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表現性評價是與傳統形成性評價完全不同的評價方式,強調在真實的口語交際情境中觀察學生口語表現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對學生做出綜合的評價,對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本文結合中職教育的教育改革目標,探討了表現性評價在英語口語交際課中的運用。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中職英語口語交際課運用
0. 引言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育改革趨向于培養(yǎng)就業(yè)型學生為主,為順應這一改革方向,我們可以突破傳統英語口語交際課中的評價方式單一的現狀,在評價系統中增加表現性評價,這一評價方法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標,更加符合目前中職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總的教育要求。
1. 表現性評價概念和目前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表現性評價最早是運用在心理學和企業(yè)管理領域,到了20世紀的40年代才引起了教育測量學家的興趣,后來經發(fā)展在教育領域受到廣泛運用,是學校課程中對學生的一種獨立的評價方式。表現性評價是質性評價的一種手段,指在觀察學生在實際任務過程中的表現來對學生進行評價[1]。運用到英語口語交際課中,既是對學生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所運用所學語言和通過語言解決交際難題,完成交際任務的一種實踐能力。相比傳統的學生學業(yè)成績測試注重考查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識記和運用,表現性評價關注的更多的是能力,是學生面對困難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和解決難題的意志力。從這一點來看,表現性評價的理念和目前中職院校培養(yǎng)就業(yè)型人才的總體教育目標方向是相一致的。
目前,中職院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中還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主,缺乏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和口語交際活動,因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是以傳統的學業(yè)成績測試和考核為主要形式來考查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而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和學生的交際能力沒有加以必要的關注。以這種傳統模式培養(yǎng)出來的中職生在畢業(yè)之后很多都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缺乏就業(yè)競爭優(yōu)勢。中職英語教師正迫切需要我們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積極的參與意識和態(tài)度。為順應職業(yè)教育的改革方向,我們有必要在教學評價中加以相應的改革,從傳統的關注學生“知道什么”轉為表現性評價中關注學生“能做什么”。
2. 表現性評價在中職英語口語交際中的運用
2.1 表現性評價實施步驟
一般來說,中職英語口語交際課可以以教學內容為切入點,通過設置真實的生活情境,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進行口語交際。學生訓練后可以給學生分發(fā)評價量表,讓學生根據量表中評分標準進行互評自評,小組評分等多方面進行評定。另外,口語交際中的情境會話涉及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主體多種多樣,大多與學生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的面試、演講、自我介紹、與客戶談判等。因此,在評價量表中除了應該設置一些與語言表達能力相關的評分標準之外,還不能忽視學生在交際活動中表現出的非語言技能[2]。
2.2 表現性評價的優(yōu)勢
首先,有助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習動機。在采用表現性評價時,我們會在課前把學生在本課期望達到的知識、能力目標做一個簡單的羅列,讓學生對本科目標有個清晰了解,并在課后加以一一對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選擇情境進行口語交際活動。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價值有了充分了解之后,對學習就會產生強烈的動機和需要。另外,表現性評價是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下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來進行評價,這樣學生能在真實的環(huán)境當中實踐自己的所學語言知識,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際交際中的長處有個清晰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其次,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互助能力。英語課堂中涉及到實際的情境表演和情境會話,而這種口語交際活動涉及到的不僅是學生個體,還要求學生之間互相交流配合、分工合作才能順利完成交際活動[3]。而這種團隊間互助合作能力正是現如今很多企業(yè)中對企業(yè)的員工所要求的基本素質。例如,在教授學生商業(yè)合同談判一課,由于合同談判涉及到合同雙方不斷協調、溝通,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分為合同甲方、乙方兩組,讓學生分別承擔角色表演,比如一人扮演秘書,一人扮演老板。而這樣的分工正好給學生制造了分工合作的機會。在學生準備對話的過程中需要學生間的互相溝通,共同合作才能一起將此次對話完成。能力稍弱的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也可以參與到交際活動中來,這樣有利于他們在與能力強的學生合作中得到鍛煉,從而增強自信和學習熱情。
3.結語
表現性評價已經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越來越多的被英語教師所用,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而且從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語言能力和非語言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甚至對他們今后的擇業(yè)都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在中職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們以訓練能力為教學目標的教學中可以大膽嘗試表現性評價,突破單一評價模式,使英語口語教學更加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孫冬梅. 英語口語教學評價機制探析 [J]. 濰坊教育學院學報, 2011(11):103-104
[2] 葉佳. 全面的關注,動態(tài)的評價 [J]. 文學教育, 2012(10) 15-16.
[3] 肖艷. 口語交際表現性評價行動研究報告 [J]. 基礎教育, 2012(3)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