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急性腦梗塞血脂異常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相關性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08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201例,依據(jù)血脂檢測結果分為兩組患者,甲組患者100例,為血脂正常患者;乙組患者101例,為血脂異?;颊撸瑢Ρ葍山M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結果 乙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顯著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乙組急性腦梗塞復發(fā)率顯著高于甲組患者,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腦梗塞血脂異常患者可顯著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急性腦梗塞血脂異?;颊撸瑫r急性腦梗塞復發(fā)率顯著增加,因此針對急性腦梗塞血脂異常的患者,應預防和積極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關鍵詞:急性腦梗塞;血脂異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相關性;發(fā)病率。
近些年來伴隨環(huán)境的污染和生活的壓力,急性腦梗塞的發(fā)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增長,并且逐漸趨于年輕化發(fā)展。為更好的了解急性腦梗塞血脂異常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相關性[1],現(xiàn)對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塞患者201例,依據(jù)血脂檢查結果進行分組后,對比兩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相關性,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2月~2013年6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急性腦梗死患者201例,均依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和相關檢查結果均明確診斷為急性腦梗死患者,依據(jù)血脂檢測結果分為兩組患者,甲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年齡48~78歲,平均年齡(52.50±3.50)歲;乙組患者101例,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1例,年齡49~77歲,平均年齡(52.00±3.50)歲;對比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平均年齡等無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均排除患者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及嚴重藥物過敏等情況。
1.2方法 201例患者均進行血脂檢查,依據(jù)血脂檢測結果分為兩組患者,甲組患者100例,為血脂正?;颊?;乙組患者101例,為血脂異?;颊撸瑢Ρ葍山M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情況和急性腦梗塞復發(fā)情況。
1.3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選用 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 2結果 乙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為87.12%,顯著高于甲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為52.00%,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乙組急性腦梗塞復發(fā)率為74.25%,顯著高于甲組患者腦梗塞復發(fā)率35.00%,差異性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Hcy是一種含硫氨基酸,在體內由甲硫氨酸脫甲基代謝后生成,其升高的原因主要為體內VitB6、VitBl2和葉酸的缺乏[2],Hcy代謝相關酶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和胱硫醚-B合成酶(CDS)基因突變及慢性腎功能不全引起的降解能力受損和某些藥物影響,如氨甲喋呤,苯妥英納等[3]。自從McCuly提出血HCY水平升高與動脈硬化性疾病相關以來,越來越多研究證實[4]。血HCY水平升高是動脈硬化型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近年來發(fā)現(xiàn)有些腦血管病患者未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危險因素,其中高HCY者占一定比例 ,因此高HCY作為一種新的獨立的動脈硬化型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在近年受到人們的關注[5]。 本文中對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塞患者201例,依據(jù)血脂檢查結果進行分組后,對比兩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相關性,結果顯示急性腦梗塞血脂異常患者可顯著增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發(fā)生率,急性腦梗塞血脂異?;颊撸瑫r急性腦梗塞復發(fā)率顯著增加,因此針對急性腦梗塞血脂異常的患者,應預防和積極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6]。 參考文獻: [1]韓輝,靳軼敏,關秀茹,等.腦卒中發(fā)病危險性及其嚴重程度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0):1882-1883. [2]劉高飛,秦正良,陳心嶺.急性腦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的關系[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6,9(1):23-24. [3]Held C, Sumner G, Sheridan P, et al. Correlationsbetween plasmahomocysteine and folate concentrations and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high-risk individuals:baseline data from the Homocysteine andAtherosclerosis Reduction Trial(HART) [J].Vase Med.2008 Nov;13(4):245-53. [4] Akopov S E, Simonian N A, Grigorian G S. Dynamics of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 accumula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brain tissue damage[J]. Stroke, 1996, 27(10): 1739-1743. [5] Burdette J H, Elster A D, Ricci P 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Quantification of Spin-Density and T2 Shine-through Phenomena on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es1[J]. Radiology, 1999, 212(2): 333-339. [6]劉建國,高海鳳,張哲成,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復發(fā)性腦梗死[J].天津醫(yī)藥,2003,31(7):411-413.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