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都市生活的人們飽受外環(huán)境和人體內部的雙重“毒邪”侵擾。青春痘、便秘、口臭、肥胖等因“毒”而生的問題更是時時困擾著大部分人。
中醫(yī)排毒主要是指保持大小便的通暢
一般來說,三日沒有正常的大便排除即可稱之為“便秘”,而便秘會使得大便中的水分及有害氣體被腸腔重復吸收,即使肝臟對這些有害物質可再做一次解毒,但也無形中加重肝臟負荷,進而影響到了肝臟排毒的功能和效率。
當然,針對“便秘積毒”的問題,很多人往往也會加以防控。白領由于每天的工作都要與電腦打交道,經常在電腦桌前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再加上不愛運動,就開始出現了便秘癥狀。有些人會服用某種排毒清腸沖劑,一開始效果還不錯,可是只要停用該藥一天就又會出現便秘癥狀,繼續(xù)服用后癥狀有所緩解,但再次停用就會出現更為嚴重的便秘癥狀。
排毒沖劑不可常用于日常保健
其實不只是排毒清腸沖劑,絕大多數市場上、廣告中宣傳的清腸類保健品中都含有強排毒類中藥。比如大黃、蘆薈、決明子、番瀉葉等常常被用來作為此類保健品的主要原料,而這些中藥都屬于蒽醌類,主要作用是刺激結腸蠕動,從而促進人體排便。雖然這類中藥瀉下攻積的效果立竿見影,但是,這類藥物長期服用(一般以半年為限)就會產生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即藥物依賴,導致繼發(fā)性便秘,而且在短期內很難治愈。
近年來,隨著循證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醫(yī)學研究者們在長期的臨床診療中已經發(fā)現,長期服用蒽醌類通便藥物,容易導致結腸黏膜出現暗褐色和黑棕色的色素沉著,即結腸黑變。大部分專家都認為,該病癥必須及時治療,否則可能會進一步誘發(fā)嚴重病變。而有些學者甚至直接稱其為“癌前病變”,因為它常常與結腸腺瘤樣息肉和結腸癌相伴而生。
清腸排毒不靠譜
除了購買清腸保健品,時下還有不少人熱衷于“洗腸”。洗腸其實是一種治療手段,并沒有所謂的美容、排毒、減肥等功效。一般是把一根導管通過肛門插入到直腸6厘米左右的深處,操作規(guī)程嚴格要求一人一管,即進出水管必須是一次性使用。如果違規(guī)操作,不僅可能破壞患者體內的酸堿平衡,甚至會造成患者腸穿孔及發(fā)生逆向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