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各種食材可以任意搭配,但是有一些特色家常菜格外受人們喜愛。比如土豆燉牛肉、鯰魚燒豆腐、青椒炒木耳等,這些搭配不但口感好,在營養(yǎng)上也是很科學的。
增強鮮味。代表菜:土豆燉牛肉、小雞燉蘑菇。著名科普作家、美國普度大學農業(yè)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yè)博士云無心指出,食物中的肌苷酸鹽和鳥苷酸鹽不僅可以產生鮮味,還可以與谷氨酸鹽發(fā)生“協(xié)同作用”,它們同時使用時,產生的“鮮味”遠遠大于各自單獨使用時。土豆中含有比較多的谷氨酸鹽,而牛肉中不僅含有谷氨酸鹽,還含有很多肌苷酸鹽和鳥苷酸鹽。兩者同煮,味道更鮮。而若把蘿卜與牛肉一起煮,就只能依靠牛肉產生鮮味了。同樣的道理,蘑菇(尤其是香菇)含有豐富的鳥苷酸鹽,雞肉含有豐富的肌苷酸鹽,在煮的過程中,它們都會釋放出游離的谷氨酸鈉,從而會產生濃香的鮮味。
改善口感和口味。代表菜:木瓜燉排骨、蘿卜燉羊肉。食材搭配的美妙之處還在于能使其口味和口感更好,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營養(yǎng)科教授李惠明解釋說,以木瓜燉排骨為例,木瓜中含有一種特別的酶——木瓜蛋白酶,不但能提高蛋白質利用率,還能使肉變得更嫩。羊肉的膻味讓很多人難以接受,而把它和蘿卜一起烹調,不但能中和羊肉的溫熱,還有解膩去膻的功效。
促進營養(yǎng)吸收。代表菜:鯰魚燒豆腐、青椒炒木耳。沒有一種食物的營養(yǎng)是完美的,不同食材進行搭配,不但營養(yǎng)能互補,還能促進某些營養(yǎng)素吸收。豆腐中的蛋氨酸含量較少,苯丙氨酸較高,而魚肉卻恰恰相反,兩者同食,能很好地進行氨基酸互補。更重要的是,豆腐含鈣多,而魚肉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加強人體對鈣的吸收。因此,鯰魚燒豆腐就是一道很好的補鈣家常菜。維生素C能促進鐵的吸收,因此,青椒炒木耳是一道經典的補鐵菜。
減少有害物質。代表菜:梅菜扣肉、青椒炒臘肉。肥肉中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讓不少人望而卻步,而膳食纖維可幫助膽固醇從人體排出,減少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傷害,梅菜扣肉和黃豆煨排骨等就符合這一原則。亞硝酸鹽與蛋白質分解產物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反應,易產生亞硝胺類致癌物,而維生素C是抑制亞硝酸鹽轉變成亞硝胺的最有效物質,因此,盡管臘肉中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如果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烹調,便會減少有害物的生成,其典型代表是青椒炒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