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納里·奧康納作品中的精神荒原是她“暴力”創(chuàng)作思想的前提。
弗蘭納里·奧康納是20世紀最出色的小說家之一,特別是她的短篇小說,獲得了眾多贊譽。她的短篇小說以典型的美國南部背景和獨特的宗教內(nèi)涵而聞名。她的作品的特點是“通過暴力獲得恩寵”。對奧康納作品中角色的細致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她的“暴力”創(chuàng)作思想。在她的兩部短篇小說《善良的鄉(xiāng)下人》和《好人難尋》中,奧康納展示了一個無信仰無關愛的世界,因此,“暴力”是獲得救贖的唯一方式。在兩個故事中,沒有一個可愛的角色,沒有充滿愛的場景,也沒有感人的交流。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絕幫助他人。每個人既是這個精神和情感荒原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其受害者。這兩部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荒原由三部分構成:自私冷漠的角色、無情無愛的人物關系和信仰缺失的精神世界。
1.難尋的好人
對奧康納作品中角色最常見的一個評價是怪異。奧康納對這個評價似乎并不滿意,她認為任何從美國南方產(chǎn)生的事物都會被北方讀者稱為怪異,但是在她的作品中的確很難找到一個令人喜愛的角色。相反她的故事中有很多這樣“怪異”的人物。《善良的鄉(xiāng)下人》中的喬伊是一個典型例子。她是一個身體殘疾并且心理扭曲的角色。三十年來她從未跳過一支舞,從未有過快樂的時光,養(yǎng)成了傲慢無禮的性格特征。她讀了很多書,把自己變成“赫爾珈”來對抗這個低俗的世界。然而,她的木頭腿不足以支持她獨立地站在男人面前。她被曼利·波因特丟在草堆里,無助而失望。
波因特是這個故事中的反面角色。他是一個狡猾的引誘者,一個暴力的侵入者。無論在世俗還是宗教意義上,他都是一個邪惡的化身。盡管同樣作為帶來暴力的角色,《好人難尋》中的“不合時宜”卻和波音特不同?!安缓蠒r宜”是一個知識分子(他也戴著眼鏡),他努力地探尋人類的精神世界,不斷地思考生活的真諦,因此他更像喬伊。不幸的是,生活的不公把他逼向了錯誤的道路上。他把自己從受害者變成了攻擊者,將自己禁錮在一個沒有快樂只有卑劣的世界里。
在奧康納的作品中,像喬伊、波音特和“不合時宜”這些角色身體或精神上的畸形是獨特且顯著的。而作品中的另一類角色,他們看起來是“正常的”,但是事實上同樣怪異,因為他們徹底地成為物質(zhì)世界的一部分以至于他們無法理解精神世界。《善良的鄉(xiāng)下人》中的霍普韋爾夫人和《好人難尋》中的家庭成員就是這樣的角色。如果說喬伊和“不合時宜”這樣的角色選擇視而不見,那么霍普韋爾夫人和老太太這樣的角色的“視而不見”則是真正的無知。是他們組成了弗蘭納里作品中扭曲的世界,并在冷漠的社會關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2.失去的快樂
喬伊被波音特成功哄騙的原因之一是她對認可和愛的需求,而很顯然,她的家庭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在她媽媽的眼里,她只是一個“可憐的強壯女孩”。她所引以為豪的高等教育,對于她媽媽而言似乎是值得羞愧的。霍普維爾夫人不接受她的女兒本真的樣子。她自以為是地堅持“期許好事”,卻無視外部世界的畸形和墮落,包括她的女兒的心理問題和情感需求。盡管她聲稱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但是她卻從不欣賞她的女兒的與眾不同。因此,當喬伊對認可和理解的需求得到波音特的回應時,“就像她奇跡般地在他的生命里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生命”。喬伊徹底放下了自己的防衛(wèi),甚至想到和他一起逃跑。不幸的是,這片刻的愛只是一種幻象。喬伊成為了利用女性弱點的男性的又一受害者。
《善良的鄉(xiāng)下人》中的母女關系是沖突的,但卻并不是沒有同情和關注,而《好人難尋》中的家庭關系則是完全的冷漠?!逗萌穗y尋》結尾整個家庭被一個無情的罪犯殺害,包括老人和小孩,這個故事讀來令人震驚。但是,這種感受是震驚卻不是悲傷。仔細分析一下故事中的家庭,可以找出這種感受的原因 —— 家庭成員之間幾乎沒有彼此的關愛。老太太是這個故事中最重要的人物。在整個故事中,她始終沉浸在對過去和當下自己作為一個夫人自戀式的關注中。她只關心自己的愿望,并抓住每個機會去實現(xiàn)他們。而她的家人對她的意愿給予極少的尊重和關心,甚至連她的兒子都無視她的愿望,對她沒有耐心。這種冷漠的家庭關系在故事中的故事中的車禍中更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當發(fā)生車禍時,孩子們“在歡喜的激動中大喊大叫”。小孫女因為沒有人死而感到失望。同時,老太太的第一反應不是擔心兒孫的安全,而是希望自己能夠受傷,這樣兒子的憤怒就不會發(fā)泄到她的身上。諷刺的是,當老太太宣稱她傷到了一個器官,“沒有人回應她”。
在奧康納的荒原里,人類關系是沒有關愛的,連家庭成員也是如此。每個人都無法依靠他人。正像喬伊瘸著腿被無助地丟在一個冷漠的世界里,在弗蘭納里的世界里,人類唯一的選擇似乎就是等待上帝的救贖。但是,救贖并不容易得到。
3.難得的救贖
盡管宗教啟示是弗蘭納里故事的主題,但是在她的兩個故事中沒有一個虔誠的信徒。故事中的角色基本生活在三個不同的精神世界里。第一類是大聲表達無信仰的虛無主義者,波音特和“不合時宜”是兩個代表人物。這兩個角色都在獲得上帝恩寵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波音特從一出生便什么都不相信,他似乎是一個撒旦似的人物,刺穿霍普維爾家中的言語假想,指出喬伊錯誤的信仰。然而,“不合時宜”卻是在追求本真的道路上選擇了虛無主義,就像他選擇了自己的名字“不合時宜”。他更像一面鏡子,其他人在他面前都會展現(xiàn)出真實的自我。
第二類人物宣稱自己對上帝的信仰,但是他們的信仰是無力或不可信的。霍普維爾夫人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善良的鄉(xiāng)下人》很好的展現(xiàn)了她信仰的無力。面對她女兒的虛無主義立場,她無法挑戰(zhàn)或改變女兒的信仰。更重要的是,她從未曾嘗試改變。《好人難尋》中的老太太也是如此,她愿意把自己看做一個野蠻世界里對社會體統(tǒng)的堅定捍衛(wèi)者,但是當孫女公然表達她對老太太西瓜上的簽名那個故事所傳達的貴族價值的蔑視時,老太太只是改變了故事結局來迎合孫女的口味。她的價值觀甚至無法承受一個孩子的挑戰(zhàn),難怪“耶穌在她嘴里聽起來像咒罵”。她的宗教信仰是值得懷疑的。
第三類人物是弗蘭納里“通過暴力獲得恩寵”的中心人物。喬伊是一個通過面對暴力獲得救贖的人物,和老太太形成對比,她宣稱自己是一個虛無主義者但是卻是唯一一個真正相信了他人的人。面對精神世界的兩難境地,她需要一個人給她方向。波音特在引誘她的過程中拿走了她的眼鏡和木制假腿。眼鏡是她獲得高等教育的象征,木制假腿代表著她的信仰,兩者都是她進行自我防衛(wèi)的方式。最終,她失去了防衛(wèi),獨自一人坐在象征著上帝恩賜的“布滿灰塵的陽光里”。在此,弗蘭納里似乎指出了通向救贖的道路:只有當一個人放下防衛(wèi),才能完全將自己暴露在上帝的恩寵下,踏上救贖之路。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有理由相信“不合時宜”會獲得救贖,因為在故事結尾,他摘下眼鏡“看上去沒有防備”。當老太太死的時候,她的臉“微笑著面向無云的天空”,她仿佛看到了陽光 —— 上帝的恩寵??赐噶松钪械谋傲樱安缓蠒r宜”也許會擁抱恩寵實現(xiàn)救贖。
4.結語
在奧康納的故事中,我們看不到完整的靈魂但是卻看到了很多殘疾的軀體;我們感受不到關愛卻感受到許多冷漠;我們看不到信仰卻看到很多空虛。這是一個無信仰無關愛的荒原。看透了奧康納的荒原,我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她對于使用暴力來傳達她的宗教觀的創(chuàng)作思想。救贖難得,但是并不是不可能。“通過暴力獲得恩寵”正是弗蘭納里喚醒現(xiàn)代世界中死亡的人類靈魂的一種獨特方式。她的故事中沒有信仰這個說法或許并不準確,至少我們找到了一個對于上帝恩寵和救贖的虔誠的祈禱者: 弗蘭納里·奧康納。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