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通知,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全面停止新建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各級官員嚴格按國家規(guī)定標準使用辦公用房,超過標準配置的要清理、騰退。這場領導人帶頭“動了真格”的“限建”、“清退”行動,引起各級各地黨政機關的重視。遷入多家單位、為辦公室打隔斷等,成為不少地方的整改手段。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次行動取得不錯效果,但要警惕有地方走“形式主義”。
河南省某縣文化局局長趙飛以前的辦公室,有30平方米。辦公桌前放了兩把椅子,擺著一個茶幾,圍了一圈沙發(fā)。如今,辦公室打上了隔斷。放辦公桌的部分嚴格按照規(guī)定,不超9平方米。但趙飛所在文化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認為,一些地區(qū)的“整改行動是一種糊弄上級檢查的工程”。比如他們隔斷出的接待室等,“仍屬局長專用”。
河南省洛陽市某機關40平方米的辦公室,有四位普通工作人員。按規(guī)定,他們的辦公面積不應超24平方米。去年10月,該機關接到清理超標辦公室的通知。這個科室于是把原先沿墻放了一圈的文件柜挪到辦公室中部,將辦公室隔出十幾平方米的面積做“儲藏室”。
“儲藏室沒東西可放,就放上床,中午休息。”一科室成員說。而儲藏室是不計辦公面積的,所以整改后也算“合格”。
“如果此前領導用的大辦公室實在不方便隔斷,就安置幾名工作人員聯(lián)合辦公。領導遷入小房間。”湖南某地級市負責督察整改工作的官員李力說,有的大樓整體超標比較嚴重,則遷入多個單位,在大樓里聯(lián)合辦公。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