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個客戶隔三差五的向我詢問鋼球價格,每次我都給他認真報價,如今已有三年多了,為什么他總是問價,卻連一個小單的鋼珠也沒下給我,我報的價格并不高??!今后他再詢價,我還要不要報價給他呢?
答:這種客戶很多,其中甚至不乏同行來探聽虛實。其實我們只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像對待每一個客戶那樣去真誠對待客戶就好了。哪怕是同行,他們了解了價格等資料,也不一定能從中得到什么好處。就算是真的客戶,也會有詢價后不成交的,很正常。
當我們遇到詢盤時,首先要分析這個是不是客戶?其次是:是不是我們的準客戶?再次是:他的交貨期限是什么時候?第四是:他的心理值是多少?第五是:他關心價格還是質量?第六是:根據(jù)他的心理值給他報低、中、高三個區(qū)間的價格給他選。中間這個區(qū)間一般略比客戶心理值高出15%左右。報價之后要跟蹤落實。如果發(fā)現(xiàn)報價后他對你就置之不理了,這種客戶幾乎不可能成交了,可以放棄繼續(xù)開拓新客戶。
學會分析客戶詢價的目的,他是用作跟同行參考比價,還是要真實采購,還是同行窺價等。利用客戶所留的一些信息,如電話號碼、公司名、個人姓名等,進行百度、谷歌搜索,查詢是否是直接客戶、經銷商、同行。現(xiàn)在一般公司都離不開網絡,總會有基本的信息能在網上查到。同時要甄別客戶的產品中是否是有我們所銷售的產品需求,或是相近的產品需求。
建立書面的詢價客戶分類,將客戶的信息分別建立檔案,并做好跟進的規(guī)劃。根據(jù)規(guī)劃制定相應的對策,如是直接客戶,則在一周內作二三次電話跟進,但需要婉轉的方式。此時是拉感情的時候,忌諱直接就問客戶詢價產品;如果是同行,也可作報價,但價位相對來說可以提高,因為說不定哪天可能有合作,彼此別打價格戰(zhàn)兩敗俱傷。必須記錄客戶的每次溝通結果,視結果決定下一步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