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啟忠
摘 要:水稻實行窗紗墊底+旱育保姆劑的無盤拋秧育秧技術,具有秧苗素質好、帶土量多,易起苗,易拋易立苗,根系發(fā)根力強,緩苗期短,返青快,利于拋足基本苗,群體結構合理,增產(chǎn)增效,雖成本比塑盤高10~15元/667m2,但產(chǎn)量比塑盤增產(chǎn)29~46kg/667m2。可以在水稻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水稻;無盤;拋栽;旱育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43-03
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轉移,在農(nóng)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青壯年減少,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探索節(jié)本增效農(nóng)業(yè),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拋秧已成為中國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又因其育苗方式不同而主要分為塑盤育苗拋秧、旱地育苗拋秧及無盤旱育拋秧(應用無盤拋秧劑實施種子包衣旱地育苗)3種方式[1]。水稻無盤旱育秧拋栽技術是采用水稻專用藥肥緩釋高吸水種衣劑“旱育保姆”對水稻種子實施包衣,并進行旱育秧,扯秧后直接進行大田拋栽的一項水稻輕簡節(jié)本栽培技術[2],有效解決了塑盤拋秧培育壯秧難、成本高和旱育拋秧苗期病害重、秧苗根部帶土少、立苗差等問題[3-5],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水稻無盤旱育拋秧育秧方式對水稻秧苗素質及產(chǎn)量的結果,我們進行了壯秧秧、窗紗布墊底等材料進行試驗探索,設計從中篩選出較好適應無盤拋秧的育秧方式、推廣和探索水稻節(jié)本增效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供試種衣劑 無盤拋秧劑,江蘇里下地區(qū)農(nóng)科所研制,揚州綠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壯秧劑,黑龍江生產(chǎn)普通窗紗。
1.1.2 供試品種 D優(yōu)11,秈型三系雜交水稻,株型緊湊,劍葉長而挺,葉色濃綠,長勢繁茂,平均產(chǎn)量55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秧田試驗設計為6個處理,不重復:(1)壯秧劑旱育秧;(2)包衣窗紗墊底旱育加壯秧劑育秧;(3)包衣窗紗墊底旱育;(4)包衣旱育;(5)未包衣旱育;(6)塑盤旱育。大田試驗為以上6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20m2,隨機排列。
1.3 試驗管理 秧田于5月10日浸種,5月13日播種,苗床為寬1.3m,溝寬0.3m,按各處理要求做好苗床,消毒,澆透水。播種。出苗時及時透風,除草,防蟲。大田于6月11日拋栽,拋密為1.5萬穴/667m2,施肥情況為底施BB肥20kg,尿素7kg,6月17日施分蘗肥尿素10kg,7月24日穗肥5kg加氯化鉀5kg。抽穗后噴施葉面寶2次。6月25日擱田,采用多次輕擱田,病蟲害共防治5次。
1.4 試驗調查項 在播種時定2點,每點200粒稻種,考查出苗時間、出苗率、成苗率、秧苗整齊度、秧苗素質,拋后發(fā)根力、立苗速度、植傷程度、直立苗率,拋后的莖蘗動態(tài),主要生育期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積累量,產(chǎn)量結構及實際產(chǎn)量,效益分析。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育秧方式對出苗的影響 從表一可知:以壯秧劑齊苗最快,為4d,塑盤最慢為7d;從出苗率和成苗率調查結果顯示,以包衣出苗和成苗率最高,分別達到88.7%和95.35%,旱育和壯秧劑差別不明顯,以塑盤處理為最差。這可能與塑盤內水分少有關。從而表明包衣劑能提高水稻秧苗出苗率和成苗率。從播后25d的秧苗整齊度考查可知,除塑盤秧苗整齊度差外,各處理間差異不明顯。
3 小結
綜上所述,中稻實行窗紗包衣無盤拋秧具有秧苗素質好、帶土量多,易起苗,易拋易立苗,根系發(fā)根力強,緩苗期短,返青快,利于拋足基本苗,群體結構合理,增產(chǎn)增效,雖成本比塑盤高10~15元,但產(chǎn)量比塑盤增產(chǎn)29~46kg/667m2??梢栽谥械旧线M行推廣應用。另在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無盤拋秧群體控制有一定的難度,分蘗時間長,高峰苗高,成穗率低,應當在今后的生產(chǎn)中進一步加以對群體控制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黃年生,張洪熙,戴正元,等.我國水稻旱育拋秧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6(6):18-21.
[2]李勁松,劉湘桂.水稻旱育無盤拋秧技術[J].湖南農(nóng)業(yè),2005,3(3):9.
[3]徐世宏,趙 龍,趙 昀.水稻拋秧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農(nóng)學報,1998(1):24-29.
[4]陳德田,楊進芹,劉振田,等.塑盤旱育拋秧超高產(chǎn)栽培中的障礙因素與對策[J].中國稻米,2003(5): 22-23.
[5]紀鳳高,張山泉,陳 川,等.旱育秧主要病害的癥狀表現(xiàn)、發(fā)生原因和防治方法[J].耕作與栽培,1999(6):24,54.
(責編:張長青)endprint
摘 要:水稻實行窗紗墊底+旱育保姆劑的無盤拋秧育秧技術,具有秧苗素質好、帶土量多,易起苗,易拋易立苗,根系發(fā)根力強,緩苗期短,返青快,利于拋足基本苗,群體結構合理,增產(chǎn)增效,雖成本比塑盤高10~15元/667m2,但產(chǎn)量比塑盤增產(chǎn)29~46kg/667m2??梢栽谒旧线M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水稻;無盤;拋栽;旱育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43-03
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轉移,在農(nóng)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青壯年減少,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探索節(jié)本增效農(nóng)業(yè),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拋秧已成為中國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又因其育苗方式不同而主要分為塑盤育苗拋秧、旱地育苗拋秧及無盤旱育拋秧(應用無盤拋秧劑實施種子包衣旱地育苗)3種方式[1]。水稻無盤旱育秧拋栽技術是采用水稻專用藥肥緩釋高吸水種衣劑“旱育保姆”對水稻種子實施包衣,并進行旱育秧,扯秧后直接進行大田拋栽的一項水稻輕簡節(jié)本栽培技術[2],有效解決了塑盤拋秧培育壯秧難、成本高和旱育拋秧苗期病害重、秧苗根部帶土少、立苗差等問題[3-5],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水稻無盤旱育拋秧育秧方式對水稻秧苗素質及產(chǎn)量的結果,我們進行了壯秧秧、窗紗布墊底等材料進行試驗探索,設計從中篩選出較好適應無盤拋秧的育秧方式、推廣和探索水稻節(jié)本增效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供試種衣劑 無盤拋秧劑,江蘇里下地區(qū)農(nóng)科所研制,揚州綠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壯秧劑,黑龍江生產(chǎn)普通窗紗。
1.1.2 供試品種 D優(yōu)11,秈型三系雜交水稻,株型緊湊,劍葉長而挺,葉色濃綠,長勢繁茂,平均產(chǎn)量55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秧田試驗設計為6個處理,不重復:(1)壯秧劑旱育秧;(2)包衣窗紗墊底旱育加壯秧劑育秧;(3)包衣窗紗墊底旱育;(4)包衣旱育;(5)未包衣旱育;(6)塑盤旱育。大田試驗為以上6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20m2,隨機排列。
1.3 試驗管理 秧田于5月10日浸種,5月13日播種,苗床為寬1.3m,溝寬0.3m,按各處理要求做好苗床,消毒,澆透水。播種。出苗時及時透風,除草,防蟲。大田于6月11日拋栽,拋密為1.5萬穴/667m2,施肥情況為底施BB肥20kg,尿素7kg,6月17日施分蘗肥尿素10kg,7月24日穗肥5kg加氯化鉀5kg。抽穗后噴施葉面寶2次。6月25日擱田,采用多次輕擱田,病蟲害共防治5次。
1.4 試驗調查項 在播種時定2點,每點200粒稻種,考查出苗時間、出苗率、成苗率、秧苗整齊度、秧苗素質,拋后發(fā)根力、立苗速度、植傷程度、直立苗率,拋后的莖蘗動態(tài),主要生育期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積累量,產(chǎn)量結構及實際產(chǎn)量,效益分析。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育秧方式對出苗的影響 從表一可知:以壯秧劑齊苗最快,為4d,塑盤最慢為7d;從出苗率和成苗率調查結果顯示,以包衣出苗和成苗率最高,分別達到88.7%和95.35%,旱育和壯秧劑差別不明顯,以塑盤處理為最差。這可能與塑盤內水分少有關。從而表明包衣劑能提高水稻秧苗出苗率和成苗率。從播后25d的秧苗整齊度考查可知,除塑盤秧苗整齊度差外,各處理間差異不明顯。
3 小結
綜上所述,中稻實行窗紗包衣無盤拋秧具有秧苗素質好、帶土量多,易起苗,易拋易立苗,根系發(fā)根力強,緩苗期短,返青快,利于拋足基本苗,群體結構合理,增產(chǎn)增效,雖成本比塑盤高10~15元,但產(chǎn)量比塑盤增產(chǎn)29~46kg/667m2??梢栽谥械旧线M行推廣應用。另在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無盤拋秧群體控制有一定的難度,分蘗時間長,高峰苗高,成穗率低,應當在今后的生產(chǎn)中進一步加以對群體控制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黃年生,張洪熙,戴正元,等.我國水稻旱育拋秧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6(6):18-21.
[2]李勁松,劉湘桂.水稻旱育無盤拋秧技術[J].湖南農(nóng)業(yè),2005,3(3):9.
[3]徐世宏,趙 龍,趙 昀.水稻拋秧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農(nóng)學報,1998(1):24-29.
[4]陳德田,楊進芹,劉振田,等.塑盤旱育拋秧超高產(chǎn)栽培中的障礙因素與對策[J].中國稻米,2003(5): 22-23.
[5]紀鳳高,張山泉,陳 川,等.旱育秧主要病害的癥狀表現(xiàn)、發(fā)生原因和防治方法[J].耕作與栽培,1999(6):24,54.
(責編:張長青)endprint
摘 要:水稻實行窗紗墊底+旱育保姆劑的無盤拋秧育秧技術,具有秧苗素質好、帶土量多,易起苗,易拋易立苗,根系發(fā)根力強,緩苗期短,返青快,利于拋足基本苗,群體結構合理,增產(chǎn)增效,雖成本比塑盤高10~15元/667m2,但產(chǎn)量比塑盤增產(chǎn)29~46kg/667m2。可以在水稻上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水稻;無盤;拋栽;旱育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07-43-03
隨著農(nóng)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的轉移,在農(nóng)村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青壯年減少,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探索節(jié)本增效農(nóng)業(yè),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拋秧已成為中國水稻的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又因其育苗方式不同而主要分為塑盤育苗拋秧、旱地育苗拋秧及無盤旱育拋秧(應用無盤拋秧劑實施種子包衣旱地育苗)3種方式[1]。水稻無盤旱育秧拋栽技術是采用水稻專用藥肥緩釋高吸水種衣劑“旱育保姆”對水稻種子實施包衣,并進行旱育秧,扯秧后直接進行大田拋栽的一項水稻輕簡節(jié)本栽培技術[2],有效解決了塑盤拋秧培育壯秧難、成本高和旱育拋秧苗期病害重、秧苗根部帶土少、立苗差等問題[3-5],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水稻無盤旱育拋秧育秧方式對水稻秧苗素質及產(chǎn)量的結果,我們進行了壯秧秧、窗紗布墊底等材料進行試驗探索,設計從中篩選出較好適應無盤拋秧的育秧方式、推廣和探索水稻節(jié)本增效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1.1.1 供試種衣劑 無盤拋秧劑,江蘇里下地區(qū)農(nóng)科所研制,揚州綠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壯秧劑,黑龍江生產(chǎn)普通窗紗。
1.1.2 供試品種 D優(yōu)11,秈型三系雜交水稻,株型緊湊,劍葉長而挺,葉色濃綠,長勢繁茂,平均產(chǎn)量550kg/667m2。
1.2 試驗設計 秧田試驗設計為6個處理,不重復:(1)壯秧劑旱育秧;(2)包衣窗紗墊底旱育加壯秧劑育秧;(3)包衣窗紗墊底旱育;(4)包衣旱育;(5)未包衣旱育;(6)塑盤旱育。大田試驗為以上6個處理,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為20m2,隨機排列。
1.3 試驗管理 秧田于5月10日浸種,5月13日播種,苗床為寬1.3m,溝寬0.3m,按各處理要求做好苗床,消毒,澆透水。播種。出苗時及時透風,除草,防蟲。大田于6月11日拋栽,拋密為1.5萬穴/667m2,施肥情況為底施BB肥20kg,尿素7kg,6月17日施分蘗肥尿素10kg,7月24日穗肥5kg加氯化鉀5kg。抽穗后噴施葉面寶2次。6月25日擱田,采用多次輕擱田,病蟲害共防治5次。
1.4 試驗調查項 在播種時定2點,每點200粒稻種,考查出苗時間、出苗率、成苗率、秧苗整齊度、秧苗素質,拋后發(fā)根力、立苗速度、植傷程度、直立苗率,拋后的莖蘗動態(tài),主要生育期葉面積指數(shù)和干物質積累量,產(chǎn)量結構及實際產(chǎn)量,效益分析。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育秧方式對出苗的影響 從表一可知:以壯秧劑齊苗最快,為4d,塑盤最慢為7d;從出苗率和成苗率調查結果顯示,以包衣出苗和成苗率最高,分別達到88.7%和95.35%,旱育和壯秧劑差別不明顯,以塑盤處理為最差。這可能與塑盤內水分少有關。從而表明包衣劑能提高水稻秧苗出苗率和成苗率。從播后25d的秧苗整齊度考查可知,除塑盤秧苗整齊度差外,各處理間差異不明顯。
3 小結
綜上所述,中稻實行窗紗包衣無盤拋秧具有秧苗素質好、帶土量多,易起苗,易拋易立苗,根系發(fā)根力強,緩苗期短,返青快,利于拋足基本苗,群體結構合理,增產(chǎn)增效,雖成本比塑盤高10~15元,但產(chǎn)量比塑盤增產(chǎn)29~46kg/667m2??梢栽谥械旧线M行推廣應用。另在生產(chǎn)中發(fā)現(xiàn),無盤拋秧群體控制有一定的難度,分蘗時間長,高峰苗高,成穗率低,應當在今后的生產(chǎn)中進一步加以對群體控制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黃年生,張洪熙,戴正元,等.我國水稻旱育拋秧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06(6):18-21.
[2]李勁松,劉湘桂.水稻旱育無盤拋秧技術[J].湖南農(nóng)業(yè),2005,3(3):9.
[3]徐世宏,趙 龍,趙 昀.水稻拋秧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農(nóng)學報,1998(1):24-29.
[4]陳德田,楊進芹,劉振田,等.塑盤旱育拋秧超高產(chǎn)栽培中的障礙因素與對策[J].中國稻米,2003(5): 22-23.
[5]紀鳳高,張山泉,陳 川,等.旱育秧主要病害的癥狀表現(xiàn)、發(fā)生原因和防治方法[J].耕作與栽培,1999(6):24,54.
(責編:張長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