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恰當?shù)匕熏F(xiàn)代信息技術融入學科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chuàng)造教學的人文情境,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茖W地記憶知識有助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诖耍瑴\談一下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8-0-01
現(xiàn)代信息技術之于教育教學工作,最鮮明的特點就在于其信息形式的直觀化、多元化以及信息能夠靈活反復地調用。將這些特點應用于課堂教學,可以幫助教師以更豐富的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也可以使用相關的音樂、圖片、視頻等信息資源,幫助學生解讀文本,深化學生對于文章情感內容的感悟;還可以通過動態(tài)的畫面展示字體、字形抑或文本情境,幫助學生識記、解讀。
1 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思維
語文課堂的優(yōu)化,應當先從活躍學生的思維入手。學生擁有了活躍的思維,才能夠敏銳地發(fā)現(xiàn)語言中存在的美,才能夠以愉悅的情緒去探究知識的奧秘。通過音樂渲染、圖片引導、視頻欣賞的措施能夠建立有效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好動、好奇、喜好成功等心理,進而展示其天性,以活躍的思維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而且,好的課堂情境,可以構成語文課堂的骨架,使得課堂由一個環(huán)節(jié)緊密推進到另一個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思維和認知層次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打造由淺入深的、充滿童性和童趣的魅力課堂。
例如,在長春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小藍裙的故事》一文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競選優(yōu)秀劇組”的情境,整個情境又分為“熟悉劇本”、“解讀劇本”、“編排劇目”、“表演劇目”、“競賽點評”等環(huán)節(jié)。這時候,多媒體演示文件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過標題和情境圖的形式來提示大家我們正在進行的那個環(huán)節(jié),并且出示一些相關的提示,幫助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閱讀活動。如“熟悉劇本”環(huán)節(jié),首先大屏幕投影主題,在主題下再寫出閱讀要求:①認真閱讀課文,找出生字詞語,認會;②朗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最生動流利”。由于教師重點引導學生融入情境時,采用激勵性的語言,調動了學生好奇心和好勝心。這樣的情況下,學生按照要求不斷完成一個環(huán)節(jié)又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任務,貫穿課堂全程的是學生主動的鉆研和課件里隨機的資料補充以及結點提示。信息技術將情境更加完全嚴密地貫穿于課堂始終,使得學生的情境體驗更加完美。
2 媒介促讀,深化領悟
課文中的內容有時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或者認知經驗存在一定的差異,也正因此給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感悟人物情感造成了較大的困難。針對這樣的實際問題,借助網(wǎng)絡查找相關資源,并結合信息處理技術,將資源整理成課件,隨著學生的閱讀活動的深入相繼展示,能夠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對于學生了解文章寫作背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寫作方面,信息技術所展示的優(yōu)越性更加明顯。首先是范文展示方面較之傳統(tǒng)的方法而言,便于集體欣賞個性化解讀;其次是基于學生經驗方面的圖片和相關的生活情景資料能夠直接調引學生的經驗;再次是習作改進階段,不同風格文段的對比,便于學生即時體驗寫作方法的巨大作用,為學生潤色自己的文章提供了方法參照。語文,是一門集重視領悟、語言表達、情感熏陶等于一體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科,信息技術能夠將這些隱性的感覺用多媒體較為豐富的資源有效地激發(fā)出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并不斷成長。
例如,在長春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鳥的天堂》的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感悟,首先,教師通過“百鳥齊鳴”的音頻播放來引發(fā)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說話。然后,在資源補充方面,著重展示了一些榕樹的圖片,讓身處北方的學生了解榕樹的樣子。這時很多同學會詢問,榕樹為什么會長的那么茂盛,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教師又補充介紹了榕樹的文字資料讓學生閱讀理解。這樣一來,抽象的名詞變成了直觀的經驗,學生在理解時也容易建立相關的意象,有益于學生的想象再造?!而B的天堂》一文中描述的地點因為這篇文章已經變成了一個著名的景點,教師也可以將其中的一些圖片引入教學,學生在朗讀、理解的過程中看著作者描摹的景象,使得他們“讀之有物,思之有景”,這樣的措施對于學生感悟文章意境大有裨益。
3 動畫演示,趣味認知
將動畫引入教學,對于低年段學生而言尤其有效。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六到七歲之間,兒童更容易接受通過動態(tài)圖像和文字相連的方式進行認知。課堂中引入動畫,可以幫助教師快速建立起情境機制,并且計算機存儲原理更方便教師按照需要隨時調用已經使用過的資源,實現(xiàn)反復演示。
以長春版一年級語文《山行》為例,詩歌的意境是一年級學生不容易直接想象的,所以教師可以選擇詩配畫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學。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有很多這樣優(yōu)秀的動畫資源,教師選擇其中最適合于課堂使用的動畫短片,讓學生觀看并配樂朗讀,這樣有益于學生對于詩歌節(jié)奏的把握和情感的抒發(fā)。后面的寫字教學,采用Flash動畫演示文稿,將生字制作成動畫演示課件,隨著學生的學習和書寫,教師逐步播放動態(tài)的筆畫順序,學生通過觀看,然后臨帖描摹,不光清晰地掌握了漢字筆畫,更規(guī)范了漢字在田字格中的書寫方位,優(yōu)化了寫字教學活動。
總之,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明顯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增強了教學實效。教學中,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按照教學需要籌劃資源,使之有效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情感和思維的成長。
(吉林省公主嶺市雙城堡鎮(zhèn)中心小學,吉林 公主嶺 13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