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鳥畫淵源甚古,石器時代的彩陶,就有花、鳥、魚的繪畫。南北朝時代畫家顧野王,以草、蟲、鳥入畫,“宣和畫譜”說他“畫草蟲尤工”??芍谔埔郧?,已有花、鳥、魚、蟲的專門畫家。
據(jù)“唐朝名畫錄”所載,唐代的花鳥畫名家有二十余人,其中以邊鸞最為有名。書中說,“邊鸞少攻丹青,最長于花鳥,折枝草木之妙,未之有也?!笨芍咞[在花鳥畫中,尤擅畫“折枝”的花卉。
邊鸞之后,唐末還有兩位著名的花鳥畫家,即刁光胤與滕昌佑?!耙嬷菝嬩?。對他們兩人,都有較詳盡的描述。五代十國的花鳥畫,有所謂“徐黃二體”當(dāng)時以繪寫花鳥畫蔚然成風(fēng),遂形成花鳥畫最繁榮之時代。徐就是徐熙,黃就是黃荃。這兩位畫家在畫法上很有所建樹,在風(fēng)格上亦各有不同。黃荃是宮庭畫師,以“像真”為尚,徐熙是江南布衣,以“寫意”為其特色。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一書裹說:“黃家富貴,徐熙野逸?!贝蟮贮S荃既屬宮庭畫師,徐熙則為江南處士,所以前者狀宮中奇花怪石、珍禽瑞鳥,后者寫江湖野竹淵魚,對象既有不同,畫面上的氣局也便隨之而異了。
宋代是工筆花鳥畫的歷史高峰,各種專業(yè)上的基本技巧、表現(xiàn)手法,都在宋代完善成熟,確立了工筆花鳥畫的大體風(fēng)貌。宋代花鳥畫作者隊伍非常龐大,見諸于《中國繪畫史》(諸俞劍著)的畫家不下8 3人,而成書于宋徽宗時的《宣和畫譜》所載作品就有1700余件。這是一筆何等巨大的藝術(shù)財富,值得我們很好地繼承和發(fā)揚。
細細感悟宋人工筆花鳥畫,有以下三大明顯特征:
第一,追求自然美,表現(xiàn)生命之特質(zhì)。宋人花鳥作品凡有物象的生長規(guī)律、生態(tài)特征,沒有不真切生動的,尤其在神情的刻畫上,至精至微,以求“妙得其真”,以至所作禽類常引得真鳥來依,這是最能撥動讀者心弦的?!缎彤嬜V》記載:信果觀道士厲歸真苦于圣像常被雀鴿糞穢,就畫了一只鷂在墻壁上,從此雀鴿匿跡。這一成果是由畫家們不辭辛勞,長期深入生活,心記手寫而成。為了觀察花鳥的形態(tài)和習(xí)性,他們總是“訪于老圃,朝暮觀之”。畫家易元吉為了畫猿,更是深入萬守山百余里,以“盡得天性野逸之姿”。李迪《雞雛待飼圖》畫面不到一平方尺,只畫了兩只小雞,但其形神生動使你如聞小雞的鳴叫,感到親切,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
第二,講究筆力,注重色彩協(xié)調(diào),筆精色妙。兩宋畫家,筆力都很深,線條比較硬勁,既無過分地方,更無草率之處,是撐色的筋骨。觀宋人工筆花鳥畫,雖時隔近千年,墨線依然清晰有神。而宋人敷染用色,則重在單純中求豐富,對比中求統(tǒng)一,具有純而不怯,艷而不俗的特點,給人以凈秀文雅的美感享受。
第三,比較強調(diào)意境和氣韻。宋代畫家力倡“詩境”和“詩畫本一體”,使宋代花鳥畫由追求再現(xiàn)自然美升華到把花鳥與人、自然與人聯(lián)系在一起,寓意抒情,以求形象地表達對人生的體驗。反映在作品的布局上,講求穩(wěn)定空靈,給人以自然、和諧、完整之美。帶有樹石水山的大景構(gòu)圖,安排得由近到遠、各得其所,縱深感很強。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小幅冊頁,枝花只鳥,片帛尺紙之中,亦能體現(xiàn)宏大景象。例如《出水芙蓉圖》,整幅作品只畫了一朵荷花、一老一嫩兩個葉片以及三截短短的莖桿,而給人的感覺則猶如豐盈茂盛的大片荷塘。究其原因,是經(jīng)營布局之妙:一朵怒放的荷花氣勢攝人地充塞畫面中央,填滿中下部空隙的兩個葉片使人聯(lián)想起欣欣向榮的整個荷塘,排列有序的三截莖桿增強了畫面的縱深感。
宋人花鳥畫的確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高峰,達到了很高的境界,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作為反映時代和民族文化特征的花鳥畫給今天的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元代水墨花鳥之興起,元代以蒙古族統(tǒng)治中國,重武功而輕文事,藝術(shù)事業(yè)受到摧殘。這時期的花鳥畫家一般走著兩條路子,其一就是以摹仿古人為能事的復(fù)古派,其二就是以繪畫為墨戲,聊以自娛的文人畫。復(fù)古派的畫家如錢選、王淵、陳仲仁等,師法前代畫家黃荃、趙昌,繼承院體畫的遺風(fēng),競尚工麗,但此風(fēng)不久亦漸趨式微,而由一種文人畫水墨花鳥代之而興。文人畫家在元朝服宮職的,有高克恭和趙孟俯。高克恭字彥敬,號房山,曾任元朝刑部尚書,能寫墨竹。趙孟俯字子昂,號松雪道人,湖州人,宋太祖十一世孫,服元官至翰林學(xué)士承旨。他早年從錢選學(xué)畫,善畫花鳥人物走獸。他的夫人管道升,字仲姬,精寫墨竹、梅蘭,晴竹新篁,人所爭購。
元代的畫家們更加注重畫面的自然天趣,設(shè)色也比較素雅。工筆花鳥則沒有得到大的發(fā)展,錢選、陳琳、王淵、張中等人以花鳥聞名。他們都是在前代的院體基礎(chǔ)之上進行了改變和突破。錢選花鳥清潤淡雅,晚年水墨花鳥更是不假雕飾;王淵變黃派工整富麗為簡逸秀淡,易色為墨;陳琳、張中則以粗簡為特色。畫枯木竹石有名的大多是山水畫家,趙孟俯、柯九思、吳鎮(zhèn)、顧安、李衎、倪瓚等都是個中高手,皆在文同影響下而有發(fā)展變化。張遜的雙勾竹在元代幾成絕響。畫梅著稱的有鄒復(fù)雷、王冕等。
明代建國以后,繼承宋代體制,恢復(fù)翰林畫院,廣集人材。但是由于明代帝皇的專制,嚴刑厲罰,畫院里的畫家為奉承圣旨,多是摹仿古人畫意,兢兢業(yè)業(yè)以求無過。故明代二百余年,畫院之盛,雖不減兩宋,然畫藝之創(chuàng)作殊微;在元朝已盛極一時的文人畫,在明初頓現(xiàn)衰頹之運,至明代中葉,又見復(fù)興,其后文人畫竟獨霸明朝之藝壇,而院體花鳥畫漸趨泯滅。
明初流行的工筆勾勒設(shè)色花鳥畫,類多艷麗工致,其著者有邊文進、呂紀兩家。邊文進字景昭,沙縣人,精花鳥畫,為武英殿待詔。他的花鳥畫形象生動,用色蘊藉,勾勒有筆,用墨得宜。呂紀字廷振,號東愚,弘治中,入御用監(jiān)。凡畫草木花鳥,生意流動,泉石波景,點染煙潤,得造化之妙。
明代寫意花鳥畫,有代表翰林畫院一派的林良和代表文人畫一派的陳淳。林良字以善,廣東人,天順中,供奉內(nèi)廷,著色花果極精巧,尤精于水墨,煙波出沒,亮雁巉唼之態(tài),清澹幽邃,樹木遒勁如草書。林良之子林郊,字子達,天順時,詔取天下畫工,佼列第一,直武英殿,亦擅水墨翎毛。作為文人墨戲的水墨花鳥畫,為明代花鳥畫之一特色。陳淳字道復(fù),號白陽山人,作淡墨花卉,生動有致。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老人,山陰人,善墨戲,筆墨淋漓盡致,亦為文人畫的代表作家。
周之冕創(chuàng)造的鈞花點葉法,陳洪綬獨特的工筆花鳥體式,都為明代的花鳥畫生色不少。
宋、元、明大多數(shù)文人在繪畫中尋求陶冶自身的情懷,而很少去關(guān)切身外的世界,他們追求的是自娛自樂。而清代文人花鳥中,憂郁政治,商品經(jīng)濟,文化等多種影響,文人的繪畫慢慢轉(zhuǎn)換成商業(yè)性繪畫,所以文人的情感也隨之發(fā)生轉(zhuǎn)變。文人開始關(guān)切民生,民俗,民情。鄭板橋就在其《墨竹圖》上題道:“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庇秩鐡P州八怪把梅蘭竹菊、花鳥蟲魚等傳統(tǒng)題材之外的民俗元素入畫,也是以前極為少見的。如李鮮之《水仙雙魚圖》描寫的就是真真切切的老百姓生活場景,畫中老酒一壇,水仙幾棵,鱸魚兩尾,濃郁的生活氣息躍然紙上,再如《年有滋味》那一段端莊拙厚的小楷也能在芹菜、辣椒等之間進行斜斜的布置,這種關(guān)切生活的情趣讓人耳目一新?!昂E僧嫾摇敝械内w之謙、虛谷、任伯年、吳昌碩等也不乏這類題材。
游歷在前輩花鳥名作之中,鮮活的感受到:花欲言,鳥欲語。希望能繼承古人之精華,寄情于花鳥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