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戲是安徽省四大劇種“徽黃廬泗”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該劇種發(fā)端于蘇北,起源于安徽宿州泗縣,流行于皖北一帶,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板腔體戲曲劇種,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81歲的李寶鳳,在安徽曾是個家喻戶曉的名人。她生于梨園世家,4歲時開始學唱泗州戲,跟隨父母前往蘇皖魯豫等地演唱,十余歲時唱紅黃淮兩岸。此后,她一發(fā)不可收,年年擔綱演出的臺柱子。
安徽蚌埠市藝術研究所韓所長還記得:1957年,李寶鳳作為安徽戲曲代表團代表,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接見。同年,李寶鳳當選泗州戲“四大名旦”。在藝術上,她還得到過梅蘭芳、周信芳的指點。
蚌埠市文化廣電局副局長何延之,高度評價李寶鳳的藝術生涯,他說,老藝術家李寶鳳對泗州戲的保護和傳承功不可沒。何延之還說,隨著社會發(fā)展,影視、卡拉OK等多種文化形式的出現(xiàn),使人們有更多選擇文藝的方式,泗州戲等地方戲也隨之淡出公眾視野?!般糁輵蛟俨槐Wo,真有可能衰亡?!?/p>
長年從事戲曲研究的中央戲劇學院教授曹其敬說,近年來,我國地方戲劇劇種消亡趨勢明顯,目前劇種僅剩100多種,有些劇種仍有消亡趨勢。
現(xiàn)如今,泗州戲已成為安徽公園的地攤戲。七八個人組成的小劇團露天演出一臺,收入不足百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逐漸淡出公眾視野的李寶鳳,近幾年行動了起來——她鼓勵孫子呂咸蔚進行泗州戲劇本搶救工作,將此前口口相傳的地方戲整理出文字劇本,“留住活歷史”;以李寶鳳的名字命名申報泗州戲劇團,召集多名老藝人一起進行文化義演,傳承泗州戲。
2014年8月,在安徽蚌埠家中的院子里,李寶鳳當著記者的面,點蛾眉,著戲服,向記者唱起了泗州戲。老人雖然年邁,唱出的拉魂腔卻依舊嘹亮而優(yōu)美,盡顯一個老戲骨的藝術風采。
如今,李寶鳳有個心愿,她期望有一天能帶著自己的泗州戲劇團班子,再次來北京免費唱臺泗州戲,以此呼吁社會對地方戲曲加以傳承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