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臺灣國際美食展暨世界廚藝邀請賽在臺北舉行。阿五美食作為中國大陸唯一受邀的代表隊,在邀請賽中首秀“中國味道”,獲“銅鼎獎”?!渡虡I(yè)2.0豫商》與20余位河南餐飲精英組團觀摩了邀請賽,品嘗臺灣特色餐飲,領略了臺灣美食濃濃的質樸家常又用料講究工藝認真的飲食味道。
國際高手競技美食展
美食展8月15日在臺北世貿一館隆重登場,170家廠商參展。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yè)協(xié)會常務副會長杜新敬、秘書長郭京普,阿五美食創(chuàng)始人樊勝武、河南德寶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臧建德、河南煜松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頓玉松、鄭州頤順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順等受邀出席。
阿五美食亮相最受矚目的多國高手同臺競技的“世界廚藝邀請賽”。此次大賽邀請來自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和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代表隊參賽,以“創(chuàng)意中菜”為主,強調以中式食材做基礎的國際創(chuàng)意烹調,比賽方式則為“食材神秘,即興發(fā)揮”。阿五美食以豫菜烹飪技藝為根基,融合中國烹飪精髓,將“功夫菌湯”、“糖醋玻璃魚焙面” 等“豫”味十足的參賽菜品完美呈現(xiàn),色香味吸引了觀眾不斷鼓掌叫好。經(jīng)過激烈角逐,阿五美食最終斬獲“銅鼎獎”。
中國臺灣省“行政院”副院長、1989年任交通觀光局局長時創(chuàng)辦了美食展的毛治國對阿五美食的精湛廚藝給予了肯定。美食展為阿五品牌創(chuàng)始人樊勝武頒發(fā)“感謝狀”,感謝他為發(fā)揚中華飲食文化,推進國際廚藝交流做出的貢獻。
杜新敬說:“阿五美食代表中國、河南。廚師敢于應對大賽,給河南廚師增了光。把豫菜干出來,拼出來,阿五美食開了先頭。把豫菜宣傳出去,樊勝武做到了,他是能闖能拼能打的豫菜帶頭人?!?/p>
郭京普贊揚此次活動是對豫菜文化的有益宣傳,以菜尋根,以味交流,擴大了兩岸文化交融的深度與廣度。沒能拿到金獎,他認為主要原因是地理、人員、環(huán)境生疏,評委對豫菜不了解,其實從地方考評來說,這些菜品都是很好的。
李志順認為交流才能提高。
頓玉松稱臺灣美食之旅打破了同行是冤家的世俗,阿五對河南餐飲界的團結貢獻很大,使大家站在河南餐飲的行業(yè)高度,團結互助、理解支持。
樊勝武表示,面對高規(guī)格的邀請賽,能拿到銅鼎獎也不錯了。最重要的是走出去,學人之長,了解國際大賽規(guī)則,增加參賽經(jīng)驗,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工作中去,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廚師,持續(xù)發(fā)展企業(yè)光大豫菜。
饕客的舌尖盛宴
我們大陸把愛好美食的人稱“吃貨”,臺灣則稱為饕客。
考察期間,河南餐飲代表團與臺北餐飲業(yè)職業(yè)工會理事長林金城、海霸王國際企業(yè)集團總經(jīng)理謝和江等交流了兩岸餐飲發(fā)展,希望通過更多的渠道和機會,加強河南和臺灣的飲食文化交流和互動。
8月16日上午11點半不到,鼎泰豐101大樓旗艦店已經(jīng)人頭攢動,排隊等候的門口熙熙攘攘。鼎泰豐以包子紅遍天下,有傳統(tǒng)豬肉包、鮮蝦燒麥、蟹粉包等12個品種,350個座位每天要接待2500位顧客,節(jié)假日更達3500人,另有10%~12%的外賣。平均客單價為350~400元新臺幣。我們當天體驗的標準是每人500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100元出頭。在鼎泰豐,包子在開放式廚房里現(xiàn)包現(xiàn)做,籠屜也干凈到服務員都是抱在懷里上桌而衣服依然干凈清爽。這里包子菜品用料新鮮,口感鮮香,讓人回味。正如當?shù)貙в嗡f:臺灣人都抱怨鼎泰豐東西太貴,但沒有人抱怨鼎泰豐不好吃!每天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最好的一面呈現(xiàn)給客人的鼎泰豐的精神,讓井田傳媒總經(jīng)理胡建強感慨:鼎泰豐堅持做對的,才能賣貴的!
謝和江在海霸王餐廳款待了河南團。鮮筍、東星斑、軟殼蟹、大龍蝦,以老母雞、金華火腿、大骨、干貝等食材精熬的魚翅湯……10多道精選料理加上甜點,色香味形兼?zhèn)?,?chuàng)新的臺灣宴席風味在琳瑯滿目的菜品中展露無遺。中派傳媒董事長崔建國稱這是王的盛宴。這家1975年起家的餐廳經(jīng)久不衰,還發(fā)展為集冷凍食品、娛樂、房地產(chǎn)為一體的跨國企業(yè),原因在于海霸王不論海鮮、肉制品或生鮮蔬果,都直接從產(chǎn)地進貨,保證了健康、安全、新鮮。
最能代表臺灣的,非風味小吃莫屬。三步一小店,五步一大店,成列的小吃攤綿延不絕,小吃品種之多令人目不暇接,各式海鮮讓人垂涎欲滴,古法烤制的各種酥餅,濃油赤醬的鹵豬腳,炭火烤的山豬肉,不眠不熄的萬家燈火,此起彼落的吆喝招呼,隨風而至的油蔥肉香……在這里,你見不到臟亂差,沒有煙熏火燎,反而感覺風光正好,菜肴正香,讓人忍不住徜徉又徜徉。物美價廉的平民小吃,比起大餐來,更有文化,更見性情。
日月潭玄光寺,一條長龍排在金盆阿嬤香菇茶葉蛋前。這位七十多歲的阿嬤從少女時代開始賣茶葉蛋,一家小店一家人傳承延續(xù),這個小茶葉蛋攤每年的營業(yè)額2000多萬元人民幣,不僅賣出了一家人的生計,也賣成了當?shù)匾痪昂蛡髡f。很多人到日月潭,風景看不看,先要去嘗嘗那一枚茶葉蛋。
這樣的小店、老店臺灣很多,對一道菜不斷精進的古樸的心,讓這些小吃充滿溫暖。其實,說到底,我們之所以信賴那些老招牌,概因為那古老的菜肴,仿佛一段逝去的歲月,一道令人感懷的歷史痕跡,代表一種小而美小而精的精神。
《臺灣味道》中說:“臺灣特色飲食以小吃為大宗,小吃大抵以寺廟為中心而發(fā)展。先民離鄉(xiāng)背井來臺,自然需要到寺廟拜拜祈福,人潮漸多,香火漸旺,廟埕乃成市集,廟前小吃歷代相傳,蒂固為人心依賴的老滋味。”于是,在臺灣小吃里似乎又吃出來那么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