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老家在山東省寧陽縣最東部的東莊鎮(zhèn)。她北與泰安市岱岳區(qū)隔柴汶河相望,東與新泰市接壤,南隔鳳仙山和泗水縣、曲阜市為鄰,“雞鳴響三縣”,是典型的邊遠地區(qū)。在人們的印象里,邊遠地區(qū)似乎就是貧窮、落后的代名詞,與富裕、文明沾不上邊兒。在有的地方,或許是這樣。但在俺這里,不是。
東莊有著悠久的歷史,文物古跡遍布境內(nèi),自然條件優(yōu)越,人類起源早,文物豐富,歷史上曾發(fā)生多次軍事戰(zhàn)爭,也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的人物,因而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一
說起“東莊”這個名字的由來,那是很久遠的事了。遠到什么程度呢?早在先秦時期,在東莊的地面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郕國,為魯國孟氏城邑?!蹲x史方輿紀要》云:“郕,魯?shù)貞?yīng)在寧陽東北45公里。”《左傳》云:“齊師圍城,郕人伐齊師飲馬于淄者?!薄白退鎏┥搅焊缚h西,北入汶。”淄水就是今天的故城河。也就是說,郕城故址就在今天的北故城、西故城和南故城3村之間,西臨故城河,“東莊”就是郕國的東門?!蹲髠鳌酚涊d的,就是說當年齊軍攻打郕國時,郕國人曾經(jīng)在故城河里飲過馬。周莊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郕國人最終難以抵擋齊軍的利矛堅盾,不得已舉起了白旗。今天的城址東西約630米,南北約850米,四周城墻唯東北角保存較好,最高處12米,北墻、東墻殘長百米以上,西南角僅存轉(zhuǎn)彎輪廓。城墻為黃土筑成,夯層厚約20厘米。西城墻北半部被河水沖毀,墻的地下部分寬10多米。城西南部今田家林一帶為中心建筑區(qū),暴露磚瓦等建筑材料豐富,有多眼陶圈水井和回形紋、幾何紋、乳丁紋鋪地磚及云紋圓瓦當、“長樂未央”文字圓瓦當、樹木雙獸紋半瓦當?shù)戎艽h代遺物供后人憑吊,聊發(fā)思古之幽情。
郕城遺址南面的山叫九頂王陵山,曾是郕國的南部屏障。為什么叫九頂王陵山呢?相傳孟國主生有9個女兒,宮殿里放著一面神秘的小鼓。一日他下鄉(xiāng)巡察,幾個女兒議論說:父王的小鼓有什么神奇呢?都想敲一下。最小的九女怕父王怪罪,就百般阻止姐姐們,但作用起得很小。8個姐姐一陣子亂敲,但聽鼓聲過后,剎那間漫天飛來了黑壓壓的大馬蜂,原來這是國主養(yǎng)的蜂兵,鼓聲就是出征的信號。蜂兵飛來飛去找不到目標,立時就不見了。但不久齊國就打上門來,國主急忙敲響小鼓,蜂兵們還生著受愚弄的氣哩,任憑國主敲得揮汗如雨,它們?nèi)蕴稍诟C里睡懶覺??上攵@場仗國主是怎樣的一敗涂地,除九女僥幸逃脫外,他和8個女兒全部戰(zhàn)死,被國人葬在了九座山頭上,民間便有了九頂王陵山的稱謂。
東莊東邊兒的那個村叫北鄙,村子不大,名氣卻不小。據(jù)史料記載,寧陽縣816個自然村中,在春秋、漢朝建村的只有9個,其中就有北鄙村?!洞呵铩份d:“襄公十六年秋,齊侯伐我北鄙,圍城?!庇纱丝梢姡艹瘯r期北鄙的軍事地位就已十分重要。
馮夢龍先生在他的《東周列國志》里,詳細記載了齊孝公于周襄王十七年進攻北鄙的情景。周襄王姬鄭,史冊上記載他的功績不多。但他所處的那個年代,發(fā)生的事兒可不少,老子也就在那個時候創(chuàng)立了道家學(xué)說。嚴格說來,周朝以前的姓氏記載很不明了,周文王姓姬名昌,為我國有史以來所記載的最早有姓氏的國君,姬姓當為國姓第一。不信你查查百家姓的起源,很多姓都是從姬姓分離出來的。
當時是怎樣的情景呢?話說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冬天,齊孝公對魯僖公、宋襄公、楚成王心生怨恨,幻想打到中原,以振興他祖先桓公的霸業(yè)。于是他不顧群臣反對,親率戰(zhàn)車200輛,準備攻打魯國的邊境重鎮(zhèn)北鄙。消息傳到曲阜,魯國正遇災(zāi)荒,無力出兵,君臣慌作一團。大夫藏孫辰出主意說:“先朝司空的兒子展獲,也就是人稱柳下惠的,對外和善,對內(nèi)和睦,博見多識,知書達理,可叫他弟弟展喜去問問他有什么辦法?!濒斮夜珳首?,展喜奉命來見哥哥。展獲,這位被后世奉為“和圣”的柳下惠一語道破了齊孝公的心機。他說:“齊孝公攻打我們,無非是想效仿先君桓公,再成就一番霸業(yè)。我們?nèi)绻孟韧醯拿畛庳?zé)他,還怕沒有理由?”展喜匯報給魯僖公說:“我有克敵制勝的辦法了?!?/p>
展喜到了北鄙,一打聽齊兵剛過大汶河,正在西韓以北、坡里以西的河灘上集結(jié)。他迎上前去,給齊孝公獻上禮物說:“敝國國君聞聽您親臨俺北鄙這個小地方,特派小人展喜帶著禮品前來迎接您。”齊孝公得意洋洋地問道:“你們聽說寡人帶兵前來,難道就不害怕嗎?”展喜不卑不亢地回答說:“有先王的命令,我們怕什么?當年周武王封姜太公于齊國,封我先君伯禽于魯國,讓周公和太公割牲為盟,立誓說:‘世世子孫,周獎王室,無相害也?!瘒俏?年以來,俺這小國的君臣曾經(jīng)多少次望著貴國的方向感嘆說:‘齊國在孝公的治理下,不但守護了先君的基業(yè),和各國諸侯相處得也很親善和睦啊!’所以我們認為,您是不會背棄周王的命令,違背太公的誓言,拋棄桓公的基業(yè)以好為仇的。以此說來,我們有什么可懼怕您的呢?”孝公聽后,大為感慨,沉思片刻后對展喜說:“你回去告訴魯侯,寡人愿意永遠和你們和睦相處,不再出兵攻打你們了。”當即傳令班師回國,一場惡戰(zhàn)頃刻間煙消云散,魯國的百姓由此避免了一場災(zāi)難。到了晉朝,那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還沒忘柳下惠,曾賦詩贊曰:“北望烽煙魯勢危,片言退敵奏功奇?!蔽冶緛硪蚕胝f點兒什么,但在這位酒仙面前,只有緘默不語。
二
鳳仙山與泰山和徂徠山遙遙相對,正處在俺老莊子村南面,但人們習(xí)慣上都叫它南山。查查《山東通志》,發(fā)現(xiàn)上面記載的也是南山。
鳳仙山主峰海拔608米,為寧陽縣的最高峰。什么時候叫的鳳仙山呢?沒有人考證過。但仔細一想,可能與《楊家將》中的黃鳳仙有關(guān)吧。傳說中鳳仙山是宋朝著名女將穆桂英占山為王的地方。與俺老莊子村正對著的穆寨頂,就是當年穆帥的大寨。緊靠大寨,有一塊直刺蒼穹的巨石,高約五六米,人稱“擎天柱”,十幾里路外就能看到,光光滑滑,多少年來反正沒人能爬上去過。從歷史的傳說來看,鳳仙山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20世紀30年代初的蔣、馮、閻大戰(zhàn),更給鳳仙山留下了累累彈痕。當時是,馮、閻聯(lián)軍在山頂上守,蔣軍從南面攻,激戰(zhàn)3天,吃山藥蛋的晉軍終于沒有打過吃大米的蔣軍,“嗚哇”一聲退下山來。他們一路狂奔,一路狂搶,就這么一路狂退而去。時值6月,暴雨連綿,到了汶河邊上,眼見的是暴漲的洪水,滔天的濁浪??蓸蛏偃硕?,于是很多人“撲通撲通” 跳下河,但旋即便被洪水卷走,淹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比在山上打死的還多。閻錫山對鳳仙山是否懷恨在心?我不得而知,反正是從那以后,他的部隊再沒來過。
鳳仙山東部有個石崮,高聳入云,人們都叫它“刮天橛”,意思是都快“刮”著天了。但地圖上卻稱它為“閣老崮”,這大概是因為明朝閣老許彬的緣故。全鄉(xiāng)的許家都以本門出了個“文淵閣大學(xué)士”而榮幸,或許名字就是那時候改的。鳳仙山屬泰沂山的余脈,沂蒙有72崮之稱,這“閣老崮”算不算一崮呢?人們不得而知。所知的是,相傳雨神柳展雄(柳下跖)本是山東人,雖成了神仙,仍念念不忘家鄉(xiāng)故土。有一年山東人不知怎么惹惱了玉皇大帝,他金口一開:“淹山東!”柳展雄接旨大驚:那還了得,山東可是俺的父母之邦哩。但圣命難違,他靈機一動,巧借諧音大聲謝恩:“好,淹山中?!?于是乎茫茫山東大地上,但見半空里洪水滔滔而過,地上干干凈凈,百姓大為驚異,玉帝神眼一望卻甚是滿意。大水過后,“刮天橛”上掛了淤柴,民間便有了“刮天橛上掛淤柴”的俗語流傳至今。
比主峰略矮一點的那座峰,從北面看是一道大光板石崖,呈微紅色,高有二三十米,老百姓都叫它“紅石劈”,這名字倒也貼切。一代一代的人們都說,那頂上結(jié)滿了仙果,什么西紅柿啊,黃瓜啊,豆角啊,大約也有小甜瓜吧,反正大伙兒也沒見過仙果,只憑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水果猜測罷了。倒是有一年,說是有個人不知從哪里爬了上去,采下來一墩野靈芝,足有20多公斤重呢。“紅石劈”下的小山塝上,并立著兩塊巨石,一塊像一位老太太,頭上還挽著發(fā)髻;一塊像慈祥的老大爺,簡直是巧奪天工,風(fēng)雨中已不知站立了多少個春秋,這就是方圓百里廣為人知的“公母神”。傳說中他們能為地方百姓消災(zāi)避難,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善男信女總是從四面八方趕來,虔誠地?zé)氵殿^,還有的讓小孩子們拜他們?yōu)椤案傻赡铩?,祈求“公母神”能給自己帶來幸福吉祥。遠古時期的人們,一直對“石頭”充滿了虔誠的崇拜,從而產(chǎn)生了影響世界的中國獨有的“石文化”,比如遍及世界范圍的“泰山石敢當”就是中國“石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個人以為,“公母神”和“泰山石敢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元朝的時候,東莊一帶屬于泗水縣管轄,面積很大。朱元璋起義初期,在泗水打了敗仗,急急忙忙往北奔逃,元兵緊追不舍。他跑一段問路人:到哪里了?人說:泗水。再跑一段問,還是泗水。不由得怒火中燒:這么大個泗水,他日我一旦登基,一定要瓜分了泗水!當他逃到靈山附近的大張村西時,村民張世貴正在耕地。眼看追兵將至,朱元璋急忙向張世貴求救。張世貴一見四周無物可遮,就說:你躺犁溝里,我用土把你埋上吧。朱元璋也實在沒什么好辦法,只得躺在了地溝里。張世貴用土剛將他埋好,元兵已到眼前,見只有一農(nóng)夫犁地,也沒多問就向北追了下去。后來朱元璋登基做了皇上,先把泗水西割一塊給曲阜,北劃一片給寧陽、新泰,隨后又重賞了張世貴一家,還接他到京城里做了大官兒。
九頂王陵山的北面,田地里、溝渠里,蟈蟈成群,而山的南面卻一只沒有。為什么呢?還是朱元璋的緣故。當初落難北逃時,他跑到北陳村邊兒頭暈?zāi)_麻,找了個避風(fēng)處想打個瞌睡,不想蟈蟈們不認識他,你一句我一聲地搞起了聲樂比賽,可把這位未來的大明新君給惹惱咧,他金口怒吼:別煩我,滾山后去!蟈蟈們領(lǐng)旨卻沒來得及謝恩就倉惶逃到了山后邊,至今遵圣諭,不敢過山頂。
三
東莊為南北要沖,歷來屬軍事重地,在這塊土地上發(fā)生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夏末,夏商大戰(zhàn)于郕;春秋時是齊魯必爭之地,魯國在郕筑城布兵。民國年間,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zhàn),閻軍占領(lǐng)寧陽50余天,東莊一帶戰(zhàn)火不斷,給人民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帶來嚴重危害。
在今天東莊的45個村莊中,俺老莊子村可算得上是個大村子。村子?xùn)|部的住戶多為陳姓,如今在一座座漂亮美觀的農(nóng)家小院中,掩映著一排老屋,這就是當年的地下交通站舊址。1939年,我軍開辟了冀魯豫邊區(qū)至魯中南解放區(qū)地下交通線寧陽段,從肥城過大汶河,由堽城鎮(zhèn)高橋村入境,經(jīng)杏山、鳳仙山西段到南驛鎮(zhèn),穿過津浦鐵路南驛鎮(zhèn)3號橋洞子到達老莊子村。老莊子村地處鳳仙山下,往南翻過山去即到沂蒙山區(qū),往東也可經(jīng)堯山口通往沂蒙山區(qū),往北就是我泰泗寧縣委住地,所以地理位置十分合適。當時農(nóng)戶陳成乾家住處寬敞、隱蔽,就被選定為地下交通站住址。八路軍山東縱隊領(lǐng)導(dǎo)人徐向前、羅榮桓、朱瑞,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經(jīng)常來此住宿,我大批軍用物資在寧陽軍民的護送下也安全來往此線,從未出過任何問題。2002年,我們還進行了專門考證,寫了一篇《元帥夜宿小山村》的文章,詳細記述了這段讓俺全村人引以為榮的難忘往事。
從俺村到東莊是12里路。小時候我常常站在村頭北望,聽著火車的笛鳴卻不知道火車是什么樣子,心中就常想東莊公社機關(guān)安在東莊村,那里的人該有多么幸福。長大后在寧陽九中上學(xué),學(xué)校駐地就在東莊村北,一個星期要來回走兩趟,看著街上的景觀與俺村里也沒什么特別之處。及至進了電影隊,隊部就設(shè)在老公社機關(guān)大院里,才慢慢知道,東莊街可不簡單哩。路西,那是有名的山西會館,別看現(xiàn)在有些破敗,想當年那可是方圓百里山西商人集會的熱鬧場所。在很多人眼里,徽商是最有成就的,豈不知晉商在中國的近代史也同樣占有重要的地位,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喬家大院》就是明證。俺爺爺侯振海在世的時候經(jīng)常說,當時的東莊街上,那真是人山人海,賣東西的大部分是山西人。他們釀酒、造醋,開飯店、布店、鞋店,反正你需要什么他們就搗騰什么,變著法兒地掏你的腰包。盡管世事變遷,今天我們走過東莊街,仍能看出當年晉商留下的明顯痕跡。
街中心的東莊小學(xué),就是當年的“泰寧邊區(qū)人民自治委員會”舊址,她的創(chuàng)辦人就是有名的革命烈士朱冥階。朱冥階出生于東莊街,1920年考入北京大學(xué)史學(xué)系,1926年后在煙臺、青州等地教學(xué)。日本鬼子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他利用個人威望,在家鄉(xiāng)發(fā)起成立了“泰寧邊區(qū)人民自治委員會”并親自擔(dān)任主任,組建了自衛(wèi)團、村政權(quán),先后護送我黨我軍重要領(lǐng)導(dǎo)人和大批干部戰(zhàn)士穿越津浦鐵路。1938年1月24日,朱冥階根據(jù)上級指示,帶領(lǐng)24名青年夜奔徂徠山,參加了中共山東省委領(lǐng)導(dǎo)的徂徠山武裝起義。1942年10月,他在擔(dān)任山東公學(xué)校長時不幸落入日本鬼子手中,不久在濟南壯烈犧牲。1955年,毛主席親筆批示朱冥階為“著名革命烈士”。前幾年,東莊鄉(xiāng)黨委、政府在北嶺為朱冥階修建了烈士陵園,每年的重大節(jié)日,都有人前來瞻仰祭奠,緬懷他的不朽業(yè)績。
站在朱冥階烈士陵園所在的土嶺上往東北看去,不遠的地方就是津浦鐵路以東寧陽縣第一個黨支部所在地坡里村。村里的張健飛是有文化的人,見多識廣,上學(xué)時接受了馬列主義教育,入了黨,回家后聯(lián)合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志成立了坡里村黨支部,后來又將自己的幾個弟兄發(fā)展入黨,解放后都成了我黨我軍的高級干部。
坡里村北有座尼姑庵,全稱叫什么已沒人知道,老百姓都俗稱北庵。房屋是早就沒有了,只有一座赑屃碑,述說著往日香火的旺盛。據(jù)說,北庵的奇就奇在這通碑上。別的地方的赑屃碑都是沒有龍頭的,而這塊碑帽上卻是透雕蟠龍,經(jīng)泰山學(xué)者周郢考察,說明它的主人身份很不一般。至于是什么人物,還待進一步考證,而且這種樣式的赑屃碑,在山東省內(nèi)除了曲阜孔林外,其他地方也是不多見的。
東莊是革命老區(qū),戰(zhàn)爭年代英雄輩出,僅我采寫過而且很有名氣的英模人物就有好幾個。南陳村的王允祥身有殘疾,人稱王羅鍋,因不堪日本鬼子的殘酷壓迫奮起反抗,參加了八路軍。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抓鬼子,逮漢奸,燒炮樓,炸碉堡,打得日偽膽顫心驚,成為傳頌四方的抗日英雄。從很小的時候,我不但聽他自己講故事,也聽別人講他的故事,長到十幾歲,就不知地厚天高地寫起了以他為主人公的長篇小說《羅鍋傳奇》??上н€沒等到書出版,他就遠離了我們。200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我還特別寫了篇散文《你還記得嗎?》在《中國國防報》予以刊登,以此來紀念這位抗日英雄。
我一直心存遺憾的,是沒有把劉胡蘭式的女英雄陳秀英烈士的事跡寫出來。她是東莊街人,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沂蒙山區(qū)的費縣工作,不幸落入慣匪劉黑七之手。敵人挖好大坑說,只要她說表示從此不再當共產(chǎn)黨員,就立即予以釋放。意志堅定的陳秀英不為所動,毅然跳入坑內(nèi)。敵人把她一次又一次拉上來,逼問她妥不妥協(xié)?她堅定地回答說:“要埋就快動手,共產(chǎn)黨員決不投降!”黔驢技窮的土匪們,喪心病狂地將她活活埋葬,那年,她還不到23歲。被敵人逼去觀看的群眾很多年后回憶起來,仍稀噓不已,對這位女中豪杰充滿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