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人杰地靈,韶山更是鐘靈神秀的天然流露,韶山的靈氣孕育了一代偉人毛澤東,而毛澤東的光輝又濃厚了韶山的靈氣。
韶山是個山清水秀,靈氣所寵之地。據(jù)史載:“韶山,相傳舜南巡時,奏韶樂于此因名。”韶峰巍峨雄峻,為韶山最高峰,其撐天立地,猶寒光閃閃的利劍,又似巨鯨泅海噴吐的水柱,“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撲壓群山,秀曄天顏,猶如群山之領(lǐng)袖,一呼百應,帶領(lǐng)眾山繼續(xù)朝既定目標前進,韶峰就是這種意義上的特起之山。韶山?jīng)_是群山環(huán)繞的盆地地形,山間溪流匯成韶河,從東北的青年水庫流出。古代民間也確實留下過描述和贊美韶山風水的詩句:“一鉤流水一拳山,虎踞龍蟠在此間。靈秀聚鐘人莫識,石橋如鎖幾重關(guān)!”
韶山人杰地靈,毛澤東是震古鑠今的一代偉人,作為韶山的兒子,他是韶峰永遠年輕和雄偉高大的象征。1910年秋,毛澤東沖破了小家庭的束縛,離開了風氣閉塞的韶山?jīng)_,走進了一個廣闊的新天地。離開韶山時,他寫了一首《贈父詩》: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從此他和父輩的生活打算分道揚鑣。1911年春,毛澤東來到長沙,揭開了他奮斗生涯中的新的一頁。1913年春,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次年春并入湖南一師。自此,毛澤東懷著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宏偉抱負,走上了漫長的革命道路。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再次回到了韶山。故鄉(xiāng)的山,故鄉(xiāng)的水,故鄉(xiāng)的人,故鄉(xiāng)的情,釀成了一杯沁人的美酒,令這位闊別家鄉(xiāng)32年的游子陶醉了。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一會兒在房間踱步,一會兒躺下沉思,一會兒又隔窗凝望。幾十年的往事一起涌上心頭。韶山是他建立的第一個農(nóng)村黨支部,一批又一批韶山革命群眾在黨的領(lǐng)導下,前仆后繼、英勇斗爭,獻身于黨的崇高事業(yè),譜寫了一曲曲壯麗凱歌。革命戰(zhàn)爭年代,在韶山這塊只有2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有1598人為革命獻身,有144位同志被正式認定為革命烈士。面對這一切,回到家鄉(xiāng)的毛澤東怎能不詩興大發(fā),思緒萬千??!當晚,毛澤東在他的故鄉(xiāng)揮筆寫下了著名詩篇《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nóng)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詩中蘊含了多少滄桑,多少感慨,多少美好的憧憬,是對韶山無數(shù)英雄兒女的高度贊揚,更是對韶山美好未來的殷殷期望。
可以說,沒有毛澤東,韶山這100多年的歷史就不會那么輝煌,也不可能被世人所關(guān)注。韶山?jīng)_的上屋場,是韶山魂之所在、情之所系的偉人誕生地!十幾間黃泥壘成的茅草屋,坐南向北,屋前一池碧水,屋后青松翠竹,院內(nèi)土墻黑瓦各室連通,生活、起居顯得家常又方便,讓人體味一種中國式農(nóng)家生活。居室、客廳、廚房、米倉、藻井,古樸而凝重,竹椅瓦罐,鋤犁,桐油燈親切而自然。滿山青翠,池水漣漪,這就是毛主席游泳的池塘!他那黝黑健壯的身體,曾打亂了池中的平靜。從這里開始,云水激蕩,浪遏飛舟,沖擊世界大潮流。毛澤東不是神,是人,是一個大寫特寫的人。屋場前的藕塘,孕育了他終生的清廉;屋場后的青松,造就了他終生的堅定;巍峨峻拔的韶峰育成了他偉大的人格魅力。
毛澤東是一個軍事天才,從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提出農(nóng)村包圍城市奪取政權(quán)、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論持久戰(zhàn)到解放戰(zhàn)爭時期內(nèi)線與外線作戰(zhàn)理論,戰(zhàn)爭實踐表明,毛澤東具有超人的智慧和膽略。毛澤東也是一個富有才氣的氣勢磅礴的詩人,既有“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從容與淡定,也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氣吞山河的豪邁,其才華和造詣讓世人驚嘆。他識人、用人有著過人之處。對于事物發(fā)展,對于人才的先見之明無人能及。
韶山,是不朽的山,是光榮的山!韶山,是韶山人民的,也是全中國的,更是全世界的。韶峰紅日,破曉而升,彩霞烘裹,氣象萬千,儼如一幅極美的畫卷,秀挹天顏,光照寰宇。如今斯人已去,故居靜立于和煦的春風中,接受著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膚色、不同身份的人們的凝望與敬仰,人們在追思著與偉人有關(guān)的一個又一個故事。因為韶山出了毛澤東,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造就了這個天下獨一無二的紅色經(jīng)典景區(qū),也造就了韶山經(jīng)濟發(fā)展的優(yōu)勢。隨著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號工程”的實施,韶山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雨后復斜陽,回首凝望,韶山浸染在一片云霞中,那么絢麗,那么光彩,又那么朦朧,那么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