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金對全說:“怎樣才算低調的高境界?”全回答:“去掉自己的一點一撇,不炫耀自己是金子?!?/p>
凸對凹說:“怎樣才算低調的高境界?” 凹回答:“讓突出的部分低下去?!?/p>
夸對虧說:“怎樣才算低調的高境界?”虧回答:“丟掉自己的大,寧愿自虧?!?/p>
這些“低調的高境界”的境界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lián)想、感慨?得到怎樣的啟示?你還知道哪些“低調的高境界”呢?請你以此材料的內涵為主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②不得脫離材料的范圍作文;③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④不得抄襲、套作。
【構思提示】
這是一個由三則材料組成的作文題目,寫作時,要認真閱讀材料內容,充分理解三則材料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整體上把握材料的內容。從所供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低調的高境界”已經重復出現(xiàn)三次,可抓住作為立意的依據和方向。根據每一句話,第一句話的回答強調“不炫耀自己”,第二句話的回答強調“不顯山露水”,第三句的回答強調“不張揚”、“寧愿自己吃虧”。這樣總括材料的內容,可以明確寫“低調”、“謙遜”和“謙虛”等都是合適的話題。因此,這篇文章,可以從正面立論,強調不驕傲,闡述低調的優(yōu)點,努力達到低調的境界,也可以從反面論述高調的不好或唱高調的危害,還可以從深度加以分析:既要低調,又要高調,該高調時高調,該低調時低調,靈活加以結合。寫作時可以對所提供的材料進行整體的把握,從宏觀著手,也可以從材料中的某一點切入,進行微觀的探尋。但無論如何都要圍繞材料本身展開,都要選準一個角度,聯(lián)系實際,深入挖掘,辯證思考,寫出有豐富內涵和深度的文章來。
【佳作示例】
夜 航 船
王 婕
波瀾不驚的江面上總有一些小船緩緩前行。它們開著明亮而不刺眼的探燈,穩(wěn)穩(wěn)當當地行駛在既定的航道上,它們不如游輪豪華不如快艇張揚卻保持著自己的速度,從不迷失方向?!暗驼{而穩(wěn)健,無言而收獲”,是它們永不變更的處世態(tài)度。
維特根斯坦有言:“凡能說的,都說清楚,凡不能說的,就保持沉默?!背聊⒉皇乔优?,相對喧鬧而言沉默是一種更高的境界,只有長久緘默的人才有資本聲震人間。依稀記得《夜航船序》中和尚與讀書人之間的那番對話。自以為知曉天地的讀書人滔滔不絕,口無遮攔。和尚則恰恰相反,綣縮著雙腿笑而不語。后來,實在忍受不了讀書人的胡說八道,和尚打趣地問道:“這堯舜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讀書人不假思索:“自然是一個人??!”讀書人張狂的氣焰連同他的愚昧無知噴涌而出,而低調的和尚依舊笑而不語。對于所知不多的事物,沉默是一種低調,是一種無聲的自我保護,在這沉默中你能撥開眼前的迷霧,你會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
“我在地面寫詩,不在云端跳舞。”土地綿延于千年萬年,不曾為自己高唱一曲卻贏得詩人最熱忱的贊頌。這收獲還是要歸功于低調。同樣,賈平凹的低調也為自己贏得了人生。當人們敲擊電腦鍵盤拼湊著軟弱無力的語句時,他在探訪村莊,融入自然,用筆和紙記錄和創(chuàng)造“商州大地”,最后才背著滿滿一麻袋稿紙進入編輯部。沒有過多的炒作,沒有浮夸的點評,就那么低調而自然地用自己的方式書寫鄉(xiāng)土,書寫人生。當《帶燈》從暢銷書單跌至二十名開外時,人們開始唏噓,而我卻看到了一個睿智而淡然的老人嘴角微微上揚的笑。畢希納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口深淵,因此往下看時,總是覺得頭暈目眩?!睙o可置疑,賈平凹是大地智慧的傳承者,他用最低調的本真,譜寫出最美麗的詩篇。
畢淑敏常常說素面朝天的女子最美,她們湮滅在人群中,用低調換得一個擦肩,她們亦是幸福的。而那些濃妝淡抹的女子看起來面容精致,妖嬈媚人,實則如一縷浮云,很快就會消散在變幻莫測的風中。這讓我想起了朱丹,身為著名主持人的她受邀回母校做演講,低調的她不坐豪車,不請保鏢,只有一名助理陪同,穿著和大學生們一樣的簡便服裝,素顏出現(xiàn)在曾經熟悉的講臺上,與同學們討論著理想與人生。朱丹也許還沾不上高尚這樣的字眼,但此刻的她遠較濃妝淡抹時更讓人驚艷。
低調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航行在夜空中的我們不需要光芒萬丈,我們只需要一點點微弱的光,照亮自己穩(wěn)健前行。
[點評]這篇文章的成功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首尾精彩,新穎別致。文章一開始就用非常詩意的意境,描述了一只“夜航船”的航行過程,生動形象。這實際上以“夜航船”來比喻人生,引出對人生的態(tài)度,點題巧妙,引人入勝。結尾不但回扣標題和開頭,更是水到渠成匯成高潮,卒章顯志,啟人心智,余韻無窮。(2)材料豐富,論據充實。本文的材料非常豐富,選用也十分得當。就感性論據而言,《夜航船序》中和尚與讀書人之間的對話、賈平凹的低調人生、朱丹回母校時的低調姿態(tài)等都構成了文章的主體內容。就理性論據而言,維特根斯坦、畢希納等的名言信手拈來,強化了觀點的表達。這些材料的有機結合,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拓展了鮮明的主題,使得論據充實,論證有力。(3)感悟深刻,娓娓而談。作者從容而冷靜地漫談自己對“低調人生”的理解,感悟深刻,富有理性思辨;同時,字里行間滲透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生命體驗,生活氣息濃郁,富有真情實感。
低調的高境界需要收斂
王凌豪
曾看到過這樣一副對聯(lián):“若不撇開終是苦,各字捺住就成名?!边B漢字的結構中都能發(fā)現(xiàn)一個淺顯的道理:要想達到低調的高境界,就必須學會收斂,變得謙遜。
奧運冠軍孫楊,他在游泳賽道上叱咤風云,無所不能,是許多人的偶像。然而他在人們的贊譽中忘記了如何收斂——機場辱罵記者,無證駕駛,開車亂撞……面對警察的詢問,孫楊竟對開車要考駕照表示不解,真是可憐又無知。孫楊的自大與無知令他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他本人也成了“運動員低智商”的代名詞,也使他失去了人們的尊敬,這是高調的低境界。
而低調的高境界則需要收斂,而不是自大。顏色艷麗的蝴蝶往往更容易被鳥捕食,而低調收斂的枯葉蝶或是飛蛾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往往逃脫劫難,得以休養(yǎng)生息;武俠小說里,在江湖上高調示眾,喊打喊殺的往往只是些會點三腳貓功夫的小魚小蝦,真正武功深不可測的,卻是那藏在經閣里,終日掃地的老僧;而社會上那些開著豪車,戴著名表,終日瞎逛的,只是些品位低端的“暴發(fā)戶”或是不懂吃苦的“富二代”——真正低調高端的富豪如特斯拉公司總裁馬斯克,也許正在他的實驗室里為新產品的研發(fā)絞盡腦汁。小動物不懂得收斂,就會自取滅亡,而人不懂得低調,就算用再多的浮夸的物質粉飾自己,也達不到真正的高境界。
境界高者,如深埋土壤的黃金,從不炫耀卻內含珍貴,如凹陷的平原,沒有突出的特點,卻以其肥沃的土壤滋養(yǎng)百姓;如寧愿暗自吃虧也不愿自夸的老實人,純樸自然……低調的高境界,需要的不是華而不實,而是內斂里積蓄的巨大能量。
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隱回鄉(xiāng),最終收獲“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樂;蘇東坡被貶后變得曠遠淡泊,追求“竹杖芒鞋,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自由之趣;而張繼落第后寫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不朽絕唱,青史留名。古今中外,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里,能泛起驚艷靈動浪花的,往往都是那些懂得收斂,低調中成就高境界的忘憂之人。
低調的高境界需要收斂,如鋒利的寶劍必定掩其鋒芒,在關鍵時刻出手,削鐵如泥,所向披靡,臻于至境。
[點評]這篇文章由一副對聯(lián)引出中心論點:“低調的高境界需要收斂。”接著以奧運冠軍孫楊為例,反面論證高調的嚴重危害性,然后,分別以大自然中的蝴蝶、武俠小說里的老僧、當代富豪馬斯克等為例,多角度、多層次證明中心論點。而文章最后陶淵明、蘇東坡、張繼等事例的運用,則強化了觀點的表達。結尾點題并照應標題,簡短有力,余韻無窮,留給人以深刻的啟迪,顯示出作者辯證的思考和對事理的洞察力。整篇文章論點鮮明準確,論證合理,思路清晰,層次分明,語言樸實流暢,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在低調中存在
余姣穎
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弗洛姆預言了一個被占有欲支配的社會,他認為人有兩種傾向:占有或存在。占有型的人試圖占有一切物品、財產甚至人,而存在型的人則更注重生活的體驗,他們不汲汲于世,而是在付出與收獲中體悟存在之美。
錢偉長,學者。從義理到物理,從電導到流體,他風雨數變卻寵辱不驚,飽受折磨卻不屈不撓,為國家,為人民,他昭示了中國士人的信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摒棄功與名,潛心于科學,錢老在低調中存在。
葉企蓀,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他一生未婚,把一切都交給了物理。文革時期,他深受迫害,有好友走進他無比簡陋的屋子,問他后不后悔。葉老輕松地揚頭一笑:“我不后悔,因為我有物理,有書,還有天空?!敝钦邿o惑,仁者無憂,葉老在低調中存在。
存在型的人物,櫛風沐雨,無懼無傷;面對欲望的叨擾,不為所動。他們摒棄占有而力圖存在,褪去浮夸而顯現(xiàn)低調。這種擺脫欲望恣意生活,難道不算是低調的最高境界嗎?
拜倫在《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中寫道:“有一種人的靈魂動蕩而且燃燒著火焰,他不愿在自己狹隘的軀殼里居停,卻總喜歡做非分的幻想和憧憬?!边@便是欲望的奴隸。
而浮士德也是靈魂永不遠足的典型:“他景仰著上界的明星,又想窮極下界的歡狂,無論是在天上或是在地下,沒有一樣能滿足他的心腸?!?/p>
欲望讓人傾向于占有,從此人便只身墜入名利圈。名利圈內只有一盤永不停息的大輪盤賭局。越是空虛越想占有,占有越多便越空虛。身處其中的人怎么會知道圈外有天空,有童真、童趣和自然?他們會在物質中墮入黑暗,從而遠離潔凈的天空。低調使人完美地存在,縱然有時也會感傷,也會無助,但你已明白,有些人、有些事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浮云,就讓它隨風而飄散。
叔本華說:“生命就是一團欲望,欲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迸c其痛苦或是無聊,何不真正摒棄欲望,在低調中存在,在苦雨荊棘中化為一縷艾香?
不斷運用加法的占有型人其人生也許顯得豐富而炫目,可它又如何比得上智慧地運用減法的存在型人來得輕盈和灑脫?聰明的你,知道該如何抉擇了吧!
[點評]這篇文章以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弗洛姆的一則預言開篇,提出兩種不同的人生觀,揭示“在低調中存在”的主旨。接著以錢偉長、葉企蓀為例,證明“在低調中存在”的現(xiàn)實價值。同時,引用拜倫在《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中的名言,以浮士德作為反面事例,論證“占有型”的人必將“在物質中墮入黑暗”,這樣兩相對照,正反對比論證,鮮明有力,強化了觀點的表達。結尾部分引用叔本華的名句,再次點題并照應標題和開頭,使得文章一脈相承,渾然一體,體現(xiàn)出嚴謹的結構美。而結尾句的反問,則站在人生的高度,高屋建瓴,發(fā)人深省,耐人尋味,留給讀者以意味深長的啟迪。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