fā)展,傳統(tǒng)的不銹鋼冷軋生產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主要由多輥可逆冷軋機,冷軋退火酸洗機組,光亮退火機組,平整機組,拉矯機組,剪切機組及修磨機組等設備組成,其主要特點為技術成熟,生產組織靈活,比較適合多品種、多規(guī)格產品的生產,但噸鋼投資及加工成本高,生產周期長。90年代又開發(fā)了一種不銹鋼冷軋新工藝:將冷軋機,退火酸洗設備,平整機等設備整合到一起,組成一條聯(lián)合機組,一般年產量為30~50萬噸,具有成材率高,加工周期短,表面質量好,能耗低等優(yōu)點,這種聯(lián)合機組要求各工藝段之間要保持嚴格的匹配關系,只適合生產品種單一、規(guī)格范圍較窄的帶鋼,且設備維護要求高,軋機速度受退火段及酸洗段限制,產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最近單一的冷連軋軋制方式開始得到應用,機組采用四或五機架十八輥軋機,年產能可達50~70萬噸,軋機速度大幅提高,軋機產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適用于單一品種大批量生產。
2 不銹鋼冷連軋工藝
2.1 不銹鋼冷連軋技術的發(fā)展
雖然冷連軋技術早已成熟應用于碳鋼生產,但由于不銹鋼冷軋變形抗力較大,大約是碳素鋼的2倍,為了實現(xiàn)高效高精度的軋制,需要具有高剛度小輥徑工作輥的多輥軋機,而多輥軋機由于工作輥徑小,磨損快,導致?lián)Q輥頻繁,最多時軋一卷換一次輥,很難滿足冷連軋的無頭軋制換輥要求,多年來人們對不銹鋼冷連軋技術一直在探索研究中。
日本森吉米爾公司1969年為日本日新制鋼公司周南廠設計制造了世界唯一的一套1270mm四機架全連續(xù)式二十輥森吉米爾軋機,該軋機第一架為ZR22-50\"型軋機,其余三架均為ZR21-50\"型軋機,軋制規(guī)格為0.3~0.4×1270mm不銹鋼,卷重22噸,軋制速度為600m/min,其生產工藝為企業(yè)技術秘密,相關報道很少。
韓國浦項鋼鐵公司于2008年建設了世界首套十八輥四機架冷連軋生產線,該生產線年產能為50萬噸不銹鋼冷軋帶鋼,可以對AISI300系和AISI400系熱軋不銹鋼退火酸洗卷進行軋制,產品最大寬度為1350毫米,最小厚度為0.4毫米。
國內首套引進的十八輥五機架串列式連續(xù)冷軋生產線正在建設中,該生產線年產能為60萬噸不銹鋼冷軋帶鋼,原料為AISI200系和AISI300系熱軋不銹鋼退火酸洗卷,產品寬度:800-1300mm,產品厚度:0.3-3mm。
2.2 不銹鋼冷連軋機組設備組成
不銹鋼冷連軋機組的典型布置是五機架冷連軋,機組分為入口段、軋機段和出口段。
入口段包括兩套開卷機,每套開卷機包括帶卷儲存鞍座、上卷小車、懸臂式開卷機及夾送矯平剪切頭尾等設備。焊機采用激光型式,包括帶鋼對中及帶頭剪切設備,入口活套為水平式。
軋機段包括五架十八輥軋機,此機型在六輥的基礎上加以側支承輥支持工作輥,適合連軋操作。中間輥傳動且能帶載軸向竄輥,與中間輥正負彎輥一起作為板型控制的手段。軋輥冷卻由乳化液系統(tǒng)完成,采用兩套獨立冷卻系統(tǒng)。擦拭器用于軋機之間及最后一架出口,限制乳化液被帶鋼帶出。
軋機裝配有自動換輥裝置,工作輥更換時間為2.5分鐘,中間輥和側支承輥也為自動換輥。清洗段為熱水沖洗刷洗及熱風烘干。
出口段包括出口活套、出口張力輥、飛剪、卷取機、助卷器、襯紙機、上套筒裝置、卸卷小車和打捆裝置等。
五機架十八輥冷連軋生產線布置圖見圖1。
2.3 十八輥軋機主要性能及技術參數(shù)
1979年Z-HIGH十八輥冷帶軋機由美國森吉米爾公司研制成功,該軋機是在四、六輥軋機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綜合了四輥軋機的傳動方式、軋輥定位方式等技術及森吉米爾多輥軋機的側支承技術。其優(yōu)點有:(1)采用較小的工作輥直徑,以利于減小軋制力和軋制更薄的帶材。(2)所軋產品的范圍廣,從較軟的普碳鋼,到高強度的薄規(guī)格的合金鋼及不銹鋼。(3)高效率,低能耗,小直徑的工作輥可以實現(xiàn)大壓下量的軋制,有利于提高生產率,降低能耗。
3 板型控制方式
主要,有軋輥傾斜、彎輥、中間輥軸向抽動、分段冷卻等。隨著換輥技術的不斷完善,十八輥軋機開始應用于冷連軋生產。
3.1 十八輥輥系布置
軋機輥系呈對稱布置,見圖2。輥系由兩個小直徑工作輥,兩個中間輥,兩個支承輥,四個側支承輥及八個背襯輥組成。
3.2 軋機結構
軋機采用整體機架結構,牌坊為鑄鋼件,頂部及底部橫梁用以連接牌坊,軋機牌坊頂部安裝有調節(jié)輥縫的液壓壓下缸,液壓壓下裝置用于提供軋制壓力,并補償上工作輥、上中間輥和上支承輥軋輥的磨損量。
軋制線標高由斜楔調節(jié),換輥后保持軋制線標高恒定,并補償下工作輥、下中間輥和下支承輥軋輥的輥徑變化。
工作輥無軸承座,工作輥和支承輥間設置了端部具有錐度的可軸向調節(jié)的中間輥,可有效的控制帶材邊部形狀,隨著板寬的不同,中間輥可作適當?shù)恼{整,使平輥部分位于帶材邊部的內側,消除了有害接觸部分的影響,避免了工作輥過大的撓度,達到控制邊浪的目的。
在工作輥的兩側配置側向支承輥和多點支承的背襯軸承輥,保證小直徑工作輥的側向剛度。軋機的出入口側的側支撐梁通過液壓馬達、齒輪和螺絲分別調節(jié),不需要確切的匹配軋輥直徑。
十八輥五機架冷連軋機主要技術參數(shù)見表1。
表1 十八輥五機架連軋機主要技術參數(shù)
3.3 檢測儀表
檢測儀表在線測量軋制工藝參數(shù)和帶鋼質量指標,是冷軋機實現(xiàn)自動控制的前提條件。用于工藝調節(jié)和質量控制的檢測儀表主要有:
(1)測厚儀:是AGC控制的關鍵,在第一架前后以及第五機架后設置測厚儀,用于前饋及監(jiān)控控制。
(2)測速儀:主要用于秒流量AGC控制和前滑的自適應學習修正,布置在秒流量AGC控制機架前后。
(3)板型儀:采用分段接觸式板型儀,與彎輥和乳化液流量分段控制等調節(jié)裝置及計算機構成閉環(huán)控制系統(tǒng),板型儀配備在機組出口位置對成品帶鋼進行板型控制。
(4)張力計:帶鋼張力通過機架間的張力輥進行檢測,在張力輥的軸承下面裝有壓力傳感器作為張力檢測元件,位于1#軋機入口和5個機架的出口。
3.4 冷連軋工藝技術特點
十八輥五機架冷連軋機組具有以下技術特點:
3.4.1 機組入口設置了2臺開卷機,配置了激光焊機和水平活套,可實現(xiàn)全連續(xù)無頭軋制,使軋機作業(yè)率大幅提高。
3.4.2 十八輥冷軋機主要由整體機架、液壓壓下裝置、工作輥系,中間輥系,支承輥系,側支承輥系、中間輥正負彎輥、中間輥軸向橫移裝置、自動換輥裝置、軋機主傳動裝置等部分組成。十八輥冷軋機生產產品質量好,軋機剛度高,機架受力好,軋輥直徑小,壓下量大,軋制力及軋制力矩小,可節(jié)約電能。軋機調整速度快,軋機采用中間輥傳動,有利于減小工作輥直徑。
3.4.3 機組出口設置了出口水平活套,減少軋機減速帶來的帶鋼厚度超差及表面缺陷。
3.4.4 機組出口設置了雙卷取機和飛剪,可進一步提高機組產量。
3.4.5 由于采用全連續(xù)無頭軋制,帶鋼厚度均勻,頭尾損失少,成材率高。
3.4.6 軋機開口度大,有利于清除軋機斷帶。
3.4.7 可實現(xiàn)在線不斷帶快速換輥,減少了生產輔助時間。
4 結束語
隨著十八輥軋機換輥技術的完善,不銹鋼冷連軋技術已逐漸成熟,在實際生產中取得良好效果,正逐步得到推廣。
參考文獻
[1]潘純久.二十輥軋機及高精度冷軋鋼帶生產[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3.
[2]傅作寶.冷軋薄鋼板生產[M]. 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荀鳳超(1972-),男,中冶東方秦皇島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從事軋鋼工藝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