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1969級初中生,正式進入南京二十三中,已經是1970年。在此之前,留在小學繼續(xù)讀中學,那年頭叫“戴帽子”,為什么這樣,為什么不直接升中學,至今沒搞明白。反正有一天,一個紅頭文件下來,兩個班的同學整體“移植”,就稀里糊涂地成了這所學校的學生。
都說中學是人生最美好的階段,一切都朦朧。記得當時的作文,一會批判“讀書無用”,一會批判“讀書做官”,大家被繞糊涂了,讓批判什么就批判什么。假道士作法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文章一樣寫,無非換個中心詞。上課讀書究竟為了什么,有沒有用,能不能做官,根本不往心里去。
校史記錄上,我們讀書的年代屬于“動蕩歲月,艱難辦學”。少年不識愁滋味,在我們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眼里,沒有動蕩,沒有艱難。都說青春無悔,所謂悔是不能悔,想反悔也沒辦法。那時候老師沒升學壓力,我們也不知道什么叫高考,上學就是玩,玩就是上學,期末考試不過是象征性的,考好考壞都一樣。
我們不知道這是所歷史悠久的中學,當然,更不知道自己處于“十年浩劫”中。朦朦朧朧上課,被洗著腦,我甚至記不住究竟學過什么,高中快結束才開始學習珠算,不急不慢地學著,到最后,乘法沒教完,就已經畢業(yè)了。
即使這樣,還是值得無限懷念,懷念在這里度過的青澀歲月。忘不了在大禮堂里玩游戲。大禮堂不大,我們叫著喊著,瘋瘋癲癲地從這頭跑到那頭。夏天很熱,一下課,趕緊從北園奔向南園。那里有個露天自來水龍頭,大家排隊伸長脖子去喝涼水。那時候男女生相互不搭理,不說話,仿佛冤家對頭。女生先到,一大群男生便遠遠地看。男生先到,一大群女生也遠遠地看。喝水姿勢各有幾分瀟灑和講究,難免有幾絲矯情,因為知道有異性在看。
能記住的都與上課無關,我膽子小、個子矮,常趴在樓道欄桿上,居高臨下看人打架。當時也沒什么體育班、體育特長生,區(qū)運動會上卻拿了第一。好玩的事都發(fā)生在上學和放學路上。我們忘不了學軍,忘不了學工,忘不了學農,忘不了屬于這代人的特殊經歷,種種往事現在回想,活生生好像就在昨天。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過去一切是好是壞,都成了親切的回憶。一轉眼,中學畢業(yè)已四十年,一轉眼,母校建校已一百一十周年。校名也將恢復為“鐘英中學”,這是個非常響亮的名字,不折不扣的老字號,歷經風風雨雨,顯然大家還是覺得這招牌更好。
【原載2014年3月17日《廣
州日報·每日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