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舊碑奇字,參新書奧津”,黎東明先生陶泳乎其中,追漢魏風,作逍遙游。
先生書法,師承名家,入于正道門徑。流水不腐,戶樞不蠧。先生是位行走著的書家,嘗試探索不止,旁求側汲,書風屢變,不守舊成。近年體悟尤深,銳意精進,面目迭出,唯氣滿而筋健之本固存。
先生執(zhí)筆,以指二捏三貼之式,如握硬筆。人或異之,則曰:順手而已,無他。
先生用鋒,特出于他人,尤以側鋒為顯出。鋒錐著墨于紙,提按調鋒,或俯仰或側臥,無論逆來順往,聚點鋪面,皆轉換自如,儀態(tài)萬象,古人所謂八面出鋒是也。觀其用鋒,感其節(jié)奏,“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深諳庖丁解牛之義也。
先生結字,奇崛多姿,常出乎人之意外。以造型之理,解字體結構。析表現(xiàn)性筆墨結構為造型元素,筆墨服從于造型,有別于書法藝術千年來造型歸服乎筆墨之原則。
先生布局,強調設計、構圖,重分割空間、點線諸元素所營造之大勢,又匠心于通篇之活眼?!八膬蓳芮Ы铩保彷吷接^其書,會心精妙處,常脫口出。
古典精核,當代情態(tài)。先生書作謹嚴沉實,古厚拙樸,蘊藉豐厚,然意勢開張,氣力彌滿,具古典神而有當下姿。
先生精研文藝學、美學,博古通今,又注目西學,留意當下。故其論著,旁征博引,而不失其主核所在,詳實有據,無妄言。開長遠藥方,療眼前病癢。
先生書法教學,亦取匯百川。汲取王鏞、邱振中、沃興華、陳國斌、張羽翔諸先生書學之理念,參以己之心得,融運“形式構成”原理于書法基礎教學,解構傳統(tǒng)“整體式植入”教學范式,促使其中之可能性因素進行現(xiàn)代性轉換。
先生性淡泊,樸厚,言緩而心實。亦常與一二同道三四生徒飲酒品茶論書,酒酣茶足興濃之際,腳跟生云,談鋒健而神侃至,捉筆揮掃而不自知。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追隨先生習書者日眾,崇敬先生之品者益盛。得漢魏風流之態(tài),現(xiàn)逍遙暢游之意。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徐思海,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執(zhí)教于江蘇省沛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