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渴是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或尿濁,尿有甜味為特征的病證。多由素體陰虛,飲食不節(jié),情志內郁,勞累過度所致,病位在肺、胃、腎等臟腑。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但多見于40~60歲,現(xiàn)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關鍵詞:糖尿??;中西結合;護理
1健康教育
遵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中醫(yī)預防思想,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生活規(guī)律,戒煙酒,減肥,調整飲食結構,增加活動量降低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做好糖尿病的普查及預防保健工作,醫(yī)院采取多種方式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識,如定期進行糖尿病知識講座,放錄像,制作小卡片,發(fā)放宣傳資料,創(chuàng)辦宣傳欄,通過廣播、電視、報刊普及糖尿病知識。提高患者自我監(jiān)測和自我護理能力。指導患者學習和掌握自我監(jiān)測血糖、血壓、體重的方法,詳細講解口服降糖藥的名稱、劑量、給藥時間和方法并觀察藥物的不良反應,強調飲食治療及運動的重要性,學會自己合理安排飲食,指導患者掌握糖尿病足的預防和護理知識,定期進行復查,做到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
2護理
2.1情志調養(yǎng) 中醫(yī)認為情志失調,五志化火,與消渴的發(fā)生有密切的關系,它是一種難以治愈的終身性疾病,需長期治療,飲食方面又受到嚴格的制約,患者在精神和經(jīng)濟兩方面承受了很大的壓力,癥狀輕或無癥狀的患者早期往往有麻痹思想,對飲食控制及治療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生活上不節(jié)制,用藥上不規(guī)律,另外一些患者對治療缺乏信心,放棄治療。護士應針對患者的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分散其注意力,使其進入\"解郁而病退,病退而解郁\"的良性循環(huán),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
2.2飲食調養(yǎng) 消渴患者食療基本原則:五谷為養(yǎng),五果為肋,五畜為益,五菜充饑。輔以少食多餐,加上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在配合中醫(yī)寒、熱、溫、涼四性形成糖尿病的食療規(guī)律。若護理不當,可并發(fā)雀目、耳聾、瘡瘍、癰疽,泄瀉、水腫、中風等癥。讓患者了解飲食在控制病情,防止并發(fā)癥中的作用,學會自己烹飪,長期堅持。嚴格定時進食,控制食物的總熱量,限制各種甜品,保持大便通暢,多食含纖維素高的食物,定期測體重1次/w。飲食控制不要過于機械,沒有哪一種食品包括水果是絕對不能吃的,少量進食一些患者喜歡的食品,對患者心理也有安慰作用,飲食控制要循序漸進,逐漸達到要求。
2.3運動的自我護理 患者應根據(jù)病情選擇運動量和方式,并持之以恒。最好做有氧運動,如飯后散步,跑步,24式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jīng),糖尿病體操等,其中步行活動作為首選鍛煉方式。達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但避免空腹運動,以免發(fā)生低血糖休克,運動時可攜帶少量食物或糖塊。運動前評估糖尿病的控制情況,外出時避風寒,注意保暖,攜帶糖尿病卡,以備急需。適當?shù)倪\動有利于減輕體重,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很好的控制血糖,還可以減輕患者的壓力和緊張情緒。
2.4給藥的護理 提高患者對糖尿病降壓藥物的認識,在發(fā)藥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做到發(fā)藥到口,按時服藥,磺酰尿類藥物一般在餐前30 min~1 h給藥,雙胍類藥物可在餐時給藥,以減少為腸道不良反應。對胰島素注射者,要教會患者注射的方法,部位及時間,抽吸胰島素的劑量一定要準確,注射時選擇皮膚松弛處,經(jīng)常交換注射部位,在飯前30 min注射。用藥后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映,如出現(xiàn)惡心嘔吐、低血糖等情況,應立即停藥,并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
2.5同病異護
2.5.1上消 煩渴多飲,口干舌燥,尿頻量多,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洪數(shù)。與肺熱熾盛,耗傷津液有關,治以清肺生津。病室內保持空氣清晰,整潔舒適,安靜明亮,溫度適宜,保持患者樂觀的情緒,保持大便通暢,多食高纖維素的食物,包括豆類,綠色蔬菜如芊菜、萵苣、卷心菜、小白菜、黃韭菜等,可用黃瓜,番茄代替水果。還可給麥冬,烏梅各15 g,生甘草6 g泡水代茶飲。
2.5.2中消 多食易饑,形體消瘦,大便干燥,脈滑實有力。與胃火熾盛,腐熟增強有關。治以清胃養(yǎng)陽為重,可給鮮菠菜根150 g洗凈切碎,雞內金10 g加水適量,煮30 min,加入大米適量煮爛成粥,分次食用,還可食用白扁豆粥,菠菜銀耳湯等。指導患者合理控制飲食,做到定時、定量、定食品,并持之以恒,防止暴飲暴食,按規(guī)律進食后仍感饑餓,可進蔬菜類食物充饑,還可給予炒黃豆,花生米嚼食。臥床者,定時翻身,按摩骨骼隆突處,穿棉質軟內衣,勤更換,保持床單位整潔干燥,出現(xiàn)皮膚破損,潰瘍及時處理,以防久治不愈。
2.5.3下消 尿量頻多,混濁如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紅,脈沉細數(shù)。與腎失固藏,腎陰不足,腎虛不固有關。①可給予枸杞、山萸、知母等煮食,另囑患者多食山藥,還可用枸杞30 g泡水當茶飲。②注意口腔,皮膚及會陰情況,飯前飯后用淡鹽水漱口,勤檫洗,勤更換,保持清潔干燥,防止感染。③控制熱量及水量的攝入,根據(jù)個體差異進行適量運動。④可艾灸腎俞、關元、復溜、三陰交。
2.5.4腎陰兩虛 小便頻數(shù),混濁如膏,甚則飲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輪干焦,腰膝酸軟,甚則陽痿,月經(jīng)不調,舌淡,胎白,脈細。與陰傷及陽,陰竭陽亡有關??捎煤?、豬胰、雞蛋各1個,先將海參泡發(fā)切片,與豬胰同燉,熟爛后將雞蛋去殼放入,加醬油調味,每日食用,還可食用桂心湯和韭菜粥。此型患者減少活動,臥床休息,加強口腔、眼睛、皮膚護理,每日定時清潔口腔粘膜、牙齒,有潰爛處涂以龍膽紫。每日定時清除眼內分泌物并滴以眼藥水。每日按摩皮膚,預防褥瘡發(fā)生。補液時調整補液的成分和速度,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體征變化、呼吸有無爛蘋果味,記錄24 h液體出入量,監(jiān)測血糖,尿糖。針刺腎俞、關元、三陰交,太溪等穴,用補發(fā)留針30 min,1次/2 d。加強皮膚及足部護理。
3討論
護理糖尿病患者要將中醫(yī)的養(yǎng)生,運氣,體質學說結合起來,為患者實施辯證施護,遏制糖尿病的發(fā)展,同時讓患者掌握較多的護理常識,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就不會使病情反復或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