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棄那些本不屬于我的時尚,尋找那份屬于我的責任,創(chuàng)造亙古不變的美麗。
——題記
走進大漠
你可曾記得一個美麗的女子,隨著長長的隊伍走進那片孤獨的大漠的情景?那時狂風怒吼,只為了這位堅貞的女子;黃沙滿天,只為了這位堅貞的女子。
是的,她就是王昭君,放棄了屬于她的時尚——安逸舒適的京城生活,而選擇走進了大漠,“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于是絲綢之路上多了一串清脆的駝鈴聲。
安逸的生活是那個時期人們所追求的時尚,然而她沒有選擇那種時尚,而是用自己的孤獨寂寞換取了兩個民族之間的和平。在她心中,這就是屬于她的光榮使命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她創(chuàng)造了千年的美麗,留下了千年的美麗,留下來一段歷史佳話。
走進實驗室
你可曾記得這樣一位特別的女子,她有著美麗的容貌,有著無數(shù)的愛慕者,然而她竟連頭都不回,毅然走進了實驗室。
是的,她就是家喻戶曉的鐳的發(fā)現(xiàn)者——居里夫人。
她本可以追求時尚:穿漂亮的裙子,參加盛大的舞會,展示她迷人的風姿??墒?,她沒有選擇這些,她曾經(jīng)說過,作為科學家,不斷地探索,造福于全人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她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
她用不懈的奮斗和努力,造福了人類,創(chuàng)造了百年的美麗。
走進山區(qū)
你可曾記得這樣一位傻小子:他家境貧寒,大學畢業(yè)后,他沒有選擇留在城里,而是毅然走進了那片貧瘠的土地。
是的,他就是徐本禹。
大學畢業(yè)后在城里找一份安逸的工作,本是大學生們的時尚選擇,可他卻拋棄這種時尚,走進那個需要他的大西北。他曾說:“媽媽說過,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是我們的責任。”他擔起了這份沉甸甸的責任,用自己的星星之火點燃了山區(qū)的希望之火。
他以自己的平凡舉動,感動了許多人,創(chuàng)造了美麗,相信他也將成為千百年后人們傳頌的佳話,在歷史的長空中畫出一道美麗的弧線。
時尚與責任之間,他們選擇了責任,于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美麗與輝煌。
評點:
這篇文章采用了板塊組合式結構,使得文章層次顯得清晰有序,這是它最值得學習的地方。三個板塊用三個小標題領起,小標題句式整齊,彼此呼應,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材料采用從古到今方式縱向排列,并且每則材料的最后一句話就是本段的點題句和扣題句,最后一段概括總結三個板塊共同表達的主題,并且照應了題目。這篇文章正是由于創(chuàng)造千年美麗這一“金線”巧妙地連綴了王昭君、居里夫人、徐本禹的事跡這三塊美玉,才使文章首尾呼應,結構渾然一體,頗受閱讀者的青睞。當然,開頭題記的使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平時按板塊組合式結構寫作時最容易步入兩個誤區(qū):一、在文章內容上只是幾個干巴巴的實例的簡單組合,而缺少由材料到主題勾連的句子,這就缺少了對每則材料的分析。二、對自己所用的幾則材料在文章結尾處缺少共通性分析、總結,造成文章結構的不完整。也就是有“金線”有“玉”,卻不會或缺少連綴。同學們在寫作時務必注意,不可大意。李景全