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眾多的《毛澤東選集》版本中,選取漢文版和國外出版的外文版兩個角度,對其出版情況進行了整體介紹,并擷取其中影響較大的版本,對選集中的“之最”進行研究和介紹。
關鍵詞:毛澤東選集;漢文版;國外外文版;之最
中圖分類號:A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49X(2014)-07-0002-04
《毛澤東選集》是毛澤東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版本繁多,國內外以《毛澤東選集》題名的著作版本達500多種,其中漢文版有140多種版本、少數(shù)民族版有7種文字200多種版本、外文版有36種文字147種版本、世界語版3種,盲文版4種。本文只擷取漢文版和國外外文版《毛澤東選集》之最向大家作一介紹。
一、漢文版《毛澤東選集》
漢文版《毛選》包括國內漢文版和國外漢文版。國內漢文版《毛選》在建國前主要有晉察冀日報社版、晉察冀中央局版、蘇中版、大連大眾版、華中新華書店版、膠東新華書店版、香港新民主出版社版、渤海新華書店版、新華書店冀東支店版、太岳新華書店版、東北書店版、晉冀魯豫中央局版、聯(lián)合編譯社版、北平版、云南版等版本;建國后的國內漢文版則都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國外漢文版都由竹內實主編,日本毛澤東文獻資料研究會編輯,日本東京北望社和蒼蒼社出版。
1、最早的版本——晉察冀日報社版
目前我們所見的最早的《毛澤東選集》由胡錫奎、鄧拓兩人主持,晉察冀日報社1944年5月編印。該書編入毛澤東1937年5月至1944年6月間的著作29篇,按內容分為五卷,約46萬字,黃色土紙,豎排本,分為平裝本和精裝本。平裝本分為5冊,32開,有2000冊和2500冊兩種印數(shù),各卷頁數(shù)及定價均不相同。精裝本為5卷合訂1冊,定價300元,封面目前發(fā)現(xiàn)有棗紅色絲綢和紅、藍、黑、黃色布面五種不同顏色和質量的裝幀,據(jù)參編者回憶精裝本只印了100冊。精裝與平裝本書中扉頁均是一幅銅版精制毛主席在延安近照的肖像,由晉察冀畫報社協(xié)助制作。像頁后依次是扉頁、版權頁、編者的話、總目,五個分卷各有詳細目錄。正文中每篇著作的題目單占一頁,便于查詢。
1944年5月初版的晉察冀日報社版《毛澤東選集》,在毛澤東著作出版史上值得大書一筆,被譽為“第一個系統(tǒng)的版本”,“一個流傳最早、最廣泛的版本”,具有無可比擬的文獻價值、史料價值、版本價值和收藏價值。聶榮臻元帥在其回憶錄中也稱贊說:“這是全國第一本系統(tǒng)編選毛澤東同志著作的選讀本,為傳播毛澤東思想做出了貢獻?!?/p>
2、首次正式使用“毛澤東思想”提法的版本——蘇中版
1945年7月,蘇中出版社出版了《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小32開,124頁,平裝,新五號字豎排,印數(shù)2萬,定價為“抗幣6元”。全書只有封面、扉頁、目錄、出版者等幾項簡單樸素的設計。封面采用紅色與白色套色印刷,鮮明醒目;中間靠左印一幅毛澤東正面免冠木刻像,形象逼真,別具一格,由編輯部工作人員楊涵繪制木刻制版。
該書由時任蘇中區(qū)黨委宣傳部部長俞銘璜主持編輯。收文11篇、序1篇。卷首“論毛澤東思想(集錄?代序)”中匯集了朱德、周恩來、李富春、劉少奇、彭德懷、陸定一、岡野進、陳毅、陳伯達、曼努意斯基、鄧發(fā)、艾思奇、徐特立、博古、范文瀾、康生、王稼祥、羅榮桓等18人有關毛澤東思想的論述,內容涉及毛澤東思想的定義、基本理論、現(xiàn)實意義及對毛澤東本人的評介,如此集中地把中外名人論述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言論歸納起來,在當時十分罕見。這是《毛澤東選集》版本中首次正式使用“毛澤東思想”的提法。本書基本按時間順序編排,共收入毛澤東1937年至1939年的11篇文章,多是毛澤東的談話和講演,內容多涉及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顯然是為抗日戰(zhàn)爭編排的。其中《關于“一黨專政”問題》是王明在武漢起草,以毛澤東同延安《新中華報》記者其光談話的名義,未送毛澤東過目就發(fā)表的,蘇中出版社不知此情而收入。
據(jù)當時負責校對的周巖在《懷念、追記、糾錯、存疑――俞銘璜其人和他主編的蘇中版〈毛澤東選集〉》一文中回憶:俞銘璜在1945年上半年之前很長時間內就早已將《毛選》編好,本擬出版三至四卷,在作好封面設計、開本、紙張、字體、排版進度要求后,交由編輯部負責人杜諾進一步落實,并由蘇中報印刷所書版廠負責完成。但第一卷出版不久,日寇投降,出版社的機構人員變動,蘇中出版社于1945年10月結束,部分編輯人員北上淮陰組建“華中新華書店”,因此其他各卷沒來得及出版,書稿由杜諾帶到淮陰,交給了華中新華書店,后來書稿下落不明。蘇中版《毛選》第一卷在江蘇寶應縣射陽湖鎮(zhèn)西北八里許的沖林村東頭一個大廟(緊靠蘆葦蕩)里排版、校對、修改、活字版(缺打紙型設備)上機器付印出版,以前所說在江蘇東臺海邊蘆葦蕩中排印為誤傳。
蘇中版《毛選》實際上只出版了兩三千冊。當時條件惡劣,因此紙張差,錯誤也多,但它的出版和發(fā)行,在新四軍和華中解放區(qū)掀起了出版、學習、研究《毛澤東選集》的熱潮,并以其獨有的風格特點在毛澤東著作出版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3、東北地區(qū)的最早版本——大連大眾書店版
1946年4月,大連大眾書店出版了《毛澤東選集》(1-5卷),這是東北地區(qū)出版最早的一部《毛選》。
大連大眾書店版《毛選》是在時任大連大眾書店黨支部書記兼總編輯的柳青主持下,根據(jù)晉察冀日報社《毛選》1944年5月初版和1945年3月再版的五卷本,經(jīng)適當增刪編輯而成,其中“編者的話”略有刪改,增加《論聯(lián)合政府》《答路透社記者十二項問題》兩篇文章,減少《兩三年內完全學會經(jīng)濟工作》一文。
該書分為5卷5冊,895頁,32開本,封面裝幀為紅色布面,燙金印刷“毛澤東選集”5字。全書共收錄毛澤東著作31篇,近50萬字。文章編排大致以時間為序。該書排版及校對質量不高,書印成后,發(fā)現(xiàn)有133處差錯,于是印制了“勘誤表”附在書后。
據(jù)當時參與出版工作的同志回憶:這部《毛澤東選集》出版后,書店將書、鋼筆和手表等物贈送毛澤東。毛澤東在1947年11月23日給大眾書店寫了回信。
4、建國前篇幅最大、內容最豐富、編排最合理的版本——晉冀魯豫中央局版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版《毛選》于1945年冬天開始籌劃,從籌劃到裝訂出版經(jīng)過兩年半多的時間,由當時擔任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的張磐石主持編輯出版工作,華北新華書店編輯部王春等人負責具體編輯工作,華北新華書店印刷廠印刷。1948年3月出了3本,送交上級有關部門審閱,得到了贊揚和肯定,1948年5月正式出版。該書在發(fā)排之后,篇目曾作過較大調整。先是曾將收入附錄的劉少奇的一些著作,如《肅清立三路線的殘余》《公開工作和秘密工作》等全部抽出,經(jīng)過這樣調整印行之后,又接到中央負責人的指示,將《給林彪同志的信》抽出,并撤掉附件中的《抗戰(zhàn)與民主不可分離》一文。但當時的書頁已印好,目錄和頁碼不好更改,只得采取在目錄中貼條子蓋住篇名,內文里抽去文章而形成缺頁的辦法。
這部《毛選》從編輯到印刷,再到出版,都受到高度重視。為了得到質量好的出版材料,負責采購的同志不辭危險從國統(tǒng)區(qū)買回合格的紙張和燙金用的金葉;負責校對的同志嚴格保密制度,分工負責,層層把關,力求做到萬無一失。據(jù)統(tǒng)計,該書三校過后,錯字即減少到一萬二千分之一,在最后簽字時編輯部又將錯字逐一改正。華北新華書店編輯部、印刷廠的出色工作受到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部辦公廳和書店上級部門的管理委員會的表揚。
該書分為上下冊,共1035頁,16開本,分為棗紅和深藍兩種布面精裝。書本注明出版時間為1948年。據(jù)張磐石回憶,該書出版應該是在晉冀魯豫與晉察冀兩個中央局合并之前的5月份。同時根據(jù)《書店一月》中尚良輔的文章《從〈毛澤東選集〉的印刷質量談起》,也可以推算出版時間是1948年5月。文中提到正式安排布置印刷任務在1948年1月4日。會議布置排、校、印刷時間是2個月,裝訂時間是2個月,實行邊印邊裝的辦法,4個月完成2000冊的總任務,推算正好是5月出版。該書封面書名為燙金字,刻有鋼印的燙金毛主席頭像。上冊書名頁前冠有肖像。分扉頁注明“干部必讀,黨內文件”,限內部發(fā)行。因為它編入的文章中有相當一部分選自《六大以來》《兩條路線》等黨內文獻,不宜公開發(fā)表,因此晉冀魯豫中央局決定只印刷2000冊,發(fā)給縣委以上、級別較高的干部學習研究。該書收錄文章、決議61篇,其中正文44篇,附錄17篇(11篇為毛澤東所著),約95萬字。不同于過去《毛選》多按內容分卷的辦法,而是按照時間順序和黨史分期編排,將全書劃分為“大革命時期”“內戰(zhàn)時期”“抗戰(zhàn)以來”三個部分,使全書脈絡清晰,具有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
晉冀魯豫中央局版《毛選》被認為是建國前收入著作最多、篇幅最大、內容最豐富、編排最合理的一部《毛選》。
5、建國前印刷質量最好、裝幀最精美的版本——東北書店版
1947年秋,中共中央東北局醞釀出版一部合訂的大開本《毛澤東選集》,把過去陸續(xù)發(fā)表的和延安整風時期編印的《兩條路線》中有關毛澤東的一些著作加以整理、匯編。當時將此任務交給了東北局宣傳部部長張凱豐主持,由他開出篇名,確定內容。1948年5月,中共中央東北局以東北書店名義出版《毛澤東選集》(1~6卷合訂本)。該書出版地哈爾濱,東北鐵路印刷廠印刷,大32開,999頁,豎排本,精裝,印2萬冊,全部采用索線裝訂,有墨綠色絲綢、金黃色絲綢、藍色布面、土黃色布面等多種封面裝幀。
該書收錄毛澤東1927年3月至1947年12月間的著作50篇,約84萬字。它以1947年12月發(fā)表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代前言,其編排內容和分卷原則上與1947年晉察冀中央局版(包括續(xù)編)相一致。
6、建國前出版形式最獨特的版本——香港新民主版
在香港新民主出版社經(jīng)理吳仲的建議下,從1946年初到1949年夏,總編輯廖沫沙策劃出版了一套用單行本形式組成的《毛澤東選集》,先后選編了《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論聯(lián)合政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前曾以《論文藝問題》書名出版過)《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農村調查》《經(jīng)濟問題與財政問題》《論人民民主專政》《將革命進行到底》《農民運動與農村調查》《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抗日游擊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論持久戰(zhàn)》《論新階段》等17種著作。
該叢書由吳仲設計了整套《毛澤東選集》封面圖案作每單行本統(tǒng)一的封面底版,因此這套書封面有統(tǒng)一的圖案和裝禎,封面上方均印有“毛澤東選集”,篇名豎印于封面中間,篇名正中印有五角星圖案,各冊封面采用不同顏色的彩光紙以示區(qū)別。這種出版方式在建國前的諸多《毛澤東選集》中獨具一格。該叢書還統(tǒng)一采用32開本,每個單行本多數(shù)只收一篇文章,有的附有相關主題文章或其他領導人的講話。
7、新中國成立后的最早版本——人民出版社版
建國后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選》一至五卷第一版共選錄毛澤東在1925年至1957年間的各種著作、講話稿等共228篇。
毛澤東親自主持了建國后出版的《毛選》一至四卷第一版的編輯工作。第一、二、三卷的編輯工作,基本上在1950年至1953年間進行。1950年2月初,中央決定毛澤東去“附近地點正式休息一時期”。趁此機會,1951年2月初到4月底,毛澤東在石家莊西郊的一所保育院住了一段時間,集中精力進行《毛選》的編輯工作,主要修改了《毛選》一至三卷的初選文稿,審定第一卷篇目,撰寫第一卷的部分題解和注釋。田家英穿梭往來于北京、石家莊之間,傳遞毛澤東審閱的文稿,并將文稿交費德林和師哲翻譯。毛澤東主持編輯工作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選定編目。二是修改內容。三是撰寫和修改題解與注釋。四是參加校對。
1951年10月12日,《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fā)行。半年后的1952年3月,第二卷出版發(fā)行。1953年2月,第三卷出版發(fā)行。由于毛澤東國事繁忙,第四卷延遲到1960年9月才出版。
《毛選》第五卷從開始編輯到最后出版歷時18年。在編輯第四卷的同時,第五卷的編輯工作也開始著手進行。毛澤東認為新中國成立以前的著作,已經(jīng)經(jīng)過實踐和時間的檢驗,而之后的著作待建設社會主義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實踐檢驗后再出版會更好些。因此毛澤東曾表示先不出版第五卷,后來才同意可以陸續(xù)整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一些重要文稿,為第五卷的出版作準備。1969年,毛澤東委托周恩來和康生主持第五卷的編輯工作??瞪鷱闹醒朦h校抽調部分人員搞出一個送審本,但毛澤東不滿意。1975年,鄧小平主持第五卷的編輯工作,胡喬木主持對一些文稿的整理。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專門作出《關于出版〈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和籌備出版〈毛澤東全集〉的決定》,并于1977年3月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下設立辦公室為辦事機構,由當時的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擔任主任。1977年4月,第五卷于匆忙之中出版發(fā)行。1981年6月27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以及毛澤東思想進行了全面、科學的評價,并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同時對“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進行了批判。因此,《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中收入的此類文章顯然就不合時宜了。有鑒于此,1982年3月,中宣部向中央報送了《關于停售毛澤東第五卷的請示報告》,從4月開始,《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正式停止公開發(fā)行銷售。
8、最早的線裝本及線裝典藏本
最早的《毛澤東選集》線裝本由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編,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北京出版,綢面線裝本,函套裝,每卷分訂4冊,共16冊,采用字典紙豎排。本書即為人民出版社1951年10月、1952年3月,1953年12月、1960年9月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1~4卷。
毛澤東誕辰105周年之際,經(jīng)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線裝書局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線裝典藏本于1998年12月出版,由新華書店首都發(fā)行所發(fā)行。這部典藏本根據(jù)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二版刊印,共分四卷,每卷4冊,16開本,ISBN為7-80106-045-8,定價4600元,采用上等宣紙印刷,裝幀精美,共四函,分木盒裝和平函裝兩種。這是《毛澤東選集》第一次以線裝形式出版典藏本,具有重要的版本價值和收藏價值。
9、最有影響的國外漢文版——日本北望社版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青年學生中“新左翼運動”興起,很多大學都成立了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小組。在這種形勢下,1970年7月至1972年2月,日本東京北望社陸續(xù)出版了由日本著名的現(xiàn)代中國學家竹內實主持,日本毛澤東文獻資料研究會編輯的漢文版《毛澤東集》。
該書按時間編排,分為“初期”“井岡山時期”“瑞金時期”“延安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五個時期。全書10卷,共收錄毛澤東1917年3月至1949年10月1日的著作424篇。竹內實在編輯該書時始終強調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貫徹兩條原則:一是原;二是全。也居于此,為拾遺補缺,從1983年12月26日到1986年3月26日,在竹內實的主持下,由日本蒼蒼社出版了《毛澤東集·補卷》(共10卷)。
《毛澤東集》裝幀精美考究,是國外收集最為齊全、校訂最為精細的版本,其收錄毛澤東著作之多,在毛澤東著作出版史上較為少見,被海外學界譽為毛澤東著作版本學研究方面的一個里程碑。美國學者高英茂將其稱贊它是“已經(jīng)出版的毛澤東著作集中,內容最全面且最為精致的”,美國毛澤東研究專家施拉姆認為這部書的編輯“具有高度的正確性與客觀性”,西德的馬丁教授則指出該書的出版“大大提高了日本的中國學在國際上的聲價” 。
二、國外外文版《毛澤東選集》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國外出版《毛澤東選集》外文版本的國家有35個,涉及到32種文字,出版了60多種不同的版本,出版時間主要在五六十年代,多為精裝幀,印刷較精美。
1、最早的版本
日本評論社1947年出版《毛澤東選集》(日文版)上冊,包括:《致章乃器先生》《反對日本進攻的方針、辦法與前途》《國共兩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成立后中國革命的緊急任務》《從紅軍到八路軍》《游擊戰(zhàn)爭史上的事例》《論持久戰(zhàn)》等文章。
2、首印最多的版本
1953年5月25日中國國際書店經(jīng)理邵公文與英國勞倫斯出版公司代表湯姆斯·羅素簽訂在英國出版《毛澤東選集》英文本的協(xié)議,這是中國建國后第一本委托翻譯出版的書籍。英國勞倫斯出版公司是英國共產黨所屬的出版社,在新中國建國之初,毛澤東著作的主要發(fā)行對象就是世界各國共產黨、左派團體等書店和會員。勞倫斯出版公司在英國出版的《毛澤東選集》英文本(1~3卷)分為4卷,于1954至1956年出版,第1版印刷12000冊,第1卷(1926~1936年),1954年出版,336頁;第2卷(1937~1938年),1954年出版,296頁;第3卷(1939~1941年),1954年出版,360頁;第4卷(1942~1945年),1956年出版,384頁。小16開,漆布精裝,有毛澤東肖像。主要面向歐洲大陸以及英語國家發(fā)行,發(fā)行對象主要是各國共產黨、左派團體等。
3、裝幀最精美的版本
1953年羅馬尼亞出版羅馬尼亞文《毛澤東選集》第1卷。該書羊皮封面精裝,俗稱“羊皮書”。此版本裝幀十分華貴,天頭切面涂以黃金,封面壓印鍍金天安門城樓,封面三邊及書脊上下燙金線,內襯綢布。外套羊皮函套,精裝,32開,540頁。書無版權頁,扉頁分行注有作者、題名、卷號、出版社及出版時間。
此版本為羅馬尼亞原共產黨中央主席、共和國總統(tǒng)齊奧塞斯庫特制之書,我國僅存兩本,是齊奧塞斯庫作為國禮送給毛澤東主席的,分別由中宣部和國家圖書館收藏,1991年中宣部將其所藏轉贈韶山毛澤東圖書館。
4、分卷最多的版本
日本《毛澤東選集》刊行會編譯的《毛澤東選集》(日文版),由日版京都·三一書房1955年11月至1956年7月發(fā)行,共有7卷(由1952年至1953年出版的6卷本所改)。第1卷1955年11月30日發(fā)行,253頁;第2卷1956年1月30日發(fā)行,261頁;第3卷1956年2月29日發(fā)行,263頁;第4卷1956年3月31日發(fā)行,221頁;第5卷1956年5月31日發(fā)行,193頁;第6卷,1956年6月25日發(fā)行,216頁;第7卷,1956年7月25日發(fā)行,258頁。第6卷和第7卷1957年6月25日都再版發(fā)行,每卷定價140日元。48開,平裝,有毛澤東肖像。至1959年,先后5次印刷。
5、1—5卷出版最齊的版本:
美國·紐約國際出版社于1954~1956年出版《毛澤東選集》(1—5卷)(英文版)。該書是美國國際出版社按英國勞倫斯·威沙特出版公司紙型印刷,系原著1至4卷,分5卷出版。第1卷(1926~1936年),1954年出版,336頁,紅色封套;第2卷(1937~1938年),1954年出版,296頁,蘭色封套;第3卷(1939~1941年),1955年出版,360頁,綠色封套;第4卷(1942~1945年),1956年出版,348頁,黃色封套;第5 卷(1945~1949年),459頁,棕色封套,未標出版日期。小16開,精裝,有毛澤東肖像。第一至第五卷共1699頁,各冊書衣顏色均不相同,共分五種。
6、收錄文章最少的版本
印度尼西亞人民文化供應社1950年出版印尼文版《毛澤東選集》。本選集只收《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兩篇文章。
7、豎排版的版本
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出版部譯,日本東京·新日本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1~4卷)(日文版)。第1卷,1956年11月30日出版,472頁,定價850日元;第2卷,1966年1月25日初版,595頁,定價950日元;第3卷,1966年2月25日初版,1966年8月5日第2版,430頁,定價320日元;第4卷,1964年1月20日出版,1965年3月20日第2版,565頁,定價800日元。32開,布面精裝,豎排。
8、自行選編的版本
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費歇爾出版社1963年出版《毛澤東選集》(德文版)。本書將收錄的27篇文章,按著作內容分5個部分:一,理論著作,《實踐論》等4篇;二、革命著作,《新民主主義論》等8篇;三、農民革命著作,《怎樣分析農村階級》等9篇;四、革命政黨,《改造我們的學習》等3篇;五、革命戰(zhàn)爭,《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等3篇。
9、中外文對照的版本
1983年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波庫爾大學出版社出版漢·德文對照版《毛澤東選集》(6卷本)。第1卷(1949年~1955年),599頁;第2卷(1956~1957年),605頁;第3卷(1958年),594頁;第4卷(1959~1960年);第5卷(1961~1964年),783頁;第6卷(上,1965~1976年),559頁;第6卷(下,1965~1976年),560~1027頁。大32開,精裝,7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