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請父母們先冷靜下來,理性對待問題
琴童父母們常犯的一個毛病,就是沒有理性地說一些前后矛盾的話,或者感情用事,不能客觀對待事情的發(fā)展。比如,很多爸爸媽媽自己可以當著老師的面張口閉口地說自己的孩子“笨蛋”、“廢物”、“傻瓜”,一點也沒有覺得不妥,卻對老師一句謹小慎微的“我個人認為這個孩子不是非常有這方面的天賦”感到十分憤怒,好像扇了他們的臉似的。很多孩子在音樂方面沒有什么天分,也沒什么興趣,這其實沒什么不能理解的,不行就不學了,但很多父母就是不能接受。當老師把此事僅僅作為一個事實陳述出來的時候,父母卻不會去想事情是不是這樣,而是本能地覺得丟了面子,好像“沒有藝術細胞”說明他們基因低下一樣??墒羌热蝗绱?,既然連別人的一句“不是很有這方面的天分”都不能接受,那又怎么那么堅定地把各種“廢物”、“笨蛋”之類的詞用在孩子身上呢?
我們大人說話經常很隨便,但孩子都會很認真地聽,有時候我們矛盾的話會把他們搞暈。比如,我一個朋友,十秒鐘之前還在大罵有錢人都是混蛋,轉頭來就感嘆自己有才有德為什么就不是有錢人,他三歲的兒子用清脆的童聲問道:“爸爸,你想當混蛋嗎?”大家哄堂大笑,只是不知道笑過之后,有幾個人會想一想。很多時候我們歇斯底里是因為我們屈從于我們的情緒,而不是理性,我們折服于面子和對回報的心理預期,而不是清晰的計算和對事實的冷靜判斷,甚至為了所謂的面子而不肯接受擺在眼前的事實。于是我們亂說話,說各種自相矛盾的話,且不說這些話是不是符合事實、是不是會傷了孩子的心,單只在邏輯上,都無法對我們自己解釋。
六、關于選擇一個合格的鋼琴老師的建議
首先,不要單純用演奏速度來檢驗一個老師的演奏水準。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找到一個老師的時候,會讓這個老師先彈一段看看。當然家長們也聽不明白什么,只是覺得彈得飛快,噼里啪啦、熱熱鬧鬧就是彈得好。理論上講這沒什么問題,因為就鋼琴演奏來說,速度是基本技巧的一個重要方面,基本上可以保證速度的人,彈琴不會太糟糕,問題是很多時候其他技術上的蹩腳很容易被熱熱鬧鬧的速度掩蓋,很容易就達到忽悠人的目的。研二的時候我在一次登山活動中雙臂和右手手腕嚴重受傷,演奏能力下降了至少三分之二,
但我仍然能用演奏博得滿堂喝彩,就是因為在外行人面前,速度可以掩蓋幾乎一切技術不足。我只是彈得快,但其中的刮鍵、丟音甚至是故意丟音等技術硬傷非常多,可外行人是聽不出來的。后來經過幾年的牽引和治療,我的演奏技能恢復了七八成,等我彈完一首曲子問朋友感受如何的時候,他們的答復是“怎么還是幾年前那首???也不換換?”我說:“沒錯,是幾年前的那首,但你沒聽出來區(qū)別嗎?”他們表示沒什么區(qū)別,實際上區(qū)別大了去了,臂傷恢復之前的那次演奏,同樣的曲子,我至少偷著扔掉了十分之一的音符——但一般人真是聽不出來。所以,不要單純用演奏速度來檢驗一個教師的水平,如果你以速度為標準,他就用速度來忽悠你,而在演奏方面他是專家,專家忽悠外行,豈不是一忽悠一個準。
第一次見到一個老師,你可以坐下來好好跟他談談,問問他學琴的經歷,在鋼琴教學方面有沒有什么見解,對自己的孩子有沒有什么有針對性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你不要發(fā)表任何意見,也不要事先透露你的職業(yè),應該拿出一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樣子,帶著自信的表情認真傾聽,什么都不說,因為什么都不說他就不知道你的底細,不知道你有多深,他就不敢胡說,而很多人如果不胡說的話,就基本上沒什么好說的。
在這個過程里,你也可以順便考察一下這個老師的語言能力。很多人自己彈琴彈得很好,但是當不好老師,因為說不明白話,甚至有的老師的表達讓人云里霧里,尤其是在解釋一首作品的時候,怎么也說不明白到底要學生彈成什么樣。我曾經見過一個老師,最后急了給學生一張光碟,說你就照著彈。還有一個聲樂老師對學生說,把嗓子豎起來唱。我當時就納悶這個“把嗓子豎起來唱”是什么意思,心想你把你嗓子豎起來給我看看。我想,那個聲樂老師想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把喉嚨盡量打開”,但他表達不明白。
一般來說,伶牙俐齒、說話清晰有條理的人,都不會是大笨蛋,如果他是一個音樂學院鋼琴專業(yè)的學生或是一個專業(yè)鋼琴教師的話,即使不是這個圈子里的高手,他們的演奏技巧也足夠給小孩子培養(yǎng)興趣了。正經的音樂院校畢業(yè)加聰明的頭腦,如果只想讓孩子學琴、喜歡音樂的話,這樣的老師應該可以被認為具有基本的資質。當然最簡單的辦法是找個內行幫你看看。
音樂院校各個專業(yè)都有很多可以教鋼琴課的學生,就我的觀察,他們大致有如下特點:鋼琴系的學生在技術上最好,但是普遍只認技術,技術至上論很盛行(藝術和理論素養(yǎng)嚴重不足的人大約也只能唯技術論了);音教系的學生知識面要廣泛得多,各種相關理論課程學得相對好一些,一般也不像鋼琴系的學生那樣容易過度自信,但在鋼琴演奏上又普遍比鋼琴系學生稍微差一點;其他的音樂學系和作曲系的學生,情況就很不一樣了,有的非常好,有的著實不怎么樣。
如果想知道一個人的理論素養(yǎng)如何,其實也不難,你可以要求他寫一份簡明扼要的對你的孩子的分析報告和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計劃。其實他寫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根本不注重理論修養(yǎng)的人,往往是一些連連貫的句子都說不明白的半文盲。因為表演專業(yè)盛行的技術至上論,導致一些人連基本的文化修養(yǎng)都不具備,這樣的人有可能成為很好的演奏家,但是不可能成為很好的老師。其實我在這篇文章里所寫的東西,在音樂圈子里不是什么高深的奧秘,反而是非常淺顯的,只是搞理論的人不屑于寫這些淺顯的、既換不了錢又不能拿來評職稱的東西;而一些搞表演的人,壓根就討厭跟文字打交道,他們討厭看書查資料,也不會費力來思考和反思,只是機械地把自己的老師從沒有反思過的那一套,再不經過任何反思地教給學生。也有很多老師,琴彈得好,也喜歡看書和思考,但不習慣于趴在鍵盤上碼字兒,至少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心里有再多的想法,也只是想,不會真的去碼字兒的。因為沒有人要求一個搞演奏的人有什么理論素養(yǎng),就是有要求,多數人也不會太當真。
當然,我說的是一般情況,無論在哪個系,無論是老師和學生,總有很多演奏功力過硬也有足夠的理論和反思能力的老師,只是魚龍混雜,需要認真辨別。如果真能找到一個演奏和教學都很有一套的老師,那么恭喜你,你的一分錢真是能當成兩分錢花了。
另外,老師們對于學費一般也是形成默認和共識的,學費被認為是身價的標志,畢業(yè)院校、現(xiàn)任職務、職稱以及名聲什么的,都可能成為學費的標準。哄抬物價和砸價行為都會導致老師在同行里不好混。這雖然是事實,但也沒那么絕對。老師們其實也都希望能遇上個好苗子,有時候遇上有天分的孩子,有的老師甚至會用降低學費、免費甚至是倒貼的方式來留住這個將來可能給自己帶來巨大名聲的天才,也有很多老師家境殷實,上課就圖個好心情和成就感,對學費也不是那么在意,還有些老師甚至就是因為心軟、臉皮不夠厚,不好意思問那些家境不那么富裕的學生要那么多銀子,可很多時候家長會誤讀這些信息,認為一個不敢要價的老師一定是沒什么水平的。實際上這絕對是個誤解,真正的騙子才是最敢要價的,因為他就是靠這個掙錢的。但是這樣的誤解斷斷續(xù)續(xù)總有發(fā)生,最后導致老師都不得不把好心腸和愛才的心收起來,堅決不講價,這真是個悲哀的事情。
說到底,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家長們還是要自己多觀察、多思考,凡事不要想著用一個簡單判斷就解決了事,不能以為什么樣的就怎么回事,什么就必須怎么樣。我從演奏和創(chuàng)作領域進入純理論領域里學到的第一個研究原則,就是不要輕易做判斷,還是勤于觀察、思考,對每一個問題都能有個有針對性的觀點為宜。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曾經的資深琴童和鋼琴教師的點滴感受,希望能對諸位琴童父母有所幫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