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梁啟超將自己所著的《墨經(jīng)校釋》四卷送請胡適作序。胡適寫了一篇長文,文章中既贊揚了梁氏對墨子研究的貢獻,也直率地提出一些不同意見。梁啟超閱讀之后有些不快,在統(tǒng)排書稿時,故意把胡適寫的序放在末尾,而把自己反駁的文章放在前面。
對梁啟超的這種孩子氣做法,胡適沒有計較,一笑置之。他在日記里這樣評價和梁啟超的這次學術(shù)交鋒:“這都表示他的天真爛漫,全無掩飾,不是他的短處,正是可愛之處?!绷攘葦?shù)語,讓人感受到了胡適對長者的一種尊重,因為梁啟超比他大18歲。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表現(xiàn)了胡適做人的豁達。
在人際交往中,豁達是一種生命的智慧,可以使一個人保持心靈的寧靜,同時也讓別人產(chǎn)生安全感。這正是一代大師胡適性情中迷人的一面。
胡適也有固執(zhí)的時候。1929年,他的族叔胡近仁在上海開了一家“程裕新茶號”,生意一直不太景氣。有人建議胡近仁利用胡適的名氣來做廣告,于是,他將自己所賣的茶葉定名為“胡博士茶”,并擬定了一則廣告寄給胡適過目。廣告里說,胡適早年服用過此茶,“沉疴遂得痊愈”。還說,“凡崇拜胡博士欲樹幟于文學者,當自先飲博士茶為始”等。胡近仁這樣做廣告,是希望族侄胡適能照顧他的生意,“友情出演”一下。
出乎胡近仁意料的是,胡適斷然拒絕了為其做廣告的要求。胡適在回信中,不客氣地說廣告“措辭甚俗氣、小氣”,所謂“沉疴遂得痊愈”是騙人的話。在胡適看來,族叔如果有困難,他大可以伸手進行援助,但以假廣告損害他人,以個人的人格操守為代價,則是斷然不行的。
胡適的固執(zhí)并不是一種自私,而是因為對方的要求超出了他做人的底線。在人際交往中,豁達固然重要,但這樣的有所不為,同樣值得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