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攝影自然要有趁手的神兵利器,但“玩攝影窮三代”的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對于剛剛接觸這個領域的初學者來說,在單反和微單之間糾結往往在所難免,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器材需要審慎地對待。
單反與微單
每當提到單反(單鏡頭反光相機SLR Camera的簡稱),“高大上”的感覺油然而生。腦海中閃現(xiàn)的往往都是一身休閑裝備,脖掛相機的專業(yè)人士手動變焦,按下快門的靚麗身影。單反的內部結構中,取景器的反光鏡和五棱鏡是它的主要部件,通過鏡面反射的形式最終讓人眼能夠在相機的取景器中觀察到被攝物體,這種取景器被稱作光學取景器。是否擁有光學取景器也可以認為是單反與其他消費級便攜式數(shù)碼相機的最大差異。
單反作為一種奢侈品,吸引了眾多的目光,也遭受到了更多的挑戰(zhàn),微單便是其中的一員。索尼公司曾經(jīng)針對攝影消費群體做了一個調查,問題是“你為什么不選擇購買單反?”,最終的結果概括為:大,重,貴,難,這四個字。于是2010年的時候,他們推出了一個傻瓜式的操控,便宜的價格,小巧的機身的可換鏡頭相機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就是NEX系列微單相機。
微單這一稱呼目前僅有索尼、奧林巴斯和松下在使用,其他品牌如三星、富士、賓得等并沒有采納這個稱謂。普通的卡片式數(shù)碼相機很時尚,但受制于光圈和鏡頭尺寸,總有些美景無法拍攝。相反,專業(yè)的單反相機又過于笨重。于是,博采兩者之長,微單相機應運而生。微單相機介于卡片式數(shù)碼相機與單反相機之間,如同筆記本電腦與智能手機之間出現(xiàn)了上網(wǎng)本一樣。
1.測光系統(tǒng):
單反內部的TTL內測光系統(tǒng)利用在五棱鏡后方位置安上一個專用的測光感應器,推算出相機主感光元件的受光量,從而進行光學取景。熱愛體驗手動操控相機樂趣的用戶即是以測光表為參考確定曝光所需的正確設置,確保不會過曝或曝光不足。
而微單取消了反光板,所以我們無法直接通過鏡頭看到景物,要么另外開一個取景窗,要么就采取像數(shù)碼DC那樣的取景方式,通過LCD電子取景。這對感光元件和圖像處理器來說本身就是個不小的任務,在耗電方面比較厲害,至少單反光學取景是完全的物理結構,理論上不存在耗電的情況,這也是在購買前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2.對焦方式:
在單反相機反光板之后,還有一個副反光板(或稱子鏡),這塊副反光板會把入射的部分光線送達AF傳感器,通過測距確定焦點,再由系統(tǒng)控制鏡頭的移動完成自動對焦。這種名為相位差對焦的對焦方式發(fā)展得相對成熟,后期為了獲得對焦精度方面的提升,許多高端的單反上都支持更多的對焦點,且每個對焦點都為十字設計。
微單的對焦方式不是相位對焦, 而是反差對焦。對焦速度上相比于相位對焦會比較慢,雖然目前的對焦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還是和單反有不小的差距。反差式對焦并非微單獨有,大部分便攜式數(shù)碼相機以及手機,包括iPhone在內都采用這種自動對焦方式。對于追求拍攝速度的人來說,單反是首選。
5.畫質差異:
微單由于沒有反光板,所以機身可以做的很薄,比如索尼的NEX系列的法蘭距(就是卡口到CMOS的距離)僅有18mm,而索尼單反的法蘭距則是44.5mm。法蘭距變薄了,也就相當于入射光線投射到CMOS的時候在邊緣角度會變大,這樣會影響到成像,根據(jù)現(xiàn)行的CMOS的設計方案而言,垂直入射的光線的效果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法蘭距變小之后微單的畫質與單反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6. 鏡頭的兼容性:
微單的強大之處在于由于法蘭距變小了,可以讓一大堆的老鏡頭重獲新生。只要加個轉接環(huán)就行。比如NEX的法蘭距是18mm,賓得鏡頭的法蘭距是45.5mm,只要在NEX的前方安裝一個厚度為27.5mm的轉接環(huán),那么NEX就能使用賓得的鏡頭。賓得的手動頭是非常有名的,于是微單的出現(xiàn)拯救了大量的老鏡頭。微單之所以熱賣就在于它強大的轉接性能,而單反由于本身法蘭距就很大了,基本上無法安裝轉接環(huán)。
3. 可操控性:
單反的操控性很強大,對于專業(yè)的攝影師來說,好的單反有大而明亮的取景器,通過取景器取景最為直觀,也能看到最多細節(jié),而且不會有時滯,同時對焦速度也往往比較快,加上豐富的撥輪和個性化的設置,可以最方便而高效的完成取景-調節(jié)曝光參數(shù)-對焦-拍攝的過程。微單由于機身變小了,所以無法放置更多的按鍵,按鍵的布局也不如單反那么讓人感覺舒服,所以操控性上微單有所不如。
4.便攜性:
這個毋庸置疑了,我們可以隨便把一個微單揣在兜里,但是單反就只能裝在專用的防護包里。試想一下,如果需要爬山的時候,背著單反的人多出來的那一公斤到最后會無形中被放大很多倍,能有幾個人可以忍受呢?所以出門旅游的話,男生可以??岬乇成蠁畏矗鷤儎t可以懷揣著微單一路逍遙自在。
如何做出選擇
如果經(jīng)常需要拍攝體育運動、飛鳥、和小孩這些運動的對象,而且用相機的時候往往是為了專門的攝影目的而不太怕沉重,那么用五棱鏡取景的中端單反應該是你的選擇。尼康D7000綜合性能出眾,也有很多中低價位鏡頭可選,如一鏡頭走天下的18-105/3.5-5.6vr和打鳥首選55-300/4-5.8vr,性價比都很高。如果預算緊張,D5100+18-55+35/1.8G的選擇也足夠用。如果更喜歡長焦段的題材,比如全身人像、遠景、鳥類攝影,那么佳能600D+18-55+50/1.8或55-250的組合更適合你。
如果是看中體積、重量和便攜性的,對于只有專業(yè)人員才能看出來差異的畫質沒有什么特殊要求,光學取景器和高速對焦覺得用不太上的話,微單就是首選。大部分人其實是屬于這一類的,但是切記要選擇微單+餅干鏡頭的組合。松下GX1+x14-42套機+20/1.7和佳能Eos M+18-55+22/2雙頭套機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微單和單反各有優(yōu)劣的情況下,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相機就成為用戶自己應該去做的課題了,例如究竟是看重便攜性還是操控性,準備多少預算,是否對鏡頭擴展有需求等,都是選擇相機時應該慎重綜合考慮的因素。
有關攝影器材:
1.能讓你更多去拍的才是好器材。
2.拍的照片不夠好永遠是你的問題,而不是器材的問題。
3.在攝影圈,器材越好的人,攝影技術越爛。
第三條并不總是真的,但請你一定要相信它是真的,花最少的錢買相機,用最多的錢去旅行,永遠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