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yè)世界里面,信用不是一個很虛妄的概念,它很直接,跟交易有關(guān),然后跟成本有關(guān)。每個成功的企業(yè)家都有一定的商業(yè)覺悟才能拔得頭籌。
不計成本、無法交易的行為,是那么罕見
前段時間,《尋找廖廠長》一文在微信朋友圈里迅速走紅。很快,湖南媒體就幫吳曉波找到他的廖廠長。
10月,吳曉波來湖南與廖廠長見面了。
瘦高的吳曉波穿著休閑西裝,出現(xiàn)的時候手里還捧著一束鮮花,“這是我第一次送花給另外一個男人?!?/p>
沒有想象中的激動。他們只是簡單擁抱了下。吳曉波說,“彼此看見了當年的自己?!?/p>
“我見過18個‘中國首富’中的15個,但是沒有對哪個感到難忘。唯獨另一個老男人,25年來,讓他一直念念不忘。”
吳曉波口中的男人就是“廖廠長”。
1989年,正是這位素昧平生的廖廠長的7000元“巨額”資助,當時還是復旦大學學生的吳曉波,才得以和3個同學完成一段歷時半年的“南疆考察”。這次考察,他們一口氣走了長江以南的11個省份,去過山區(qū)、農(nóng)村、前線,“了解了這個國家的遼闊、偉大與苦難”。
25年后,吳曉波再聊起“廖廠長”當年的事情,他還是覺得非常了不起?!八趫蠹埳下犝f四個大學生去南中國考察,沒有經(jīng)費,他就捐了七千元,1989年的七千元,算起來今天應該是四五十萬元。當時,我去看了他,我以為是富豪,結(jié)果他只有小的工廠?!?/p>
在一間四處堆滿物料的工廠里,吳曉波同這位長發(fā)飄飄的廖廠長初次見面。他現(xiàn)在還記得,見面地點是在一間簡陋、局促而灰暗的辦公室里,“只有一個用灰格子布罩著的轉(zhuǎn)角沙發(fā)散發(fā)出一點時代氣?!币磺卸纪纫饬现械拇笙鄰酵ァ?/p>
廖廠長當時經(jīng)營的是一家私營小廠,只有20來個人,組裝生產(chǎn)水泥編織袋的設備,全廠全年利潤大概也就幾萬元,而他個人的工資不過每月200元,但他居然肯拿出7000元贊助幾位素昧平生的上海大學生。
因為這筆資助,兩位副廠長跟廖廠長大吵了一架,隨即一起辭職離開了他。
一直和財經(jīng)打交道的吳曉波,最常使用的一個詞是“交易”?!拔覀兊纳鐣谧兊迷絹碓轿镔|(zhì),我們開始用金錢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任何東西都可以交易,所有交易都有成本。相比之下,廖廠長不計成本、無法交易的行為,是那么罕見。這就是為什么,我會那么多年念念不忘廖廠長。”
“人到一定年紀之后,就會慢慢思考自身與社會的關(guān)系,跟年輕人的關(guān)系,會覺得付出比得到更快樂一些?!眳菚圆ń佑|了大量企業(yè)家老板,“錢多到一定地步,快樂就越來越麻木?!?/p>
這些年,他試著多去幫助別人,“廖廠長這樣的精神需要更多人傳承下去”。他覺得,當人們的溫飽解決以后,就會自然而然地想一些柔軟的東西,比如感恩、理想、情懷,等等。
當他失去所有的時候,他唯一留下的是信用
吳曉波20多年來一直做的工作就是看企業(yè)。
2005年,他到天津采訪一個企業(yè)家。這個企業(yè)家是2004年中國企業(yè)界里面最大的失敗者,那個人倒得最慘烈,中國排在第一位的房地產(chǎn)銷售老板,2004年營業(yè)額超過100億人民幣,他在某一個時間點超過萬科,叫做孫宏斌,這個人是清華大學土木系研究生畢業(yè),開始到聯(lián)想工作,然后跟離開了。
后來開始做房地產(chǎn)。中國有一個招投標掛制度,這種土地招拍掛以后,他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他跑到石家莊去,跑到蘇州,跑到南京、鄭州等很多地方,把土地拿下來,然后6個月建下房子,然后賣出去,把資金杠桿拉得很高,三年之內(nèi)成為最大的房地產(chǎn)公司。
2004年國家整頓房地產(chǎn)過熱現(xiàn)象,一限貸,整個資金鏈斷裂了,他就把公司賣給香港公司,成為2004年最大的失敗者。
吳曉波對于當時去采訪的事還記憶猶新?!拔矣浀卯斈晁k公是在天津奧林匹克公園的一個樓里,出來接我的是他的大學同學。他說不想見你,你問的問題我都可以回答你。我說這個人在這一輪宏觀調(diào)控當中被擊倒了,但是沒有出局。為什么我說了這樣的話?我在天津做所有的調(diào)研,我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雖然他這個企業(yè)不見了,賣給香港人了,但是我采訪天津市官員的時候,官員說這樣人不錯;我采訪銀行的時候,他說不錯;我采訪媒體的時候,他說不錯;我采訪部下的時候,說離開的時候給了很高的薪酬。他是這一輪的失敗者,但是他在天津地區(qū),從政府到媒體,到他的部下,他的信用仍然是保全在那里,當他失去所有的時候,他唯一留下的是信用?!?/p>
吳曉波把他寫在《大敗局》里面,但是他認為孫宏斌會回來。
吳曉波當年寫了19個企業(yè),今天只有兩個人回來,他們是史玉柱和孫宏斌。孫宏斌重新組建了一家公司,2009年就一個很大的房地產(chǎn)浪潮,他抓住了一個機會,創(chuàng)建了融創(chuàng),收購了綠地。
另外史玉柱,1998年倒下來的,倒下來的時候有一堆人在他門口要錢,他后來做保健品,起來的第一件事在全國的媒體上登廣告,說我當年在珠海欠下錢的人,我現(xiàn)在有錢了,我把錢還給你們,他們倒下來了,可以回來,因為他們的信用還在。
在商業(yè)世界里面,信用不是一個很虛妄的概念,它很直接,跟交易有關(guān),然后跟成本有關(guān)。我們說在中國這個社會里我們要重新建立信用體系,我們當然可以通過思想的方式來不斷的啟發(fā)大家,讓大家變成善人,變成有良好的信用意識的人,但是我最關(guān)鍵的一點,我們怎么能夠提高一個人違法的成本?怎么提高一個人違背信用的成本,讓愿意保持信用的人在商業(yè)社會當中得到他應有的回報?我覺得這個更重要。
在商業(yè)的世界里我們對信用的理解,你是需要建設一個建立在契約精神之上的法治社會,當這樣的社會成立的時候,人們的信用觀念才會真正的恢復過來。
吳曉波一直在商界里與商人打交道,他整天接觸到是“金錢”、“利益”以及“交易”。商有商道,每個成功的企業(yè)家都有一定的商業(yè)覺悟才能拔得頭籌,那么在吳曉波看來,信用是人們唯一需要保護的財產(chǎn),也是能夠在商戰(zhàn)里戰(zhàn)無不勝的法寶。當一個人什么都失去時,只要有信用在,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