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應用奧曲肽(善得定)治療各原因引起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方法 用奧曲肽注射液0.1mg配生理鹽水20ml緩慢靜脈推注,繼以0.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500ml內緩慢持續(xù)靜脈滴注,以25μg/h緩慢靜脈滴注,≥48~72h。結果 24h~48h出血停止者32例, 72h出血停止者8例,總顯效率88.9%(40/45),治療中均未見明顯的毒副反應。結論 奧曲肽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療效好,安全可靠,在基層醫(yī)院臨床急救中應及早使用。
關鍵詞:奧曲肽;上消化道出血;治療
奧曲肽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長效性生長激素釋放抑制素類似物,為八肽,具有抑制多種消化液和消化道激素的分泌,減少內臟血流量及降低門脈壓力作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內科常見的急診之一,因其并發(fā)癥多,病死率高,如不及時有效控制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止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特別是在患者病情不允許立即轉院的基層醫(yī)院,迅速止血搶救生命就顯得尤為重要。奧曲肽用于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已取得滿意療效。本科自2007年7月~2012年6月對收治的4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觀察,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為2007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中男38例,女7例;年齡在19~78歲。有突發(fā)嘔血(或咖啡樣物)和/或出現黑便,均伴有失血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的表現:頭暈、乏力、血壓偏低、脈搏加快、Hb下降等。胃鏡檢查: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6例、門脈高壓性胃粘膜病變2例、胃潰瘍伴出血8例、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活動性出血24例、急性胃粘膜病變5例。
1.2方法 奧曲肽0.1mg+生理鹽水20ml緩慢靜脈注射,繼之繼以0.2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500ml內緩慢持續(xù)靜脈滴注,以25μg/h緩慢靜脈滴注,≥48~72h, 并給予積極補液、擴容、糾酸、預防感染、治療原發(fā)病,必要時選用血管活性藥物抗休克治療。嚴格臥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嘔血時血液吸入引起窒息,禁飲食,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觀察嘔血及黑便情況,營養(yǎng)支持,根據病情需要酌情行輸血治療。注意觀察奧曲肽的毒副作用。
1.3療效判斷 顯效:72h內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生命體征平穩(wěn),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 、紅細胞壓積回升,網織紅細胞計數和血尿素氮持續(xù)下降并患者嘔血和/或黑便停止,腸鳴音正常,大便潛血轉陰。胃鏡檢查證實出血已止。無效:用藥72h后患者仍有嘔血和/或便血,腸鳴音活躍,血壓、脈搏不穩(wěn)定, 血紅蛋白濃度、紅細胞計 、紅細胞壓積無回升,胃鏡檢查仍有活動性出血,或需轉外科手術止血者。
2結果
本組臨床觀察結果,24h~48h出血停止者32例, 72h出血停止者8例,總顯效率88.9%(40/45),無效5例,占11.1%(5/45)。無效的5例患者中,1例轉上級醫(yī)院進一步診治,2例轉手術治療,2例因嚴重原發(fā)病經搶救無效死亡,病死率為4.4%。治療中均未發(fā)現明顯的惡心、嘔吐、腹脹、腹瀉、腹部痙攣等消化道癥狀及高血糖等毒副反應。
3討論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急危重癥,病因復雜,病變迅速,重者因血容量銳減而危及生命。在臨床急救中必須正確選擇和應用藥物,快速止血,挽救患者生命,為治療原發(fā)病提供時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引起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消化性潰瘍和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等。對某些重癥消化道出血患者,特別對有出血傾向的老年高危患者伴有高血壓、冠心病、腎功能不全、出血范圍廣或出血原因不明確、原發(fā)病病情危重者,在應用垂體后葉素禁忌的情況下,選用奧曲肽有明顯優(yōu)勢。奧曲肽可收縮內臟血管,使門靜脈主干血流減少,從而降低門靜脈壓力,減少食管胃底曲張靜脈血流量和迅速出現的肝血流效應[1]。同時該藥具有抑制胃酸及胃泌素的分泌、減少胃酸對病損胃黏膜的刺激和促進傷口愈合作用,能顯著減少內臟血流,減少胃腸道的蠕動,促進胃腸黏膜的修復,從而起到控制消化道出血的作用。從本文觀察體會:用藥后在24~72h即達到明顯的止血效果,停藥后再出血率低;早期應用止血迅速,可明顯降低病死率,尤其對于高齡患者,可望提高救治率,在基層醫(yī)院臨床急救中應及早使用。
參考文獻:
[1]李兆申,許國銘,葉萍.奧曲肽治療重癥非靜脈曲張性消化道出血40例療效觀察[J].中華消化雜志,1996,16(5):265-267.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